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下,探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置这一环节,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探索出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 ,是一个高科技和信息化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只有培养合格人才才能推动未来经济的发展。高等药学院校肩负着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人才的重任 ,所以 ,必须从药学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结构入手 ,以药学各学科的发展趋势为基础 ,努力探讨合格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构、方法和规模。面对 2 1世纪的到来 ,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中心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办学效益 ,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我院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 ,对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类型、专业设置、课…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对我国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试从高等教育创新的作用着手,重点阐述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创新意识包括创造的意图、动机、欲望和激情,重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它是创新活动的推动力。在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并作出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通识教育内涵及加强通识教育必要性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识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它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实践环节和保障措施五个角度探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立体网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分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8.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素质、创造性”是21世纪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实现创新教育,为我国快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创新人格等素质特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为:转变观念,营造氛围;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创新性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10.
11.
论工程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完善培养模式:利用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开设研究探讨型实验,探索“第一、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研究生,其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关乎教育培养质量,更与国家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创新竞争力息息相关。根据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引导,以基本工具掌握为基础,以例会工作汇报为抓手,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探索一条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21世纪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21世纪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并针对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改革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从科学的概念及元极学理论内涵和科研成果出发,探讨21世纪元极学的科学定位(人天科学部门)及元极学科建设等问题,认为元极人天科学应列入现代科学第12大部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效益",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教师指导解决问题的思路偏窄,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教师设定的思维框架中。这样既限制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扼杀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对创新的追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使教学质量顺利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9.
20.
对初中生来说,刚进入陌生的环境,难免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