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到了五六岁,会突然有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本想快要念小学的孩子会自立了,家长也好松口气了。然而,他却又突然变成了依赖型的小宝宝,这可让父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呢!  相似文献   

2.
案例 小学六年级的贝贝是个成绩优异、活泼开朗的孩子。他小时候比较听话,但自从上六年级以后,喜欢上了摇滚乐,并且非常渴望出去玩,但父母坚决不同意。周六,贝贝想和同学一起出去听摇滚乐,于是他与父母之间有了以下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怎样做一位称职的父母?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许多父母产生了许多不解和困惑。有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竭尽所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虚幻的空间,把孩子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幻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大温室里;有的父母时常摆出自己的权威,动辄就对孩子批评、责骂,或冲着孩子大喊大叫。这些都不是现代合格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和做法。(一)温和派的“关怀强迫”常见类似的情景:六岁的贝贝端坐在电视机前,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触手可及,刚买回来的面包就放在手边,妈妈站在旁边等待贝贝吃饭。“妈咪,这么烫的牛奶,怎么喝?”贝贝显然是…  相似文献   

4.
贝贝妈妈问:教育孩子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都说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可是这条原则在贝贝这里行不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贝贝现在3岁,到晚上该睡觉了,贝贝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床:“妈妈,为什么要睡觉啊?”“因为到晚上了人必须要睡觉啊。”“为什么人必需啊?”“睡觉是人的生理规律啊。”“什么是生理规律啊?”“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啊。”“可是我就是不想睡觉怎么办呢?”……但凡贝贝不愿意做的事情,要想说服他,我们真是绞尽脑汁,几个回合下来,  相似文献   

5.
【内容简介】这部小说不但有笑有泪,更有人间冷暖的震撼。贝贝是个唐氏综合征患儿,有轻度智力障碍而且终生无法治愈。在他两岁时,父亲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难,母亲难以承受这样的生活打击离家出走,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贝贝不离不弃,耐心而又顽强地训练贝贝,想使贝贝成为一个自爱自立有尊严的人。贝贝逐渐长成了一个淳(chún)朴善良,热爱自然的孩子。贝  相似文献   

6.
梁昌辉 《师道》2009,(12):54-56
我有个看起来有点荒唐可笑的想法:孩子几岁,父母就几岁。孩子呱呱坠地,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就上岗了,做了爸爸、妈妈了。孩子几岁,我们就做了几年的父母。我们这个身份其实是孩子赋予的,  相似文献   

7.
案例贝贝四岁了,在幼儿园里是个能干的孩子,不但自己独立穿衣、吃饭,还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当贝贝的妈妈得知贝贝在幼儿园这么能干时,吃惊极了:“贝贝在家可是什么都要我们帮他干呀,每次吃饭我都要喂他才吃!并且还挺自私的,他的玩具基本上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怎么回事呀?”贝贝的妈妈迷惑不解。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有贝贝妈妈这样的困惑。孩子在幼儿园里明明能干好多事情了,为什么到了家里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依靠大人了呢?为什么在幼儿园里表现出来的一些“分享”行为在家就基本看不到呢?真是人小鬼大呀!的确,孩子虽然很小,但心却不小!他…  相似文献   

8.
奇奇,男,11岁,聪明机智,好学上进,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学生。在一次家访中,我发现他对父母特别恭敬,是让人感到有点疏远的恭敬,那种孩子对父母特有的亲昵根本见不着。奇奇的父母说他一向很  相似文献   

9.
爱哭的贝贝     
贝贝一上幼儿园 ,就闭着眼睛使劲哭 ,从3岁哭到4岁 ,从小班哭到中班 ,眼睛也哭红了。贝贝第一天上中班。老师摸着贝贝的头说 :“贝贝早!贝贝好!”小朋友拉着贝贝的手说 :“贝贝 ,我们到草地上去玩吧。”可贝贝呢?他不理不睬 ,紧闭着双眼 ,只顾哭喊着妈妈。眼泪流呀流 ,流湿了衣服 ;眼泪流呀流 ,很快流成了一条河 ,河水越来越大 ,发出了“哗啦哗啦”的响声。贝贝还在不停地哭。“是谁像我一样爱哭?”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来。贝贝有点纳闷 ,他睁开眼睛一看 ,天哪!一头长得很丑、浑身鳞片的家伙从水里爬到了岸上 ,坐在贝贝身边 ,“哗哗哗…  相似文献   

10.
孩子太黏人     
面对孩子的黏人现象,要理解他的心理需求,让他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然后再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发展独立性。小末1岁多了,突然变得很黏人:只要妈妈在家,就会一直跟着妈妈,就连妈妈上洗手间,也要跟着进去,如果妈妈关上门,他就会在外面使劲敲。这让妈妈有些不解,又有点生气,怎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变得"没出息"了呢?!  相似文献   

11.
刚满1岁的小贝贝长得胖嘟嘟的,活泼可爱,家里人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特别宠着她.但她不知为什么老是咳嗽,夜间或玩得开心时咳嗽就特别厉害,还会咳醒,有时喉咙还会发出"咻咻"的喘鸣声.贝贝妈妈带着她看了好几间医院,医生都说是犯了感冒和气管炎.可是用了一个多月药,也用了许多抗生素,孩子的咳嗽还是没好,喉咙仍会感到有许多痰.贝贝转到我院儿科后,我给她做了详细检查,并诊断出她患的是婴幼儿哮喘.贝贝妈妈听了非常紧张,也有点不能接受:贝贝只是咳嗽,怎么会是哮喘呢?  相似文献   

12.
希妮 《家庭教育》2006,(3X):60-61
孩子到了五六岁,会突然有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本想着快要念小学的孩子会自立了,家长也好松口气了,然而,他却突然变成了依赖型的小宝宝,这可让父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呢。[编按]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疼不够,爱不够,时刻把孩子的冷暖痛痒放在心上,您看: ——冬天,小宝要出门了,全家人手忙脚乱地替他“武装”起来:穿件外套,裹好围巾,戴上口罩,披一件带风帽的斗篷,再蒙上一块透明的纱巾……——夏天,贝贝在院子里玩,奶奶不住  相似文献   

14.
家有一个18岁的孩子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里程碑,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他被赋予了成年人拥有的权利和责任;对父母来说,意味着含辛茹苦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已经尽到,一个从蹒跚学步到展翅飞翔的生命个体宣告独立。然而,成年的内涵和分量绝不是生理成熟和法律授权就能承载起来的,国情所决定的特色依赖,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别具特色。是大人又是孩子的尴尬在我国,18岁的孩子外形上长大了,名义上独立了,但离实质上的独立还有一段距离。上大学的孩子没有经济收入,虽然人离开家住学校宿舍,但还得靠父母供养;走向社会自谋职业的孩子有点收入,…  相似文献   

15.
3个月的贝贝长得又白又胖,但体检后,医生说贝贝是轻度贫血,嘱咐贝贝妈妈要多吃一些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要给贝贝添加一些鲜橘汁,以促进其铁的吸收,还要定期带孩子去复查。贝贝妈妈的脑子里留下了两个大问号:一是自己一直用母乳喂养,奶水很充足,孩子为什么会贫血呢?二是孩子贫血,医生为什么不开药?孩子不吃药,病怎么会好呢?于是,她向医生请教。  相似文献   

16.
孩子太黏人     
正面对孩子的黏人现象,要理解他的心理需求,让他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然后再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发展独立性。小末1岁多了,突然变得很黏人:只要妈妈在家,就会一直跟着妈妈,就连妈妈上洗手间,也要跟着进去,如果妈妈关上门,他就会在外面使劲敲。这让妈妈有些不解,又有点生气,怎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变得"没出息"了呢?!  相似文献   

17.
妈妈的烦恼两三岁的孩子真是淘气!刚叮嘱他不要到厨房玩,一转眼,冰箱里的鸡蛋已被他捏碎了一个。更麻烦的是,原来大人喉咙一响就管用了,现在却是揍他几下都没用。真不知道怎样的处罚才能让孩子“长记性”。主持宝宝长大了,如果父母还是简单地使用打骂等老招数管教,就显得有点“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期望     
母亲的期望银川市一幼杨建英银川市一幼开办的兴趣小组活动,很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大多数父母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去画、去弹、去唱……也有部分母亲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兴趣活动的项目。如贝贝的母亲给孩子报了电子琴班,可贝贝怎么也不喜欢弹琴,早晨不...  相似文献   

19.
我的儿子今年9月是5岁11个月,离规定入小学的时间差了一个月,如果明年读书,又快7岁了,会不会又太晚了呢?他比较聪明,也比较爱学习,但是有点胆小、没有主见,对比他能干的孩子总是言听计从。孩子今年读书好还是明年读书好呢?  相似文献   

20.
贝贝的指甲     
自从上了幼儿园后,贝贝总是咬指甲。看着贝贝光秃秃的手指,我心疼极了。记得贝贝刚来幼儿园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又哭又闹,总是一个人乖乖地坐着,不时地把手指含在嘴里。我们知道,刚入园的孩子一般都会有焦虑情绪,贝贝咬指甲也许是为了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焦虑情绪。为了不强化他的行为,我们没有过多地干预他咬指甲的行为,而是关注他的情绪,主动亲近他,给他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偶尔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