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处境不同,有的专业毕业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工作,而有的则感到压力很大;二是高层次和高学历毕业生挤占较低层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状况严重;三是职业学校毕业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操作技能水平低。这三个问题突出反映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不相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在体制、结构、内容、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当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是要建立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就业模式。这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取向包括:劳动要素从行政配置转变成为市场配置,使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建立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劳动就业前追加若干时间的职业培训与相关教育,有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缓解就业压力;进一步推行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就业制度,培育和开发劳动力市场,促进职业技术培训等。这种新型劳动就业制度的最终确立,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只有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积极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就业制度相适应,才能释放出职业教育在就业压力缓解中应有的能量,才能获得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存在城市就业优先思想、劳动就业制度歧视、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障碍因素。党和政府要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就业市场化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反映。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问题。就业市场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市场化的产物。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有一般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也有不同于社会就业市场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内涵、运行机制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就业市场化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反映.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问题.就业市场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市场化的产物.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有一般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也有不同于社会就业市场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内涵、运行机制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劳动就业的新变化看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实行了"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提供需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方针,劳动力就业日愈市场化。劳动力就业市场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拟从北京市劳动力就业和职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对职业教育若干发展方向问题做一点思考。一、北东市劳动力就业出现的新变化从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以及北京市工业人才开发和交流中心等部门获得的调查信息分析,随着劳动就业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城镇失业率超过警戒线,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巨大,就业环境恶化、就业质量下降;我们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对劳动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学校的重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新的就业制度,要求学校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8.
制定《就业准入法》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就业准入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通过立法强调就业准入制度的权威性,是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所谓自主择业,是指存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资源进行配置,使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按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职业。要实现自主择业,必须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改革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具有经济和社会二重属性,这决定着劳动者一方面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而存在,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就业保护制度的设立是劳动者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冲突的结果,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是追求效率与平等、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某种平衡。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完善必须建立在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基础上,最低程度地降低就业保护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变国家包办高等教育模式为市场导向教育模式,才能激发动力,提高教育系统效率。本文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基本路径,并针对一些改革矛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初步建立,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特别是打破了传统计划就业观长期占统治的局面,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则应运而生。这种市场就业既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就业选择,但同时又使人们面临就业的困境,负担起就业的压力。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变的大环境下,再加上受经济、社会、毕业生自身、用人单位、高等教育体制的因素影响,一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了社会问题中突出的一部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毕业生自身和高等教育部门相互有机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实现社会主义高校毕业生的和谐就业,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对我国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和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从学校到学生必须强化全程职业规划意识,采取项目运作制集结现有部门,发挥整合教育效应,将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教育教学计划,通过校企互动促进就业方式多元化。同时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以促进就业为宗旨,推进高校整体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政府机构为依托,拓展生涯规划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是当今高职教改的趋势,而营销理念对于就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革的研究与应用中引入营销理念能够更好地进行就业策划以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英国当今高等教育政策框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市场化取向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在高等教育经费紧缩的情况下,为保证高等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英国政府采取了拨款、评估、规划等政策措施对高校进行宏观控制和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正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存款利率上限有望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利率的决定方式,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和存贷利差,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制度自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由荚美自由教育模式向前苏联计划管理模式转轨和再由计划模式向自由模式回归两次价值取向和目标迥异的改革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制度发展模式.当前背景下,及时、系统地总结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制度改革的特征,问题和成因.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并为推进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Education policy has been undergoing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 open-door policy in the late 1970s. These market-oriented reforms and the pursuit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a globalized economy 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China’s education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its increasing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market, a more pragmatic perception of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in the post-Mao era, resulting in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since the start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It will firstly make a brief contrast between the education poli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conomic reforms. Then,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will be examined. What follows is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that market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had on education polic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weakening role of the state in education provision and the dispar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re key issues facing China’s education policy following the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 open-door policy.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equal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in China entail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to the education sector.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的增加,对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教新思想。根据对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只有突出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级市场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20.
政治民主与经济绩效——印度发展模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不俗的发展缋效常被用来与中国的改革成就作比较,并被认为是一种在发展特征、发展结构、发展制度等方面优于中国的"强潜力"发展模式.事实上,通过对印度发展模式的历史、理论与实证经验的考察可以看出,印度先于经济自由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在转轨过程中遭遇了经济增长与福利分配的尖锐冲突.换句话说,在国家治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之前,印度的政治民主难以为其经济增长提供应有的动力与效力.考察印度模式之于中国的意义在于:慎思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关系,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并进一步在理论上探索、发展与完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