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钱唐湖石记》以纪实性的文字记录了他在穆宗长庆四年杭州刺史任上(穆宗长庆二年至长庆四年)对于西湖的治理,这在工程史料极度缺乏的唐代显得弥足珍贵。本文通过《记》文与唐代令式的比较,对唐代用水原则、管理体系等有所揭示,进而延伸至宋以降,以期揭示水资源管控中的制度延续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史及诸家史料笔记,均不载李翱有舒州刺史仕途经历。本文依据李翱留下的文献资料和文物遗存,不仅考证出李翱舒州刺史的史实,还钩沉出其赴任、到任和离任具体时间。通过对史实的梳理和分析,阐发李翱可贵的执政为民思想及其实践。撰文目的,则是在于拓展其“刻铭于斯,永示群舒”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人记本朝卓异之事,有《卓异记》一卷。其作者历来有李翱、陈翱、陈翰之争。据今人尹占华的考证,李翱并非今本《卓异记》作者,而是《序》的作者。既如此,通过梳理历代《卓异记》目录解题和现存佚文,可推断历史上确实存在与今本《卓异记》同名异文之书。证明了与李翱相关的《卓异记》并非今本《卓异记》,从而作为今本确非李翱所作的补证。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竹枝词》,不但在唐诗中为瑰宝,在诗史上也是杰作。禹锡的贬谪诗、咏史诗,可以有其他唐诗人与之媲美,但他的《竹枝词》却无与伦比。推究共奥秘,我认为是:以诗人创作之特色,而还民歌艺术之本位。《竹枝词》,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作于夔州,时禹锡到任夔州刺史。其序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  相似文献   

5.
杨谭任桂州刺史的时间,《唐刺史考全编》据学界对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的系年将之定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仅此一年。然而综合杨谭《兵部奏桂州破西原贼露布》及新旧《唐书》等有关材料来看,杨谭出任桂州刺史应在至德二载(757),离任应在上元二年(761)四月后,首尾共有五年时间。《唐刺史考全编》所定杨谭任桂州刺史的时间以及学界对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的系年,显然都把时间范围定得太窄了。  相似文献   

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十三,刑部侍郎韩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著名的《论佛骨表》(下称《论表》).时隔三个多月,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潮州刺史韩愈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一般人很少读到的《潮州刺史谢上表》(下称《谢表》).北宋欧阳修在《与尹师鲁第一书》中评说韩愈"夕贬潮州"之前后两表: 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7.
黄琮生年考     
《滇诗嗣音集》作者黄琮卒于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清史稿》有确载。但其生年学者多云不详或予以规避。今结合方树梅提供的线索,据曾国藩《黄矩卿师之父母寿序》,知黄琮的生年应为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  相似文献   

8.
(一) 《刘禹锡集》中有一首《答杨八敬之绝句》,自注:“杨时亦谪居。”这首诗写于何时? 我先从《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下》发现: 大和九年六月“壬辰,诏以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襄武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宗闵贬明州刺史。”七月“壬子,再贬李宗闵为处州长史。”“戊午,贬……户部郎中杨敬之连州刺史。”查出杨敬之于大和九年贬连州刺史,能说刘禹锡这首诗是大和九年写的吗?不能。从刘禹锡自注“杨生时亦谪居”这句话来看,应作于刘禹锡贬谪、杨敬之也贬谪期间。大和九年刘禹锡为汝州刺史,不能算是贬谪,与“杨生时亦谪居”的“亦”字不合。后从《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下》发现:  相似文献   

9.
唐代追封制度影响到了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士人仕进以及士人母系亲属的官职封号,除了士人自身向朝廷的请求外,还与朝廷的集体封赠活动有关。白居易所撰《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元稹志》)载元稹母郑氏封号为陈留郡太夫人,记元稹散官官职为正议大夫。可是这两则记载均只见于《元稹志》,不见其他来源。实际上,《元稹志》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唐代追封制度,不管是郑氏陈留郡太夫人的封号还是元稹正议大夫的散官官职,都来源于朝廷集体庆赠活动。郑氏被追封为陈留郡太夫人得益于穆宗朝的集体庆赠活动,元稹则经由敬宗朝的集体庆赠活动而获得散官官职的升迁,由通议大夫晋升为正议大夫。  相似文献   

10.
唐代儒家学者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概念,李翱认为至诚不但可以修性,而且可以化物育物。至诚发挥到最高阶段,就能达到尽人、物之性,就能实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理想境界。李翱力求将主体的人道与本体的天道之间因明诚而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繞朝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传日:“繞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繞朝时为秦国大夫。据孔《疏》:“正义曰:‘服虔云:绕朝以策书赠士会。’”杜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士会当时即行,繞朝来不及书策为辞,并且事既密,也不宜以简牍赠人.此推断可能从《韩非子·说难》而来。《说难》云:“故繞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说难》虽记载了《左传》、《史记》二书之未载——“繞朝为戮于秦也”。但只记“繞朝之言当矣”.未具繞朝以策书赠人,故杜氏所疑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2.
李翱(公元772——841年),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也是甘肃历史上的名人。据《旧唐书》载,李翱是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晋书·李暠传》又云李暠是汉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由此可知李翱的家世是比较显赫的。他的父亲李楚金曾官贝州(今河北南宫东南)司法参军。李翱“幼勤于儒学,博野好古,为文尚气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69年),在汴州结识了大文人韩愈,两人“讲文析道,为益之厚”,以至后来做了韩愈的侄女婿。贞元十四年,李翱登进士第,初任校书郎之职,后三迁至京兆府司录参军。宪宗元和初年,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后迁考功员外郎,不久受李景俭牵连被贬为朗州(今湖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东城老父传》的作当是陈鸿,唐并无陈鸿祖其人。《卓异记》的作是陈翰,前之《序》则是李翱所作。  相似文献   

14.
韩诗以雄奇险鸷著称于世,但在他生命的晚年,却多平易之作,呈现出清新自然的另一种风貌。写于穆宗长庆二年(822)描绘早春雨中小草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见卷首)就是代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校勘 1、卷121《宋纪三·文帝元嘉二十一年》 冬十月,以竟陵王义宣为南徐州刺史,犹戍石头。(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第3821页) 按:考《宋书·文帝纪》载元嘉七年,“冬十月,……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宋书·武二王传》记义宣事亦云:“仍拜左将军,镇石头。七年,迁使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犹戍石头。”皆以义宣于元嘉七年十月时所任为徐州刺史,与此作“南徐州刺史”有异,见二者之间必有一误。  相似文献   

16.
汉唐儒家以治“六经”为主,宋代儒家却多治“四书”,唐宋间存在着“四书”升格的趋向。中唐时,韩愈创儒学道统之说,以孔孟为正宗。皮日休承其说而复推之。李翱著《复性书》三篇,启后世儒者畅谈心性的旨趣。北宋初年,当政者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四书”。北宋中叶,荆公新学虽以《三经新义》为本,但扬《论》、《孟》之意颇浓;张载关学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二程洛学明确将“四书”并行推举。南宋朱熹将“四书”并行出版,意味着“四书”升格运动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7.
慕容归盈是瓜沙归义军史研究中渐次引起学界注意的一个人物。笔者在《慕容归盈与瓜沙曹氏》一文中,曾对归盈与瓜沙曹氏之政治、姻亲关系及归盈世系等试作探讨。本文拟讨论慕容归盈出任瓜州刺史以前的身世,诸如他治瓜州前的经历、凭藉什么步入瓜沙高层统治圈、他与吐浑慕容氏关系及他这一支慕容氏迁居瓜沙的时间等。慕容归盈于公元914年—940年间曹氏重建归义军政权初期出任瓜州刺史。此前他的经历如何,笔者在前揭文中曾从黄盛璋先生说,也认为他有可能是P.4276《安怀恩等万人上表》中提到的退浑十部落首领。因有实力而得瓜州刺史之任。后笔者翻检敦煌文书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反映出这一推测不甚妥当,应修正。  相似文献   

18.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高宗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受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  相似文献   

19.
新出墓志中多有郁贤皓及其《唐刺史考全编》所未及见者,利用新出墓志校补《唐刺史考全编》亦是完善唐代刺史谱系的主要手段。文章以《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续编》《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三编》为中心,对《唐刺史考全编》所收河东道刺史进行校补,以期进一步完善河东道刺史谱系。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22年)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居宅,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逝于洛阳,葬于洛阳城南二十五华里处龙门香山。白居易的一生,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穆宗长庆四年五月(公元824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官秩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碧洛青嵩当主人”,在洛阳履道里买下房子,开始卜居于此。当年的履道里,在洛阳的东南方向,为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地,“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灵鹤怪石,紫菱白莲”。他居住的“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