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因数分解法是指根据因数与积的关系,把某个或某些数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数连乘的形式,再根据题意进行组合,合理解答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下面举例说明因数分解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适用因数分解法解概念题例1 填空:975×935×972×(),要使这个连乘积的最后四个数字都是0,在括号内最小应填什么数?解:要使连乘积最后数字每含一个零,这些数中必须含有质因数2与5各一个。根据题意,要使  相似文献   

2.
趣题两道     
同学们,请到数学乐园走一走。借以下两道趣题与大家共享新年的快乐。①1+2+3+4+……+2002+2003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任意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而2002÷2+1=1002(奇数的个数)所以1+2+3+4+……+2002+2003的和是偶数。②在3333……3 4×3333……3 3的乘积中,有多少个数是2003个数位2003个3偶数?解法一:因为4×3=12,积中有1个偶数;34×33=1122,积中有2个偶数;334×3…  相似文献   

3.
《良师》2004,(12)
一、把下列8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14、30、33、35、39、75、143、169,怎么分?分析与解:要使两组数的乘积相等,这两组数中的每个数(即因数)不必相同,但这些数经分解质因数,它们所含的质因数一定相同,这样才能使分成两组数的乘积相等。因此,解这类题首先应把题中所有的数进行分解质因数。14=2×730=2×3×533=3×1135=5×739=3×1375=3×5×5143=11×13169=13×13归纳以上质因数有两个2、四个3、四个5、两个7、两个11、四个13。那么在一组里必须有一个2、两个3、两个5、一个7、一个11、两个13。按质因数13、质因数5分,可分…  相似文献   

4.
两个数与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之间隐藏着种种关系,弄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说明方便,先来研究一道实例。例1求24与60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先分解质因数24=2×2×2×360=2×2×3×5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为2×2×3=12最小公倍数为2×2×2×3×5=120如果进一步比较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12×120=1440,和两数的乘积26×60=1440,发现12×120=24×60,可以得出: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掌握了这一关系,解…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若干个数积的应用题,对此类问题,可巧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解。本文试举几题为证。 例1有一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质数,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 解:设长为x,宽为y;高为z,得 将209分解质因数得209=19×11 1 若令y=19,则 x+z=11,x、z中必有一偶数。当x=2时,x=9,不符合题意,反之亦然。 2 若令y=11,则x+z=19,xz中必有一偶一奇,当x=2或z=2时,z=17或 x=17 所以x=2(或17),y-1…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值得引起教与学的重视.第25题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污损的下表记录了在规定时间内投n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问投进3个球和4个球的各有多少人?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且有统计思想的好题,同时考查了方程思想,而且难度不大.设投进3个球与4个球的人数分别为x、y人,则3x+4y+5×2x+y+2=3.5,①0×1+1×2+2×7+×3x+4y1+2+7+x+y=2.5. ②从…  相似文献   

7.
妙用分解质因数法解题夏天学生遇到有关因数和积的关系这类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如用分解质因数法解答,则思路明晰,解法简捷,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1.两个自然数的积是1785,已知一个数在10—16之间,求这两个自然数。解:把两个自然数的积1785分...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乘加、乘减”时首先出示下图,并提出“谁来看图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苹果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的问题。生1: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连加:4+4+4+2=14。生2: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教师问:“4×3+2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你先算什么?”生2:4×3+2表示先求出3盘苹果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2个苹果,所以先算4乘以3得12,再算12加2得14。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2+4+4+4=14。生4:2+4×3=14。…  相似文献   

9.
公式是解题的重要依据.一个公式可以正用,可以反用,可以变用,可递进式地用,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用.现举例说明.一、正用有些数学计算可拆成两数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正用乘法式能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例1计算:90.2×89.8-79.82.解:∵90.2×89.8=(90+0.2)(90-0.2)=902-0.22=8099.96,79.82=(80-0.2)2=802-2×80×0.2+0.22=6368.04,∴90.2×89.8-79.82=8099.96-6368.04=1…  相似文献   

10.
解图形题不仅要掌握计算公式,还要会添辅助线。例右图AGCB是4×7的长方形,GFED是2×10的长方形。求三角形BCM的面积与三角形MED面积的差?解法一:连接CE(如图1)。根据题意和图示,则BC=4,DE=2,DE边上的高CD是10-7=3。因为BC平行于DE,所以CD也是BC边上的高。又因为△BCE的面积是4×3÷2=6,△CED的面积是2×3÷2=3,而△MCE的面积是公共面积,所以△BCE的面积与△CED的面积之差就是△BCM的面积与△MED的面积之差6-3=3。解法二:延长BC交FE于H(如图2),根据题意和图示,则…  相似文献   

11.
巧求合数     
解答应用题,必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有些题目的条件隐含较深,只有将其层层分析出来,才能找到解题途径。例有三个合数,它们之间任意两个数都互质。已知这三个合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0。这三个合数各是多少?分析与解:已知三个互为质数的合数最小公倍数是1800,根据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若几个数互为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相乘积,可知这三个合数的相乘积是1800。如果把1800变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只有通过将1800分解质因数去寻找(1800=2×2×2×3×3×5×5)。不难看出1800含有三…  相似文献   

12.
趣谈平方数     
西方有成语“条条道路通罗马”,形成平方数的途径真是不少,如:9801=992,998001=9992,99980001=99992,……9409=972,994009=9972,99940009=99972,……1156=342,111556=3342,11115556=33342,……4489=672,444889=6672,44448889=66672,……下面再介绍三则有关平方数的趣题:1.一种逗人的现象1×2×3×4+1=25=52,2×3×4×5+1=121=112,3×4×5×6+1…  相似文献   

13.
老师您好     
把“老、师、您、好”四个汉字,分别换成2、3、4、5、6、7、8中的哪一个数字,才能使下列四个等式都成立?老-师+您÷好=老老-师×您÷好=师老×师-您+好=您老+师-您+好=好 娱乐城答案:《老师您好》:老=6;师=2;您=8;好=4。老师您好@曾泉圣  相似文献   

14.
解题技巧与思维方法──计算题解法例举兰化中小学总校蔡建爱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关键巧转化例1计算:2×3×5×7+3×3×3×5×7=──。(1995年“奥赛”初赛民族卷试题)解此类题时,学生往往不加分析地按部就班地计算。学生虽对乘法分配律较熟悉,...  相似文献   

15.
用字母表示数或式时,常用到“n”,但往往对“n”有特殊的规定,如:①当n为自然数时,2n、2n-1分别表示正偶数和正奇数;②观察1+2=2(2+1)2,1+2+3=3(3+1)2,…,则有1+2+3+…+n=n(n+1)2例1(2001年南昌市)由火柴棒拼出的下列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4个图形中,火柴棒有根,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有根.解析:同学们首先观察前3个图形:当n=1时,火柴棒有3×1+1=4(根);当n=2时,火柴棒有3×2+1=7(根);当n=3时,火柴棒有3×3+…  相似文献   

16.
有些题目用常规方法很难解答,若用“代换法”则可以简繁敏、化难为易。此题若直接计算则很繁琐,不妨用“代换法”解之。设 a= + + + ,b= + + + +则原式=(1+a)×b—(1+b)×a 例2.化简 此题直接约分很难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设 a=58,b=85。 则原式 例3.某人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千米,求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此题没有给出路程这一条件,似乎无法解答,若用“代换法”则可迎刃而解。 设从山顶到山下的路程为a千米,则可列式为:          (千米)答(略…  相似文献   

17.
在“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为学生出了一道题: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分米和25平方分米,已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讲评时,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根据梯形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可设梯形上底为3分米,则下底为5分米。那么三角形AED的高为12×2÷3=8(分米),三角形BCE的高为25×2÷5=10(分米)。梯形ABCD的面积为(3+5)×(8+10)÷2=72(平方分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2-12-25=35(平…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1.单项式7a2-4yb2x与-3a2xby+7的和仍是单项式,则x=,y=.2.35 2002·-123 2003的值是.3.若二元一次方程2x+y=3,3x-y=2和2x-my=-1有公共解,则m的值是.4.把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的两端拉紧后,这两条绳子会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5.如图1,∠ABC=∠DBE=90°,则∠ABD+∠DBC=+∠DBC,所以∠ABD=.6.如果25x2-kx+4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7.3x5a+b-1-2y6a-2b+3=9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b=.8.已知∠α的余角是43°29'…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运算、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以下运算意识。 一、总揽全貌 从总体上全面审查,看清题目的结构和全貌,然后才能找出“算机”,这是进行迅速、灵活运算的前提。 例工.(3  +5 —3 )×(0.9+6 —5 )×( +1.5—2.25) 从全题看,是求三个因数的积,并可发现第三个因数 +1.5—2.25=0,故此题得数为0。由于有总体感知意识,避免了通分、加减、再相乘的繁琐运算。 二、具体分析 对不同题目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因数分解把一个正整数分解为若干个正整数连乘积的形式,叫做因数分解.例如108=2×54=2×2×27=2×2×3×9=….显然,将一个正整数分解因数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如果我们要求所有因数都是质数,即把它分解成质因数的连乘积,那就只有唯一的形式,例108=2×2×3×3×3=22×33.[基本知识]1.因数分解定理因数分解有如下定理:每一个大于1的合数都能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的形式,并且把所有质因数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相同因数的积写成幂的形式,那么这种分解法是唯一的.(证明略)即正合数N(N>1)可表示为N=p1α1·p2α2·…·pαnn,(*)其中p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