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从形成到破裂 ,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无不与共产国际有关。本文重点阐述和思考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弄清这一问题对研究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围绕着共产国际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形式是否正确这一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一)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1921年6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到达上海。任务是考察东方各国运动情况,设法与它们建立联系,并调查是否有希望和可能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同年7月23日至31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另一方面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并实际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然而它在向中国输出民主革命的同时,也暴露出以苏俄利益为中心的“大国沙主义”倾向,并为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曾拥有最高和最广泛的权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同样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是合作破裂主观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在理论与实践上指导的失误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犯右倾错误,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未能进行有力回击、坚决斗争,致使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阴谋*得逞,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战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后,西方战略受挫,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必然产物。1921年,马林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开始探索国共合作的可能性;1923年,共产国际派加拉罕、鲍罗廷、威经斯基三人组成东方战略实施小组,全力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东方战略是合乎历史逻辑的明智之举,它对首次国共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帮助下,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作为当时我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确立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帮助孙中山转变思想及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共合作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孙中山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的步伐。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抗战态度。8月2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这次合作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宣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革命高潮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1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行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是否有推动作用,在党内外、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笔者认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推动历史的发展,促进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陈金龙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学术界大多只论及了其政治基础,而对其文化基础则有所忽视。笔者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除了国共两党共同的政治基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中国国民党“党魁”的孙中山和作为中...  相似文献   

13.
在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妇女领袖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邓颖超、蔡畅等中共妇女领袖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协同尽力、真诚合作,共同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领导妇女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其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努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坚决执行三大政策,对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孙中山。首先,廖仲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得力助手。廖仲恺通过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的一系列接触和会谈和与中共的接触。逐步坚定了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信心.并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其次.廖仲恺是实现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排除干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证了国民党“一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廖仲恺在巩固国共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贯彻大会的决议,努力创办黄埔军校,积极进行反帝运动,贯彻三大政策.与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做斗争。  相似文献   

15.
祖国东北边陲重镇哈尔滨,是国共两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国共两党成立后,都不断派党员到哈尔滨进行革命活动。到1923年,哈尔滨的国民党员有杨守愚、邢纯瑕(邢春霞)、齐东野等,还没有建立国民党组织;共产党员有陈为人(陈涛、陈洪涛)、李震瀛(骆森)、陈晦生(陈作霖)等,共青团员有彭守朴(彭树棠)、李铁钧、汪洁曼等,已建立了  相似文献   

16.
过去提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形成的背景时,一般同学都容易理解为由于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是工人运动,从而掀起"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终点"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1923年"二七惨案"的发生,给中央提供了最重要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强调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国民革命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共两党在共同利益与需要的基础上的自愿结合;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则是国民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国共两党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互逆而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鲍罗廷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参与黄埔军校的建设,为粉碎反革命势力的进攻、促进北伐出谋划策;积极投身于工农群众运动;与国民党右派作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廖仲恺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廖仲恺先生(一八七七——一九二五),广东省惠阳县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他同孙中山先生一样:“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与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于国共而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国民党确立了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完善了国民党党部组织体系,组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军队,提高了国民党的整体军事实力。与此同时,于中共而言,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争取到了部分革命领导权,为以后共产党独立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