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只小猴晚上到井边玩,发现了井里的月影,就大叫起来:“月亮掉到井里去了!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喊声惊动了众猴,都赶到井边来帮助捞月亮,它们一个接着一个挂下井去,6个猴子相接吧,离水面还差30厘米;7个猴子相接吧,又超过了30厘米,连小猴的头都要闷入水中,哪里还好捞月亮呢?老猴说,“这井从口到水面到底有多深呢?我伸出手高96厘米,其余的猴子依次矮6厘米,谁能算出结果来?”  相似文献   

2.
猴子捞出的树枝文\林锡胜一群猴子到井中捞月亮,捞了半天,只是捞上了一根树枝子,而月亮,在它们看来,已被弄碎了……老猴细细地看着这根从井里捞上来的树枝儿,一本正经地道:“我敢说,这树枝儿一定是月亮里面那株桂花树上的!”群猴都感到老猴说得颇有道理,直频频...  相似文献   

3.
一块长方形铁板,长30厘米,宽25厘米,像下图那样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少毫升?(用不同方法解答。)25厘米30厘米这是一道课本习题,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解答的:第一种解法是用厘米作单位,先求出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变换成毫升。(30-5×2)×(25-5×2)×5=1500(立方厘米)=1500(毫升)第二种解法是先把厘米数变换成分米数,求出长方体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再变换成毫升。(3-0.5×2)×(2.…  相似文献   

4.
猴子打鼓     
山坡上面一群猴,坐成一排学打鼓。乐坏其中一小猴,随着鼓声原地舞。顺着数(shǔ),它第四,倒着数,它第五。多少猴子学打鼓,快点算出不用数。猴子打鼓:共有8只猴学打鼓。猴子打鼓@王冠 @马济民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有这样一道题:生物小组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1只兔子每天需1元,饲养1只鸽子每天需0.5元,该小组每月有90元活动经费,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只兔子?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解答的:90÷(1×30)=3(只)。答:他们能养3只兔子。90÷(0.5×30)=6(只)。答:他们能养6只鸽子。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答案:(1+0.5)×30=45(元),90÷45=2(只)。答:能养2只兔子,2只鸽子。关于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引发了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  相似文献   

6.
《捞月亮》学法指导设计刘富开(安福县洲湖小学)一、教材分析小语新编教材第三册《捞月亮》属二类教材,其特点是:故事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小猴发现井里有个月亮,便叫“月亮掉在井里”,其它猴子也都跟着叫,可见它们遇事不动脑筋;第二...  相似文献   

7.
策划人语:学习贵在创新,教学也一样。“发现法”的发明者美国布鲁纳有一个中心理论是:无论哪 里,在知识的最前哨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部相同。观察和发现学生 的创造性,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这是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应该具有的睿智。笔者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结课时,采用了故事巩固式。故事大意是:猴王国运来一批 桃子,老猴叫小猴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小猴很不高兴,老猴又叫它拿60个桃子去分给 30只猴子,小猴依然不很高兴,最后老猴叫它拿600个桃子去分给300只猴子,这次小猴笑了 ,老猴也笑了。我问学生谁…  相似文献   

8.
猴子和月亮     
每天晚上有很多猴子在山上嬉戏。有一个晚上,一只年长的猴子看见月亮掉到河里去了。他大声叫喊:“快点过来!快点过来!月亮掉到水里了!”所有的猴子都跑过来了,它们从树上倒挂下来。一个老猴子先从树上倒挂着,其余的猴子一个接一个地倒挂起来,最小的猴子能触摸到水面。这些猴子想从水里把月亮捞起来。但是,当小猴子触摸到水面,月亮就不见了。当它们玩的时候,月亮又在水里了。猴子又第二次一个接一个地倒挂起来捞月亮,结果仍然和第一次一样:一触摸到水面,月亮就不见了,一坐在树上往河里看,月亮就又在水里。他们从树上下来试了很多次,但是,都不…  相似文献   

9.
有些应用题,如果善于从多角度思考,不断变换思路,就能获得多种解法。例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⑴驶回时的速度应是每小时30×45=24(千米)。⑵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驶回路程。解法一: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列方程法解答。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驶回时要用(6-X)小时,列方程30X=24×(6-X)X=83。驶出最远路程就是30×83=80(千米)。解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题的解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只要同学们能灵活地思考,就能得出不同的解法。例:一堆煤,计划每周烧12吨,可以烧30周,由于改进了技术,每周节约煤2吨,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周?[解法一]因为这堆煤共有12×30=360(吨),实际每周烧煤12-2=10(吨),所以这堆煤实际可烧360÷10=36(周)综合列式:12×30÷(12-2)=360÷10=36(周)。[解法二]因为每周节约煤2吨,30周一共可节约煤2×30=60(吨),而实际每周烧煤12-2=10(吨),那么节约的煤又可以烧60÷10=6(…  相似文献   

11.
每当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挂在天空时,甲猴乙猴不禁浮想联翩,他们都渴望得到像月亮那样的一面圆镜。甲猴想:“月亮虽然不可能得到,但我可以找一块光滑的圆石,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磨,也许可以做成一面圆镜。”乙猴想:“虽然月亮离我们很遥远,但水中的那轮圆月我不也可以捞出代替月亮吗?”他们很快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甲猴找到一块圆石,天天研磨;每到晚上,乙猴便去河边捞月。老猴子鼓励甲猴说:“孩子,你真聪明。好好干,你的美好理想也许能实现!”老猴子对乙猴失望地说:“孩子,你太幼稚了。你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永远实现不了的…  相似文献   

12.
小猴过关卡     
黑猴兄弟皮皮、淘淘、果果带着5个菠萝去探望年老的外婆。没想到在去外婆家的唯一山路上,碰到了一只老猴,他告诉小黑猴们:“这条路上,猩猩家庭仗着他们的势力,强行设立了五个关卡,并巧立名目对过路小动物进行敲诈勒索。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如图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思考片刻之后纷纷举手)生1:84-(84÷6+8)×6÷2=18(平方米)生2:(84÷6-8)×6÷2=18(平方米)生3:我画一条辅助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如图2),列式为:(84-8×6)÷2=18(平方米)生4:还可以在平行四边形上画一条辅助线(如图3),列式为:84÷2-8×6÷2=18(平方米)教室里安静片刻后,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我还可以这…  相似文献   

14.
猴子捞月亮     
兴奋、风趣、幽默地,、~~~‘d,尸3 4 03魏德伴词晓丹曲客(5 5 3 1 5 5 31 2}5 5 3 1 5 5 31 5 6 54 3 4 02 {5 6 54 1)}5 3 3 55 33}55 3 1 2 32快快来呀,月亮掉到井里了”碰碎了呀,月亮被我碰碎了”呀了来碎快碰““5 33 55 33}65 31 22 5}6 53 }上亮树月猴子哇哇叫哇,一群猴子跑来猴子哇哇叫哇,井里月亮不见1}6 46 55了。老猴子倒挂了。老猴子叫大井46边的看看天上在家5脚毛4 24 33 32}1 4 6 5 30抓住大猴子的正向我们13口,、弯着眉一}6 46 555}66一只只小猴子挂成一只只小猴子搔粉长梯子呀,脑门说呀:他它4 4 3 32}1 2 31一11:4·…  相似文献   

15.
[题目]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解法一把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绳子3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3,把绳子4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4,根据题意可知:绳长的13比绳长的14长16-4=12(分米),也就是12分米占绳子全长的(13-14)。故绳长为(16-4)÷(13-14)=144(分米)。井深为144×13-16=32(分米)或井深为144×14-4=32(分米)。解法二如下图所示,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可以看成绳长…  相似文献   

16.
有些数学问题,运用常规解法,会很复杂。如果能灵活思考,另辟思路,便会找出巧妙的解法。例1一块白色的正方形手帕,它的边长是24厘米。手帕上横竖各有两道红条(见图1的阴影部分),红条宽都是2厘米。求手帕白色部分面积?常规解法:白色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四道红条面积-红条重叠部分的面积),即24×24-(24×2×4-2×2×4)=576-176=400(平方厘米)。并移法:把手帕中的红条先并到一起,再移到一边(见图2),则手帕白色部分是一个边长为(24-2-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4-…  相似文献   

17.
假设法是一种很有用的解题方法。它通过假定某种现象的存在,发现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对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及培养思维能力很有益处。例如:例1、鸡兔52只,共有脚140只,问有鸡兔各多少只?解:假设这52只全是鸡,则脚数为52×2只,这样比实际脚数少算了(140-52×2)只,而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只脚。所以兔的只数为:(140—52×2)÷(4-2)=18(只)那么鸡的只数为52-18=34(只)另解:假设这52只全是兔,则脚数为52×4(只)这样比实际脚数多算了(52×4-140)只,而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只脚。所以鸡…  相似文献   

18.
巧用分配律     
有些有理数的运算题,若按运算顺序进行,不仅繁琐,而且做起来容易出错,若灵活应用分配律就能避繁就简.一、直接应用例1计算(-34)×(8-113-0.04).解:原式=(-34)×8+(-34)×(-113)+(-34)×(-4100)=-6+1+3100=-497100.例2计算481217×(-511724).解:原式=(48+1217)×〔(-51)+(-1724)〕=(48+1217)×(-51)+(48+1217)×(-1724)=48×(-51)+1217×(-51)+48×(-172…  相似文献   

19.
公式是解题的重要依据.一个公式可以正用,可以反用,可以变用,可递进式地用,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用.现举例说明.一、正用有些数学计算可拆成两数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正用乘法式能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例1计算:90.2×89.8-79.82.解:∵90.2×89.8=(90+0.2)(90-0.2)=902-0.22=8099.96,79.82=(80-0.2)2=802-2×80×0.2+0.22=6368.04,∴90.2×89.8-79.82=8099.96-6368.04=1…  相似文献   

20.
“分686868686868181834346868“说”片断实录后、3天后、2天后的气温分别是:(-2)×5=-10(度),(-2)×4=-8(度),(-2)×3=-6(度),(-2)×2=-4(度)。这样既产生了乘法,又为乘法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