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充分肯定劳动在价值创造和增殖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各种意见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价值形成的过程、价值创造的源泉以及各个要素所起的实际作用,应该作全面、辩证和历史的分析。首先,要充分肯定劳动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要看到价值形成也是多种要素综合运动的结果,各种要素都在其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第三,要看到价值的形成、创造和价值的实现都是一个过程,哪些劳动或要素创造价值要放到这个过程中去考察。首先,必须肯定,劳动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价值创造的最终源泉。劳动,…  相似文献   

2.
从对劳动和资本的认识,必然地引出价值创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创造了价值?劳动?还是资本?还是科技或其他?归根结底,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要素创造价值?这是劳动价值问题讨论中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也是学术性最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要充分肯定劳动在价值创造和增殖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对各种意见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价值形成的过程、价值创造的源泉以及各个要素所起的实际作用,应该作全面、辩证和历史的分析.首先,要充分肯定劳动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要看到价值形成也是多种要素综合运动的结果,各种要素都在其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第三,要看到价值的形成、创造和价值的实现都是一个过程,哪些劳动或要素创造价值要放到这个过程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全面认识和正确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一直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如何真正科学地理解和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怎样全面认识和正确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长期以来,社会主义一直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如何真正科学地理解和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和探索的重大理论命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原则,开创了初具规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这七十年里做的三件大事之一,是集中全党智慧和经验的创造,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最重大贡献,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劳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都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来实现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其结果都是将人的活劳动物化在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上。因此,这种劳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并延续后代所必需的。这种劳动,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前提和关键。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主义与落实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出符合实际的评判。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产过程可简化为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这是服务业、金融业乃至国家行政机构工作人员获得报酬的依据;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价值计算方式的历史延续性、创新劳动的价值创造特点、劳动人口的增加等因素是导致在当今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重要补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分配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21世纪的发展、腾飞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点、根本任务和战略部署,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资本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文从马克思对资本的剖析入手,点明我国资本语境下的隐忧,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驾驭资本的问题。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中央政府的顶层规划、公有资本的壮大发展、地方政府对资本的引导、资本社会化的发展、劳动者“主体性”的解放等多种方式确保我国资本在社会主义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遭受自十月革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而暂时进入低谷,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的锲而不舍的探索。他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正视现实国情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并逐步建构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特色理论”大厦,犹如低谷中鸣高歌,其声也铿,其调也昂,振聋发聩,它不仅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曲径中再现坦途,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伟大奇观,而且它还具有深邃的哲学意蕴和重大的哲学价值,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杜奋根,赵翠萍稀缺资源及其配置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中没有建立自己的位置。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研究存在着一种偏见,即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是属于“批判的”或“规范的”,因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们党在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个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又有别于列宁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也区分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它“特”在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坚持主体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抛弃纯粹社会主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从理论到实践,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历史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精神论述,尤其最近南巡时的讲话,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和新的高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1984年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一个重要话题,这就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以往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做出具体的正确回答,就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会遭到很大挫折.综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划时代的著作.它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深刻的改革目的和多维的开放格局,这些鲜明的时代特色,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成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先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