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以杨、柳暗含杨开慧、柳直荀二烈士的名字,以杨柳飞絮比喻烈士忠魂直上九霄,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赞颂之情,极富诗意。“柳”是柳树,是没问题的;那么“杨”是什么树呢?是人们所常见的白杨树吗?不是。这里的杨也是柳树的一种。《尔雅》注云:“杨,蒲柳也,可以为箭(杆)。”  相似文献   

2.
小语十册第一课有这样两个句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有的备课资料说“是拟人法,也是比喻句。”此说失之笼统。就第一个句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分析,它只能是一个比拟中的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拟人之说,是因为作者用了“舒展”、“黄绿眉眼”,这样的词赋予了无知觉的“柔柳”以人的动作和特征,使柔柳人格化,显示了它充满生机的活力,也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春天特有的美丽和生趣。不是比喻之理由,是因为这个句子所描绘的事物只是单纯的柔柳,在这个句子中  相似文献   

3.
十“我失”与“君失”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里,毛主席以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达了对革命先烈深切的崇敬的悼念。但他并没有用直接陈述的口气,而是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驱遣丰富的奇特的想象,让杨、柳二烈士的忠魂进入月宫,与吴刚、嫦娥等神话人物相遇,借天  相似文献   

4.
蝶恋花·答李淑—1957年5月毛泽东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  相似文献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只字未提柳却字字皆含“柳”,而诗中所描写的柳的婀娜多姿、千娇百媚、生机勃勃也注定了“柳”这个意象不只是春意盎然,也离不开离愁别绪、惜春伤怀……  相似文献   

6.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之句,从“柳”字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感情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人们这么做也只能自负其责,“花不发”是正常的,“柳成荫”倒是难得的。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  相似文献   

7.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之句,从“柳”字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感情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人们这么做也只能自负其责,“花不发”是正常的,“柳成荫”倒是难得的。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  相似文献   

8.
“柳”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诗歌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送别诗中。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含有“柳”意象的送别诗及其译文,探讨作为送别意象的“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咏柳诗话     
“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柳,是春天的使者,“漏泄春光有柳条”。“吹面不寒杨柳风”,柳,是诗人画家的爱物,历代诗人以柳为题,歌咏不绝。陶渊明爱菊花也爱柳树,在家门口亲自栽种5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无独有偶,扬州平山堂至今还有欧阳修种的柳树,后世称为“欧公柳”;他写诗云:“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隋炀帝下江南也风雅一时,曾“御笔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一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灞陵的折柳送别。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它是诗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字典。柳树从来不能造…  相似文献   

11.
诗词与柳     
在多彩多姿的落叶乔木中,绿柳婀娜像一个秀美的少女,特别惹人喜爱。历代文人墨客尤为宠之,其中亦不乏“柳痴”,留下的咏柳诗词也不下千首。爱柳之风久矣。隋杨广极爱柳,曾赐柳以国姓杨,后人也有把垂柳叫“垂杨”的。白居易的《隋堤柳》曰:“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可见隋时柳树受人喜爱,种植广泛。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酷爱柳,公元450年,陶弃官遁隐躬耕,终日与柳为友,他不仅在隐居地周围遍栽柳树,而且还在房前种了五棵,并自号“五柳先生”,“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榆柳荫…  相似文献   

12.
诗的语言是很灵活的,它与散文、小说语言有些出入,有时不合习惯,有时甚至违背语法规则,至于重叠、增减更是常事。然而,却善于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意思,某些特殊的感情,只要不弄得背谬情理,就可以发挥其灵活性。比较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类: 受平仄、韵律或字数的限制,或颠倒词序,或改变习惯用法,或增字减字等。例如,毛主席的《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这里的“重宵九”是“九重宵”的倒置,目的是为了押韵。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让学生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分析其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此题正答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相似文献   

14.
咏柳诗话     
“吹面不寒杨柳风。”“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漏泄春光有柳条。”柳,是诗人画家的爱物,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陶渊明爱菊花也爱柳树,曾在家门口亲自栽种5棵柳树,自号“五柳  相似文献   

15.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元稹《生春二十首之九》)柳,是春天的使者,它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历来是诗人骚客的宠儿。在我国古典诗苑里,既有“杨柳”“垂柳”“高柳”“绿柳”,也有“寒柳”“金柳”“烟柳”“雪柳”,此外还有“柳枝”“柳叶”“杉口梢”“杉口絮”“柳绵”……诗人借助“柳”这一意象,或状景,或抒怀,或喻人,或讽世,不一而足,魅力无限。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之友》2009,(2):64-64
明代诗人蒋一葵曾写了一首只有十个字的《咏春》回文诗,诗曰:“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这首诗能读成一首“七言绝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这首独具一格的咏春回文诗,妙趣横生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相似文献   

17.
客观事物往往具有多元性,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观察者的情感各异,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由思维的多向性才带来了文章立意的多向性,也才带来了文章的异彩纷呈。以柳为例。柳者留也,也许因为“柳”与“留”谐音,才演绎出古人“折柳”相赠话别的习俗。在古人送别诗中,自然也少不了“柳”的芳影。“无意插柳柳成荫”,好一个“无意”,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柳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东西南北中,神州处处都能见到柳的芳踪。也正因为如此,柳、小草往往成为文人托物言志的首选之物。见柳枝随风飘拂,贬斥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石楠的传记小说《一代名妓柳如是》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柳如是形象塑造的修辞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作以雄化、道德化、神化手法将柳如是从“一代名妓”塑造成了一个“女英雄”和“女神”,但同时也使柳如是出现了性格上的矛盾,体现了作者修辞方式上的矛盾,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一、引子:且看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闻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由此,不难看出:考题设问的关键是“折柳”,因此,弄清该词在古诗词中的含义及作用,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故此,笔者就以“折柳”为引子,漫话“柳俗”。二、柳俗:1.“折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之句,从两句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情感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我国唐朝更是一个诗的繁荣时期,在唐诗中,关于“柳”的诗是很多的,这些诗中不乏有对“柳”的赞美。最著名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四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看:那碧绿的春柳之干,似用碧玉妆砌成的,那袅袅披拂的柳树枝条,似少女身上所佩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