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诗歌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斟字酌句是它的典型写照。由于当前应试教育和公开课作秀的影响,诗歌教学见效不著。本着新课标新理念的精神,常用五“读”法,利用词语的替换,学习对仗,联系成语和典故,运用归纳对比,化诗为文等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孙丹 《山东教育》2012,(29):21-22
语文从本质上说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语文的美源于语言的精妙,语言的精妙造就了语文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感受,去领悟语言文字千姿百态的美……语言的精妙,生命的律动,都要求我们去细心揣摩。在精微之处推敲字句,在毫发之间辨义析理,方能引导学生感受形象,获得审美的愉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相似文献   

3.
品味语言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4.
华夏民族古老的诗词文化,历数千年的传承与演进,在唐宋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后有元曲相继,后逐渐衰微,转而为明清之小说噪逐于世。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含古代诗词)的教学目标,除了"初步理解、鉴赏"之外,同时强调要使学生"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古代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瑰宝,其思想性、艺术性已经达到很高境界,例如其中的"诗趣",耐人寻味,具有霞要的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在具体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体味、品评,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练生动;要创造传达出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诗词语言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概而言之,其语言美主要表现在:一是色彩美;二是凝练美;三是音律美。  相似文献   

7.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传达作品意义的媒介,任何作品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又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审美价值,语言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基本层面。所以语文教学要突出文学语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学语言的水平。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这里从聆听、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比较六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例说品味语言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不少语文课堂过分追求人文性,追求形式娱乐化,忽视了对语言的品味,导致语文本位的迷失。其实,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通过对语言品味,达到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目的。那么,究竟如何品味语言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动情诵读品语言,文本空白要钻研,品词析句善比较,揣摩语境抓关联。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教师独立地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是教学富有成效的前提;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则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常用方法,包括语境解读法、涵泳体察法、比较赏读法等。所谓"语境解读法",即回归文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优秀文化的积淀,经常咂摸古诗语言,可以培养自己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别诗歌主旨内涵的敏锐感知力,能将古诗语言的原汁精华内化为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日常的积累中可以采取下列切实有效的九种方法品味古诗语言.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优秀文化的积淀,经常咂摸古诗语言,可以培养自己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别诗歌主旨内涵的敏锐感知力,能将古诗语言的原汁精华内化为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日常的积累中可以采取下列切实有效的九种方法品味古诗语言。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教学可有可无。品析语言有途径。联系主旨思考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可以比较品味,可以想象品味,探求语言的延伸性,可以换个角度品味,或者以写促品等。方法得当,师生可获得学习语言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也是在阅读品味课上。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呢?这就要品味语言,试试"四字真经"。一、准点切入——将全文调动,教活文本我认为,要将文本讲好,首先要选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只要这一点选对了,就不会将课文讲得乱七八糟。怎样"准点切入"呢?引用方智范专家的话"要目中有人,目中有文",即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烟台的海》品味语言的切入点可以选在文章的结尾:"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短时间内(2~4分钟)能够成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短时间内(2~4分钟)能够成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宿建德江》的审美精髓在“诗中有画”。按审美活动的感受过程来分析,此待不愧为孟浩然之佳作。一、浏览——图景犹现初读《宿建德江》,诗中描摹图景如梦中景象一般,忽隐忽现。这便是此诗对读者的第一审美效应,也是审美的第一层次——认识美。当学生谈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  相似文献   

19.
名师们的课总令我们拍案叫绝,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言语表达充满神奇的魅力:他们可以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的图景,使你浮想联翩;他们可以把事物的存在状态生动地再现出来,使你如身临其境;他们可以把跨越时空的人、事、物凝聚在只言片语中,创设出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你情绪的波澜……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1]王雨冰老师执教的就是其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此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带领学生"穿行于文字之间",品析情感,入心入肺。全课以"理游之事、赏游之景、悟游之心"三个环节来架构,采用言文合一、情境还原、材料助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情味,并以朗读贯穿,达成了文本情感的内化与外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