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斯帖记》是犹太民族非常重要的经文。它也反映了早期犹太教中的性别政治。以斯帖作为犹太民族的英雄,饱受了性别、种族、国家(教会)的三重压迫,通过这三重策略,男权制得以逐步形成并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四、洞与井。从《旧约》中的一些葬例看,古代的希伯来人喜欢洞葬。《创世纪》中,亚伯拉罕的爱妻死了,他希望他和她有再生之缘,就请求赫人把一个土质肥腴的麦比拉田洞卖给他。赫人以弗仑同意了,并说“我送给你这块田,洼田间的洞也送给你。”亚伯拉罕就把妻子安葬在麦比拉田洞里,使她复活。(23章)在《约书亚记》中,约书亚率以色列众伍擒拿了亚库利人的五个王(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瓦伦王),杀死了他们,挂在树上。挂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按照希伯来人“洞中复生’助习惯,把他们丢在一个洞里,用几块大石头堵…  相似文献   

3.
空蝉,是日本古典名著紫式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①(以下简称《源》中的一个贵族妇女形象。《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作,是日本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典范。作品共分三大部54帖(回)。第一、二部(前44帖)以主人公派氏的情场和官场上的生活经历为中心;第三部(后10帖)写源氏逝世后其子器君的情爱生活及所造成的悲剧事件。关于它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的从佛教的宿命观念出发,认为它是劝人去恶从善的书;有的从儒家的道德观念出发,认为它是海建之书;有的从人的情感出发.认为它体现了衷感精神。这些观点都不…  相似文献   

4.
黄敏 《考试周刊》2012,(89):12-14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圣经·以斯帖记》作为一篇小说,在颂扬民族英雄和鼓舞民族士气的背后还隐藏着宣扬父权制思想这一意图。本文利用斯腾伯格教授填补信息缺漏的叙事学理论,通过对瓦实提和以斯帖两位王后的对比分析,揭示《圣经·以斯帖记》的父权制思想。  相似文献   

5.
《创世纪》作为《旧约圣经》的第一卷,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宗教教义的特质;但另一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试从形象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来论证它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6.
《旧约·创世纪》提到:人们从亚拉拉山(昆仑)下来,按照鸽子指示的路线,在东方找到一个叫做“希纳”(支那)的地方,后来他们向东又找到了一个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伊甸园.我国研究《山海经》的学者们认为:伊甸园就是古云南,因为它具有《旧约·创世纪》上描写的伊甸园的三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
约伯为《旧约·约伯记》中的人物。《约伯记》号称世界文学杰作之一,收在犹太教正典第三类(圣录)部分。书中主要人物为追究本人所遭灾祸原因的约伯,故名。内容主要是探讨善人在世受难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本人有罪恶的问题,宣扬一切听命于上帝。该书写成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以根据古老的异族传说改写的散文为梗概,除序与跋以外,其余皆为诗体。它讲述的是乌斯人约伯为人正直虔诚,远离恶事。他有七男三女,牛羊以平计。撒旦与耶和华就约伯虔诚的原因发生争执,撒旦认为约伯敬畏神乃因他蒙神赐福之故,他爱神只不过是要从神那里得着福气。…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中记录了大量的动物,并对部分动物的行为赋以人的情感,从而制造出多个鲜明生动的"动物主人公"形象。这些动物形象的创造,是对前代以人物为中心撰述历史故事的一大突破,昭示着人们对现实事物的记录视野已不再局限于以人为本的观察和记述,而扩展到动物界了。因此,《搜神记》的问世,标志着以动物为文学主人公时代的到来。唐传奇、宋志异、明清神魔小说、近现代武侠小说以及当代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无不隐含着《搜神记》中"动物主人公"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3):21-22
《旧约圣经》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女性所占比重并不大,而有名有姓能给读者留下印象的女性更是少得可怜。可以说只有位居主体意识缺失和觉醒这两极的女性才能得到《旧约圣经》的着墨刻画,才能真正进入读者视野。对这些对比鲜明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使读者聆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男性中心主义支配的《旧约圣经》对女性的认可和钦佩,重构《创世记》中男女最初的平等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张协状元》中的男主角张协和《琵琶记》中的男主角蔡伯喈,二人皆是婚变戏中抛弃妻子的状元形象,但二者反差巨大。本文将从二人对功名富贵和孝道的取舍、对结发妻子的态度这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二者形象的差异。然后,从文人地位变化和作者自身原因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旧约·创世纪》中,有一则世人皆知的故事:居住在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树上的智慧果,由此,他们懂得了男欢女爱,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归于尘世。从此,亚  相似文献   

14.
《旧约》中有许多在西方各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以其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文字朴素而流传于世。《创世纪》中的“约瑟篇”千百年来感动过亿万的读者 ,受到人们的赞赏。本文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基础 ,通过解析约瑟的故事来探讨这部作品被读者喜爱的原因。一、“阴影”的作用约瑟是雅各和拉结的第一个儿子 ,在十二个兄弟中排行十一 ,最受雅各宠爱。约瑟不仅容貌俊美 ,而且才智过人。每当看到哥哥们干坏事时 ,他就前去劝阻 ,劝阻不住时 ,就赶快报告给父亲 ,这样雅各越发疼爱他。在这里 ,约瑟充当着首领的角色 ,他把自己当作父亲的代言人 ,替代父亲…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尝试从独立思想者的塑造、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以及多重共生的对话体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文学观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家对圣经文本的化用及其精神上的宗教情节。  相似文献   

16.
孙艳 《现代语文》2007,(8):64-65
宙斯与耶和华分别是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同属于最高统治者,但各自身上却都折射出希腊民族和希伯来民族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本文试就二者形象进行对比,借此简要探究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民族性差异及其在文化、文学上的投射,从而对西方文学这两大源头历久不衰的影响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17.
《创世纪》是圣经文学中的重要文本,它所存在的语言矛盾主要是由早期叙事和晚期编辑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二者也是形成《创世纪》文本叙事语言质朴凝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众多对话构成的叙事语言是《创世纪》叙事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18.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同志已经提出了“解放文学”和“改革文学”的概念。如果说前几年文学的主流是“解放文学”,那么,今天文学的主流正在过渡到以反映改革,歌颂改革和推动改革为最重要的题材和主题。在“改革文学”的洪流里,报告文学仍一如前几年在解放文学中的势头,是整个文学大军中的一支尖兵。 改革文学虽然正在成为今天文学的主流,但却并非从今天才开始出现。通常人们都把《乔厂长上任记》作为它的先声,《三千万》、《祸起萧墙》、《开拓者》、《沉重的翅膀》等则可以说是反映改革的第一批影响较大的小说。与此同时,报告文学也涌现出了一批以改革者形象为主人公的优秀作品。张锲的《热流》、柯岩的《船长》、程树榛的《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20.
夏雅君  杨健 《英语辅导》2010,(3):225-227
在英国文坛,荒岛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从《鲁滨逊飘流记》到《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三部荒岛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重新审视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