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雪霞 《中国教师》2008,(16):17-18
<正>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在数学考试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那个漏掉的小数点,接着再找陶先生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没说什么,他满足了这个女孩的愿望,不过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那个小女孩明白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女孩本来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老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却没有给她难堪,这使她受到强烈的震撼。陶先生用行动——暗含批评和激励——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这位女孩长大成才后,仍  相似文献   

2.
主编寄语一次数学单元考试时,一个女生在一道答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小数点,然后找老师要分。老师仔细地查看了一遍,没有吭声,只是盯着她的眼睛看了一会儿,她从老师的眼神里知道,老师已从后加上去的那一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但老师没有当面挑明,反而满足了她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红圈。看到红圈,她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她低着头,从老师手中接过试卷……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红圈仍印在女孩的脑海中,当然,女孩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而且一直非常诚实,因为她懂得了:弄虚作…  相似文献   

3.
一个红圈     
一次数学单元考试时,一个女生在一道答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她偷偷添上一点,然后找老师要分。老师仔细地查看了一遍,没有吭声,但从老师的眼神里,她知道老师已从后加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老师没有当面挑明,反而满足了她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了红圈,然后把试卷递给她。她接过试卷,看到红圈,脸一下子涨红了,惭愧不已。老师画那个红圈,表面似乎在说明补分的缘故,实际则是在巧妙地暗示:“孩子,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而且不止是暗示,又是严正的警告:“仅此一回,下…  相似文献   

4.
作弊也粗心     
老师发下试卷说:“这次有的同学太粗心!”小何拿到试卷一看,95分,原来有道题忘加小数点了。于是他拿起笔偷偷地点了一  相似文献   

5.
当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女生数学考试在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他扣了2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陶行知先生的"糊涂",保护了学生幼小而向善的心灵,因为他深知:伤口在暴露无遗时往往会恶化,在洁布遮掩下才容易愈合。试想,假如陶先生当面提出真相,结果怎样?不是女孩被迫认错,就是她一时抹不过情面,缄默不认。但无论哪种结局,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教师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雕塑家,那么怎样才能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呢?从下面三个案例中,你也许会找到答案。案例一:小数点和面子一个女生在单元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老师虽然已从后加的这一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个小数点上画了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若干年之后还难以忘怀。“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位聪明、智慧的老师采用了这种含蓄的责备方式,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保全了学生…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教师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雕塑家,那么怎样才能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呢?从下面三个案例中,你也许会找到答案。案例一:小数点和面子一个女生在单元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老师虽然已从后加的这一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个小数点上画了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若干年之后还难以忘怀。“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位聪明、智慧的老师采用了这种含蓄的责备方式,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保全了学生…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教育叫“糊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先生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之所以流传至今, 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许多杰出人物都有“糊涂”的时候,正所谓“大智若愚”。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个女生数学考试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2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孩子加分的愿望,同时在那个小数点上画了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多年后仍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的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这一点,然后来找陶行知先生要分。先生从墨迹上看出了试卷是改动过的,可没有批评,没有当面点破,反而满足了女生的补分愿望,只是在试  相似文献   

10.
评分也精彩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名女生在一次数学考试的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挑明,而是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不过,他在  相似文献   

11.
这是许多年前听说的一件事。 一个女生在单元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老师虽然已从后加的这一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个小数点上画了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若干年之后,还难以忘怀。 我猜,这位老师当时之所以采用“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一来可能因为这孩子是“初犯”,二来也许是因为教师觉得运用这种含蓄的责备方式已经足够,他不忍心且认为没有必要再伤孩子的面子。 我想…  相似文献   

12.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件事:一个女生在数学单元考试时,在一道答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老师虽然已从后加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再看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以忘怀的记忆:JIC H U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在我做错的地方,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  相似文献   

13.
海默的天空     
“请大家认真答卷,离考试结束还有30分钟……”在监堂老师不紧不慢的提示中,大家都在认真地答卷,只有一个女孩两眼直直地望着试卷,她的卷纸还空着一大片。突然,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男孩故意把笔扔在了女孩脚下,然后把一个字条扔在了女孩的衣袋里,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的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这一点,然后来找陶行知先生要分。先生从墨迹上看出了试卷是改动过的,可没有批评,没有当面点破,反而满足了女生的补分愿望,只是在试卷改动过的地方重重地画了一个红圈,作为一种暗示。细细品味陶老先生的做法,感觉到这看似平常的教育方式里面, 其实隐含着深刻的教育原理,更闪现  相似文献   

15.
缺陷也美丽     
教育是艺术。赏识、表扬学生需要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缺陷时,如何将错误变为教育资源,让缺陷也美丽,则更需要教育的艺术。一“、糊涂”的爱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女生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这一点,然后找老师要分。陶  相似文献   

16.
缺陷也美丽     
赵冬敏 《班主任》2007,(4):27-28
教育是艺术。赏识、表扬学生需要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缺陷时,如何将错误变为教育资源,让缺陷也美丽,则更需要教育的艺术。一、“糊涂”的爱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女生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这一点,然后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  相似文献   

17.
夏泽学 《湖北教育》2006,(11):60-60
在评讲试卷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位同学拿着试卷来交涉:“老师,我这个是对的,您给改错了!”然后用期待而又似乎带些乞求的目光看着你,一副不加分不罢休的架势。结果,老师不是“心有疑虑”地加分,就是“揭穿真相”。这样的结局弄得学生面子上很过不去,从而产生怨恨心理,甚至影响到学习兴趣。怎么巧妙地处理此类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做法是“糊涂”一点。当年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任校长时,一次一名女生在数学考试时漏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这个点,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不挑明,…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一个数学王国,里面的居民全都是数字或数学符号。一天,小数点和商人的孩子一起去上学,正赶上期末考试。商人的孩子做完试卷后,小数点发现一个错误的算式:5493÷1000=54.93。急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我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家长和老师也都这么看。可我以前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一般般,总也没进过班级前三名。说实话,不是我不会,只是总马虎,常犯一些低级错误——不是点错小数点,就是少写一个字母,要么就是出现笔误。答卷时感觉很轻松,公布成绩后总是后悔。  相似文献   

20.
王忠喜 《湖南教育》2004,(15):13-13
在一次数学考试评卷分析后,我要求学生对批阅过的试卷提出疑问。一位平时胆小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男生举手发问:“有个地方老师少给分了。”我感到惊奇,仔细查看了他的试卷,发现有个小数点是后来加上去的,因为墨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而且我记得很清楚,这道题全班只有二个学生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