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动是永恒的,而静是相对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动主要是指课堂气氛活跃,而静指的是动脑筋进行思考的过程。课堂上既需要动,又需要静,只有动静结合,学生才能在激发情趣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合理调控,让课堂动静结合,使教和学达到良性循环。一、培养学生"听",让课堂动静结合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诲人不倦让学生受益匪浅,听贤人教诲如沐春风,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读教材,是教学走向深刻的前提;深究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制胜法宝。教师要深究数学教学内容,课堂上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适时采取变静为动、变单为众、变繁为简等策略,让学生的思考有灵性、思维有活力,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日常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节课上,有些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思考,和老师交流想法;有些学生却沉默寡言,像是数学课的"旁观者".越是在内容比较难的数学课上,这种现象往往越是明显.对于上述现象,教师往往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用各种提醒的方法来唤醒"旁观者"们对学习的关注,这样的手段,可能会暂时有效,但...  相似文献   

4.
<正>在多数人的认识中,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数学课上的"说话"则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数学"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较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说数学".笔者对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  相似文献   

5.
如果数学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踮起脚尖来"上课,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具有魅力的课堂。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鼓励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发现和探索;设法让课堂成为一个动感地带,以动克静。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讲究"动""静"结合,正是在"动""静"轮换交替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提供了时间、空间上的保障。一、动静结合,分层推进1.A组学生自由组合,生生交流,互查互纠,及时调整学习思路和认识,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布置的有难度的思考题目。在此时段教师主要关注B组学生的学习,侧重讲解、示范、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学生"是否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年前的名校长名教师论坛上,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孙双金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情智课堂的特征,其一就是“静中生智”。所谓“静中生智”就是在静中经历智慧的攀登,让新课程强调的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为现实。于是,我在思考:该怎样辩证地处理好这一静和一动之间关系呢?如果整堂课学生一味在动,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那就不能静静地倾听,仔细地思考,这样的学习虽然是热闹的,但是低效的。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有凝神思索的宁静,又有疑窦顿开后的滔滔不绝。应该是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看看现在的一些课堂:一个问题提出后,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堂上"动"起来.一、心动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激情,使之"心动".二、眼动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要让学生多看书预习.三、脑动应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诱导他们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口动营造轻松、融洽、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问.五、手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多动手操作,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总之,通过教师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和交流等探索过程,即在"动"中学,在"动"中体验和求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行,但 是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主 动参与课堂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是小 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只有学生喜欢上课,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会更大,学习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就如何让学 生爱上数学课进行探究,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应该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追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动"就是互动、演示、讨论、操作等言行,"静"就是冷静思考、冷静聆听、冷静分析和冷静评价。完美的课堂教学就是"动""静"相宜,"动"的价值由"静"来提升,"静"的目标就是发展、深化经验,形成能力。应届教育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较多追求哗动、话动、和动、嘈动而忘却了"静",有的只能维持课堂教学的寂静、噪静、肃静而不能"动"起来。为此,建议加强大学课堂监督,让实习生有范可学;强化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提升自己能力,并作为必修课;落实教学法课程目标,把好试教关;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切实做好专业实习指导;做好实习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是思考性、想象性极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课堂中的"静"。但是学生能讲、能写、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去干涉,不去包办代替,得让学生"动"起来。因此,语文课堂得"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4.
吕淑湘先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让学生动起来了。可见,一节数学课动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这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失败。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我认为:一、研究学生是动的前提1.多角度认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的思维,并且原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说到《鹿柴》中以动衬静却不知如何解释。同学帮忙解围:学生1说,"人的声音在寂静的空山中越发显得响,山静可知";学生2说,"当声音渐渐消失时,就是空山愈发安静时,有无声音的对比使得山静突出"。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是感慨。原以为只能从有声音的角度思考"以动衬静"之逻辑的。看来我的角度过于单一了。  相似文献   

16.
大凡有名望的教师上语文课的最大特色就是想尽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讲讲练练,练练讲讲,允许学生前后左右,你一言,我一语,甚至离开桌位,交头接耳,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得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似的.但活而不乱,课堂显得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学生分分秒秒浸在"活"的气氛中思考、提问、质疑.上这样的课,学生会对教师讲析的内容理解透彻,印象深刻,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都能铭记心间,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我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有一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曾这样对我说:"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实际就是学生对这节课思考的多少,其实就是上过这节课,你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多少。"这句话说明了两层意思:(1)数学课的中心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2)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靠思考问题得以实现。纵观现在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紧紧抓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中心。为了让学生能从被动思考变成主动思考,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主变  相似文献   

18.
一节数学课,题目不断,声音不绝,纸条满天飞,搞得眼花潦乱,我认为,这不是好现象。我们的数学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静思维,而数学课的静思维是尤为珍贵的。教师在处理新课或学生遇有疑难问题时,给学生点时间让他们仔细思考“于无声处胜有声”,静思潜伏着豁然通达。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老重复,又急于马上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去复重,这都是不好的习惯。课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一般是以"动"与"静"两种形态存在的。教学中所谓的"动"就是以教师活动为中心,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己训练,学生逐渐演变为课堂主体。所谓的"静"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以后,自己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预习、复习等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目的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方面,每个教师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利用课堂教学艺术,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笔者认为,提升我们数学教师自身的"魅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老师.那么,如何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