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精彩的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近日,笔者阅读了这首小诗,不禁想起了让人动容的一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在笔者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总是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2.
如今,什么事情都讲究"速成"。鸡从蛋壳中出来,经过激素的催生,几十天就可以上餐桌。小孩子在进小学之前,经过严格的训练,百以内的加减法已运算得很熟练。搞文艺的,唱红了一首歌曲,便戴上了"歌星"的头衔。做教师的,最希望的是"一课成名"。事实上,有一些教师就  相似文献   

3.
谈到儿童的早期教育方式,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做法比中国人更矛盾了。家长们普遍对自己的孩子呵护备至,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以至当武汉育才小学五(四)班推出命名为“感悟亲情”的活动时,会让人立刻联想到“虐待”之类的字眼,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折磨,是“伪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讲到惩罚孩子,多数人就会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一种极端的惩罚行为。要知道惩罚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当,宝宝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正错误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个很让人动容的故事中,一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孩子的请求":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精彩的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  相似文献   

6.
一个很让人动容的故事中,一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孩子的请求:“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  相似文献   

7.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经这样描绘美丽的教育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相似文献   

8.
赵茜 《今日教育》2010,(7):54-55
儿童有自己的生活,教育必需尊重儿童,立足于儿童的天性,遵循其生命内在的节律,智慧地等待,他们才能厚积薄发,舒展着不同的姿态,挥洒着不同的灵性。如果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看作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而“三味书屋”则是儿童异己的生活世界。儿童在“百草园”中是欢乐的、自由自在的,在“三味书屋”却受到管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9.
一个热心的孩子带来了一个大鱼缸放在生物角,随即有几个学生积极响应,带来了大大小小的金鱼十几尾。小金鱼逍遥自在地吐泡、漫步,给班级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作家去买花,卖花的老人把她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老人急了,骂了孩子一句。  相似文献   

11.
刘业俭 《小学语文》2012,(7):126-126
大蒜降价的时候,我家一下买多了,但放久发芽,弃之又可惜。于是我想了一个两伞其美的办法:亲自动手搞水培蒜苗。我将蒜瓣紧凑地放在几个盘子里,然后倒进一些水。蒜苗真是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相似文献   

12.
李琼珠 《教师》2013,(1):40-40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是一粒粒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这种子不一定晚上播种。早晨便能吐出嫩芽,需要教育者的耐心,需要教育者的等待。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那种子发芽往往指日可待,说不定哪天就会给你一个惊喜。也许在我们的教育时段里体验不到种子发芽的惊喜,但只要那种子是饱满的,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一个孩子考艺术院校,考了3次还没考上,被父亲抱怨为白痴,其叔日“孺子不可教也。”还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老师也认为他资质平庸,很难有大的作为,可是谁能料到上述三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  相似文献   

14.
徐韵安 《家庭教育》2010,(11):36-37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度”是程度、尺寸,即事物的规定性,限制性。“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是人们常常叨念在嘴上的。对孩子的教育更要把握尺寸,防止“过犹不及”。有一位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制定细则,把孩子做某一件事,达到某一个目标,与奖励标准一一挂钩,结果孩子的物质欲望高涨。一旦奖励低了,孩子就什么都不去做,家长的期望也落空了。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在家庭教育中,过度的情况还是频频发生,主要有几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需要的视角反思教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和反思教育在繁荣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对教育需要的视角和品味,更可以从需要展开和满足的过程考察和体悟学生需要的意义和限度.对教育需要的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确立教育价值的基础,并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他教育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探讨和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教育需要,关键是研究人的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需要作为人对教育活动不断表现出的缺乏感和要求,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任风 《成才之路》2010,(33):I0002-I0002
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充裕的物质世界,更需要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追求和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作为人类灵魂的家园和人类心灵的港湾,对社会和历史具有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有很多,这些教育目的理论也指导现实社会中各级各类的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对于需要的发现和解决意义重大,它是人们自身得到不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素之一。需要和教育目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的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学校例行的升国旗仪式发言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讲稿偷梁换柱,改成了一份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讨伐檄文”。5分钟的演讲中,他慷慨陈辞,喊出了“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篇名为《做美好的自我》的演讲顿时令演讲者一“搏”成名,经相关媒体的散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番针对这一事件及相应教育问题的热议。这份演讲稿,言辞可能稚嫩,语气可能偏激,演讲者的动机或许并不单一,但江成博冒“学校”之大不韪,用心喊出来的,既是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不满,更有一份对改变教育现状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儿童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孩子们有什么愿望.一个小男孩说:"我要做一个飞行员,带领我的乘客遨游蓝天."主持人问这个男孩:"假如在飞行过程中,飞机突然没油了,你会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说:"我会跳伞."大家一听全愣在那里,都在想,这个小孩怎么这么自私,扔下那么多的乘客独自逃生呢?一时间,演播厅里的气氛变得很尴尬.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生态教育发展,这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是一种符合新生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着眼于孩子心灵与人格健康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我们呼唤“生态教育”,作为教育者更应致力于推动教育“生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