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动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全面体现着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历史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们郫县实验区在一年多课改实验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同步地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改革是一件创新性的工作 ,如何改革、如何深化、如何克服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是每个实验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这项实验中 ,大胆地走了创新之路 ,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1 以课题带动评价研究“科研…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价,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也是建立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传统的以选拔人才为教育目的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6.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要建立促进教师、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这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 ,而且主要针对了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与局限 ,因此 ,建立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一、评价目的评价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的 ,并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以激发教师、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我的一年级》学…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依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调整人材培养目标,改变人材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积蓄未来、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加以推行,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开始朝着素质教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子。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有重新的定位,并将随着新课程的要求打破旧有的传统,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与局限,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学生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这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全面体现着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历史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