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演示实验前,都要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目的、重点、方法和步骤。在观察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细小现象,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出现的各种现象,都要打上问号,把感性认识通过动脑上升为理性认识;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结果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1.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和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1)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前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再设计实验步骤。如测定物质密度,就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需要什么仪器,可用哪些方法,怎样测量,测量过程中如何减小误差等,学生弄清楚之后进行实验步骤设计。(2)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做了实验设计之后,具体操作非常重要,仪器装配、排布要正确合理,便于操作和观测。实验前要把仪器调整好,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正确,动作规范熟练,出现实验故…  相似文献   

3.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教学设计江陵县教研室薛烈龙(434100)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实实在在的物体。培养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物体的能力。实验器材水槽一个,气球一个,去底的透明塑料饮料瓶一个,水。实验步骤及教学过程1.先将水槽装...  相似文献   

4.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因此,对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实验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空气的重要方法,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了解空气,理解空气也和其他物体一样实实在在占据着空间。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原型。(1)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石,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做化学演示实验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操作要简明直观,学生易于观察;内容要精练;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同时要注意实验前精心准备,力争实验成功;并自始至终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空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袋、烧杯、可点燃的香一根,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找空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塑料袋实验: 先用手压一压。 (观察到:瘪的塑料袋鼓起来,因为它被空气充满了。 ) 其次,用书扌扇 扌扇 ,头发飘起来,脸上有空气流过的感觉。 (思考后明白:教室里有空气。 ) 再次,出示水槽和空的烧杯,学…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实验观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物理实验以现象观察为基础。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每做一次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目的,写出观察提纲。在观察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抓主要现象。观察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上升为理沦。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更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探究,强调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并形成能力,要求在许多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空气占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形象地把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给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并采用了以下演示实验:1 材料准备  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小烧杯、漏斗、玻璃弯管、气球、软木塞。图12 制作方法  在软木上钻两个孔,分别插入漏斗和玻璃管,在玻璃管另一端拴上气球(实验装置如图1)。3 演示过程31 先用手捏住气球,然后往漏斗里倒水,可以见到水不会流进瓶子里。32 如果把手松开,水就会从漏斗里流进瓶子里,并且可见到气球鼓起来,水越多,气球鼓得…  相似文献   

10.
束军波 《教师》2012,(25):79-7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往常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如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处于一个不太受重视的地位。很多时候,教师更愿意用讲实验的方法来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显然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后遗症。要知道,在实验教学中.其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促使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努力改进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优化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适当地演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去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那么,怎样才能够优化演示实验呢?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中既包括实验知识原理的准备.又包括实验器材药品的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没有事先明确实验目的,这样,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就会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只是看了“热闹”,而没有看出“门道”。例如,在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教师没有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只会把注意力放在镁条燃烧时产生的耀眼光芒上。而不会认真观察镁条燃烧以后的生成物、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雾等现象。而如果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过程。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更容易观察到一些有用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过程与方法:运用感官可以感觉空气的存在;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气;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不可见物质;在动手实验前,对可能产生的现象做出假设,有助于我们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研究宜昌医专聂发玉(443000)科学考察证明,教学中的观察过程是教师、学生、研究对象三者交叉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促使学生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一、要有目的的对化学现象进...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初次教时,我只是设了一个疑,让学生研究这种“特殊”物体是否占据空间。打算让学生通过实验说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是实验做完后,我问:“为什么纸没有湿?”只有个别学生说是纸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费了许多周折才把学生引到“空气”上来。 第二次备课,考虑到了学生因素,实验前,先设问:杯子里除了纸以外还有什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说:老师手里的烧杯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主要目标,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一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想像”,能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丰富学生的几何知识,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们的空间观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提供观察对象,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观察图形(标准图,变式图)、观察实验。特别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生产劳图形再由几何图形到实物的过程,以及面、棱、点之间…  相似文献   

15.
演示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配合理论课教学上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五要”.1.演示实验要有目的要让学生知道所做演示实验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后要达到什么目的.2.演示实验要规范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尊重科学、严肃认真的精神.3.演示实验要有条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顺序和主次,让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化学实验的每一环节,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课本上有四次点燃蜡烛的家庭小实验,每次都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在第一次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燃烧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在燃烧过程中蜡烛顶端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学科以其知识的抽象性、规范性和实验性的特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指导观察方法,引发创新活力观察是创造的眼睛。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仅是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各感觉器官机能,使之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理基础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在课内实验中,要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始终处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中。在课…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 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指对客观对象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教学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全面地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 ,只有进行严格地训练 ,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 :在做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时 ,我用两个广口瓶分别装入氧气和空气 ,把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入这两个瓶中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观察前 ,我让他…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常克义,施玉国确定观察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学生进行观察,必须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也就是要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找到现象发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就是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从而准确地观察到所有要观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自然课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课,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归纳、推理能力,为达此目的,就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一、目的明日,要求具体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观察事物常常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注意仔细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不去认真思索其中的道理,以致搞不清实验的目的,抓不住实验的要领。所以实验前一定要讲明目的,提出具体要求。实验时,要训练学生掌握简单仪器的使用方法,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后要动脑去想,总结物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