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式艺术教育与联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勒追求的是一种能使真善美重新联通的冲动,认为只有这种冲动才能导致感性和理性、人性和神性、艺术和科学的最佳联通。建立在“联通”基础上的生态式教育使各种知识在人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生发的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中,不仅有各种知识之间的对话和交融,还有构成自我的各种要素——感觉、意象、观念(包括意识与无意识)、感情、生活态度、信仰、知识之间的联通。联通的结果是产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目前,如何实施、落实“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新理念已经成了国内许多大学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发现,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实体世界”的教育理念与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校教育者及管理者的宽容教育之间其实可以构成新的三位一体的开阔性人文性的原点教育构架。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教育政策是价值选择的结果 ,教育政策研究必须重视价值问题。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由一系列价值原则及其理论依据构成。教育政策活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基本问题和关系是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客观依据。当代我国教育政策应建立在“以人为本”、“教育平等”、“效益优化”、“可选择性”、“多样性”等价值取向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谁的质量”“什么的质量”“怎样的质量”是质量观构成的三重维度。质量依附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一种特殊的量,其完整的表述应为“蕴含于事物的质之中的量”。质量总会带上主体赋予的特征,事物内部存在着由主体性嵌入的不同类型与维度的质量构成的不平列的质量空间。在各种内在与外在条件作用的质量空间内部存在着某一特定的质量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最有利于事物的发展,而判断这一最佳状态是否达成及达成程度即是对事物质量高低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看,内嵌共同性、整体性、发展性特征的教育高质量是一种内化主体期望的价值判断、反映教育存在的优质状态、面向教育未来的质量标准,与此同时,教育高质量本身的主体性、对象性、主体间性的属性也蕴含着以党的领导为主体、以人的质量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5.
再论“图书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内容的超前性 ,教育过程的渗透性 ,教育目的的深层性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教育作用的持久性 ,共同构成“图书馆教育”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图书馆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形态 ,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教育各有着自身的本质和功能。垄断包办或推卸责任,都不是政府在教育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重新定位自己,在“调控”与“放权”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在“作为”和“不作为”之间发挥最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孙玉昌 《家教世界》2012,(20):31-32
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教育整体,青少年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所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家访则是学校和教师建立家庭和学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良好渠道。家访,很好地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充满活力,彰显和谐的光芒,让学校教育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8.
单纯把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说成是“联系”或“脱离”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总的说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从本然统一到彼此分离再走向重新统一的螺旋前进式发展过程。在教育研究发展到学科分化阶段之后,无论是联系还是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都会存在距离。以教育学科发展的视角,可以使我们对这一发展过程进行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郑佳珍 《学前教育》2005,(11):38-39
所谓立美,就是使教育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存在,使教育自身拥有美,显现美,成为美的主体。“立美教育”是建立美的合乎规律的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对美育的创新和拓展,力求与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成为一种美的东西。其前提是教育本身的关,包括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园所文化、教师、课程的美。只有教育的各个方面构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才能实现立美。“教育立美”是以优化教育整体素质为直接目的,全面育人,优质育人,提高人的素质,造就富有创造力、竞争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构筑美育化的全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生态学理论为观测我国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全局性、整体性视角。同传统“小思政”教育相比,高校“大思政”教育已经形成为一个各要素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基于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关联、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成为人员要素、路径要素、环境要素。这三大要素相互协调、互相作用,形成了由联结关系、并列关系及反馈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若要保持高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应当基于要素优化原则及动态结构的协调平衡原则,构建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要构建高校“大思政”人员保障体系、环境优化体系和机制协调体系,实现教育生态要素优化和动态结构优化,保障各要素能够健康、持续地进行互动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人的体验过程,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类似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统一。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把握生活中的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教育》2005,(5):23-23
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1、教育节奏。教育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量。当时间是常量时,由于构成教育的诸种要素的质与量不同,就会使教育影响力量呈现出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中精辟地阐述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具有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 ,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学会用系统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分析教育问题 ,而且对我们做好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教育构成要素的系统性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或称教育环境 ,它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其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更成其为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订单式教育”提法周延性和完满性,存在严重不足。“按单下料”、“陶瓷加工”般的教育模式,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要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塑造人更是教育的根本。寻找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对科学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琴 《华章》2011,(19)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的公平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可靠的基础之一.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别”、“群体差别”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关注民生,实现教育公平,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弼成在《大学教育科研》2008年2期撰文指出,“教”和“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但不是两个过程。学生的”学“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面;教师是教育实践的实施者之一,其永远处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我们没必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否认教师足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行为者,二者共同构成主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育过程的完整主体,既有教的一而,也有学的一面。“一面两体”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他们协同地认识和改造着满足其需要的客体。因而,需要提倡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教育主体两面之间的平等交往基础之上,把教育双方都看作是统一教育活动的两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杜威心目中的“民主主义”特征,以及“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中教育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其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性质;接下来分析了杜威是如何引入“连续性”原则来击破构成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的“二元论”的。综合上述两方面,从而可更深入地透视杜威民主思想与其教育目的观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论均体现了“实”的特征,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虚”的桎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实学”教育体系,对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教育研究存在着片面追求“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行动研究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教育研究不同,它使教师成为研究,使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理论工作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和共同促进的过程,一种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和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用“中国话语”构建本土工程伦理教育体系是传统科技思想价值反映的重要方面。“以道驭术”科技思想的价值可以由当代工程伦理教育的需求决定。“价值映射”为建立“需求”和“价值”间的决定性关系提供指向性表征。定义“以道驭术”思想元素构成的“供给集”以及工程伦理教育需求元素构成的“需求集”,分析“道德跃迁”对应法则,验证了两集合之间“价值映射”关系的合理性。“价值映射”的作用在于将“个人品德修养、共同体间关系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传统元素”融入当代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发挥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话语体系下的显性功能,即立足优秀传统思想和中国实际,使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为有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