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有许多风情万种的古朴小村,它们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然而,世界各地的游人却心甘情愿地历经千辛万苦去拜访。那么,英国人是如何使这些仅有三二百人的小村庄魅力四射的呢?  相似文献   

2.
英国人与酒     
蓬生 《世界文化》2008,(4):40-41
英国人爱喝酒。如果说英国有相当数量的人嗜酒如命,我认为这一点也不夸张。据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马丁·普兰特教授研究认为:英国人被描绘成醉鬼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自从罗马人当年入侵英国,历史学家就不断评论说,英国人比欧洲大陆的人更容易酗酒和酒后滋事。有史学家说:英格兰之所以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战中一败涂地,是因为战前之夜,征服者威廉和他的诺曼底将士祈祷斋戒,枕戈待旦,而英军士兵喝得烂醉如泥。  相似文献   

3.
这是笔者第二次去海伊,想起3年前的海伊之行,真真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去了合适的地方,做了合适的事。那次淘回的关于中国的西方出版物,有好些是18~19世纪出版精品,涉及中国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石窟、村庄、都城等。在这些书籍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古籍和印刷品目录》,此书于1877年由英国哈福德史蒂夫·奥斯汀父子出版社出版,大英博物馆印刷古籍部主管乔治·布伦和英国汉学家、伦敦皇家学院汉学教授罗伯特·道格拉思作序。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到过陕北黄土高原的人,都会为窑内窑外铺天盖地的窗花和剪纸惊叹:然而20年后的今天,即便在黄土高原最偏僻的小村庄,也只能看到窑洞内满墙的明星贴画。民间剪纸消失的速度,被人戏称为“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  相似文献   

5.
外景:印度新德里郊外的一个小村庄。时间:天刚破晓。一辆载着英国演员本·金斯利的汽车驶进了村庄。金斯利在《甘地传》中扮演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这是他第一次以老年甘地的形象来到拍摄外景的场地。他已化好装,腰间围着白色的印度腰布,一只手揪着披在他裸露的前胸上的披巾,走下了汽车。有一个农民从围观的人群中走上前来,屈身抚摸他的双足,这是印度人向圣贤表示敬意的传统方式。金斯利局促不安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不是甘地。”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每三名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人不能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艺术、设计、人文以及工艺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工作前景不妙。而学习诸如法律、医疗和师范培训的学生,最有可能找到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同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作品,画中的人物是街上人群中的一员,但却有些与众不同。马格里特从不纯粹地画人物。他的作品中,人在逐渐消失,而这种消失的过程与抽象画中呈现的截然不同。在马格里特的作品中,人在玩捉迷藏,藏在那,而不在这。艺术家在找寻他,抓住他的外衣,却发现没有人。  相似文献   

8.
入了粤东、闽西一带客家地区,山岭绵延起伏,山多溪流,山随着水转,水绕着山流。有山的地方就有村庄,有村庄地方就可闻到客家妇女唱山歌,歌声嘹亮动听,响彻山谷。  相似文献   

9.
蛇村     
在埃及首都开罗市郊的大金字塔附近,有一个“蛇村”。这个村庄以其“人蛇共处”特色.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成为埃及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英语趣谈     
张港 《世界文化》2002,(2):13-13,18
英国人不全是说英语,英国的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说的是克尔特语,这些经常不说英语的英国人占英国人的1/5,他们家里一套外头一套,在家用自己的克尔特语,出门才用英语。美国人也不全说英语。美国人中有1/7不说英语,其中有1700万人说西班牙语,170万人说法语,150万人说德语,120万人说汉语,有40%的人不能说流利的英语,这些人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讲英语,而且有许多人说得很糟。  相似文献   

11.
安宁大地     
正一、生命篇鸟雀据说乌鸦能提早闻到腐肉的气息。村庄的人们说,听到乌鸦啊啊叫,村庄里就要有人去世了。为此,人们又把说不好的事应验的人骂为"乌鸦嘴"。乡村世界,各种鸟儿都有,这当中自然少不了乌鸦。可是在平时,人们似乎不容易听到乌鸦叫,又或者是听到乌鸦叫两声而并不在意。只有当村庄里有人病入膏肓了,人们这才注意到了乌鸦,  相似文献   

12.
胡毓骅 《寻根》2002,(5):36-39
在皖南绩溪县上庄镇(胡适故里),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棋盘村”——石家村。石家村呈棋盘形,村庄整齐方正,巷道垂直纵横,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象征“帅府”,村前常流不断、清澈见底的桃花溪象征“楚河汉界”,十数条纵横交错的巷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棋盘村”。据说这种村庄设计是为了纪念石氏先祖和宋太祖赵匡胤对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村口的遥望     
正回到村庄,我会像一位传统的农人,习惯于站立村口,向远处遥望。遥望什么?真的很难说。也许,是遥望一种记忆;也许,是在遥望中,寻找那些失去了的光阴,或者物象;以便,为自己寻找到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我的背后是村庄。村庄,村庄,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房屋、炊烟、粪土,参差的树木、葱郁的庄稼,所有的物象、气味,都  相似文献   

14.
弯曲的树     
弯曲的树沈小兰爱米丽的《呼啸山庄》是一部复仇小说。在围炉而坐的冬夜里,即便窗外悬一弯新月,星光灿烂,你也能从爱米丽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感受到荒原呼啸而过的暴风雪,阴森恐怖的复仇气息。故事浓缩在一个很小的村庄里,情节也很简单:希斯克利夫是个捡来的孤儿。在养...  相似文献   

15.
张斌 《寻根》2012,(5):136-139
在我的印象里,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马家庄应该是以姓马的人为主,或者历史上是马姓人的村庄。马姓是回民的第一大姓,马姓的村庄应该是以回民为主的村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回民村落。而这里的马家庄则不同,这里一无马姓,二无回民,虽然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也普通得如同山间的野草一样毫不起眼。  相似文献   

16.
大草原上的吟游诗人田土南美大陆南端的阿根廷,有个叫潘帕斯的草原地带。它有五个日本大,伸展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不啻为大陆上的海洋。但在这漫漫的大荒原中,还是有人类的活动。那些星星点点的村庄犹似孤岛,与外界相通的只有车轧出的车辙,偶尔有经过长途跋涉、疲劳...  相似文献   

17.
德鲁兹人是阿拉伯人,但却有自己特点浓郁的文化习俗。在以色列做外交官4年,每年我都去德鲁兹人的村庄,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去参观那里的民俗艺术节,去出席德鲁兹人举办的画展开幕式……等等。与德鲁兹人的交往,给我印象和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那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德鲁兹人实际上是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1000多年前在埃及形成独特教派,后辗转来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现居住于以色列境内的德鲁兹人约有10万,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村庄里,不与外人通婚,保持其独特的民族性。德鲁兹人勇敢剽悍,效忠国家,在以色列口碑甚佳。上世纪50年代,德鲁兹人被正式承认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和民族社团在以色列存在,其宗教委员会位于加利湖畔的德鲁兹先知杰瑟罗陵墓附近。近年,德鲁兹社会受到现代化冲击,原有的以农耕业为特色的个体农业逐渐衰落,许多人离开土地,从事服务业和民间手工艺业。德鲁兹男人头戴高腰白帽,身着黑袍,蓄留修剪得当的八字胡须;德鲁兹女人喜欢身着单色长袍,头系白围巾。现代德鲁兹人多身着牛仔服、短袖衫。在众多德鲁兹村镇中,拜疆有800多户家庭,9000多人口。德鲁兹人崇尚大家庭,村里人口最多的家里有20多个孩子。到德鲁兹人家做客,来宾要入乡随俗地...  相似文献   

18.
郝岚 《世界文化》2005,(12):15-17
最近看到陈丹青的《退步集》,提到国内美术馆与西方美术馆的差距,说得我心有戚戚然。从英国回来虽然已经一年多了,但对于那里的美术馆和曾经经历过的个人艺术体验,仍然念兹在兹。在英国,凡是艺术品的展所均称为美术馆gallery,有时也会有雕像、摄影、装置等等;而由私人收藏性质的美术馆也会称为collection;当然,藏品丰富、归类困难如大英博物馆,那种museum里也有相当多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度,一个不大的大不列颠岛上居然分成三块: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总称英伦三岛。三个地方互相攻伐了好多年,直到今天也只能是以联合的方式硬拉到一块;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大讲统一的时候,很多苏格兰人还在为脱离这个联合王国而“努力奋斗”。英国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有着历史悠久的议会;但英国又是一个贵族传承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王至今还在检阅着她的王国军队,为立下大功的臣民们授予着爵士的头衔。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是戏剧理论最繁荣的时期,各种观念和思潮纷沓而至,其中,就戏剧的革新与发展、生命与前途的说法更是充斥着几乎所有的戏剧传媒,最耸人听闻的是有不少人曾断言:“戏剧特别是戏曲到本世纪末将在中国消失(有的说灭亡)”,持此观点的有年轻评论,与资深评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