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时乡城受理塘土司管辖,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川藏地区的统治,委派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在川边藏区实行了改土归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乡城县改土归流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金树仁统治时期,他应哈密维吾尔族人民"改土归流"的请求,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未加缜密调查,遽行改革,举措失当,引发哈密事变。此次改革的原因看似表面,但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中央与地方的权利之争。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改土归流对各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也伴随着武力征服,具有不彻底性,带来了新的民族压迫,增加了行政经费。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改土归流对各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也伴随着武力征服,具有不彻底性,带来了新的民族压迫,增加了行政经费。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合记述了清雍正时云贵总督鄂尔泰进行的“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6.
雍正朝广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采取审时度势、区别对待的灵活策略,给广西土司以莫大的冲击,实现了对土司区的直接管理。重视善后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广西社会的稳定。"以汉化夷"思想的指导,有利于中央集权"大一统"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广西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的专用语,是对历史上改土官为流官这一复杂现象的概括,已被人们所接受,而且在今天的使用中已有其固定的内涵,成为一种规范用语。因此,今天的研究者继续使用“改土归流”一词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从民族政策供给、土司制度设计和区域与民族实践等视角研究清代改土归流,呈现出成果涌现、领域拓展、方法创新的发展趋势。专家学者从长时段、“整体史”角度,力争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统一,突出比较研究和现实关怀,进一步深化了清代改土归流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康地区改土归流进程是西藏近代史上的重要一环,对于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的梳理,有助于了解西康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发生于清雍正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改土归流",学界尚有不同看法。雍正改流,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而是以"大一统"理论为依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不能因为在改流中引发武装对抗,造成血流伤亡,就将其全盘否定,而应该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清廷以武力强制改流,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扩大化的倾向,这是由封建王朝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更应强调"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完成国家的真正统一,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场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改土归流完全没有涉及到地处“江外”的南甸宣抚司。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对南甸宣抚司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最终也没能彻底章除土司制度。但是民国政府对南甸宣抚司采取的一些改土归流举措,动摇和削弱了这一制度,这是毋庸置疑的。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了过去南甸宣抚司独揽的权力,国家统一行政建制也逐步取代了自成体系的土司制度。这也为建国初期民主改革彻底解决南甸宣抚司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采取的一项重要政治改革。从政治上讲,改土归流政策是成功的;从经济和文化方面讲,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各民族的影响又是不一致的。对纳西族而言,改土归流政策促进了其政治上的发展和进步,而在经济文化方面,中原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与纳西族的自然观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是儒家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综合评估儒学思想对纳西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其负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自元代起即普遍推行土司制度。建省以前,其建置分隶四川、云南、湖广等省管辖。实属三省边沿地带,互不统属,各布政司对其鞭长莫及,处于各自为政的零散状态。土地、人口属大小土司所有,庶民为土司头人的奴隶,过着非人生活。  相似文献   

14.
平越州自播州战役划归贵州后,就开始实行改土归流.这一政策对平越州的影响有好有坏,一方面它加速了此地的封建化进程,另一方面又加速了民族矛盾,损害了民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苗族文化的形成与其不断的迁徙有很大的关系。而迁徙的原因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压迫外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它的社会经济文化类型是介于农耕和游牧之间—“既耕且游” ,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改土归流持续数百年之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改交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格局,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迁,且使得土司辖地的社会结构发生重组,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文化交流,最终在西南地区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地理分布格局。改土归流虽然为中国历史发展之大势所趋。但其中之局限与缺憾亦应引起注意并予以严格批判。  相似文献   

17.
改土归流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其不仅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贵州的控制,使贵州成为我国版图上一个新的行省,极大地影响着贵州的发展;而且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进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雍正七年,清政府对湘西土司进行改土归流,包括永顺土司、龙山土司、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建立永顺府,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此后,清政府开始在永顺府全面建立王朝体系,通过改赋税、除陋习、施文教等方式对永顺地区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土府改土归流后,木氏土司40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统治被打破,内地流官统治体系进入丽江,农业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文化教育兴起,各民族间交流进一步深入,有力地推动了纳西社会的转型,为纳西族成为多元文化综合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明代在广西实施改土归流的显著特征:改流具体原因较为复杂、改流开始的时间较早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改流的地方相对较少且成效不大、改流的实施大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改流进程中出现较大的反复性、改土过程存在明显的复杂性及归流结果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