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宁打鼓歌是江西省武宁县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歌词极具特色,不仅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更具有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内涵,本文力图用传统儒家美学的一些理念来反观武宁打鼓歌歌词,从中举出几例有代表性的歌词做分析,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以期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打鼓歌的传承、保护尽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歌娘角色在仪式音乐中演唱的音声关系和文化音乐风格和音乐行为色彩的分析中,体现了瑶族盘王大歌仪式中歌娘女性角色在仪式中的构成、社会作用和瑶族宗教仪式中歌娘角色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造就了"歌丧哭嫁"的特色习俗音乐。本文从打喜花鼓、哭嫁歌、撒尔嗬、上梁歌等音乐向我们揭示了土家族习俗音乐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杨春霞 《学子》2013,(5):159-160
侗族大歌被世界知名人士称为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还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据调查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分别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戏曲大歌、叙事歌谣、礼俗大歌、儿童大歌等类型。侗族大歌是多声部音乐、不需要人指挥,也不需要伴奏的一种民间音乐。同样侗族大歌也是一种无文字传承歌声,都是通过祖辈们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父辈、父辈在传唱到下一辈人。这足以说明侗族歌谣一直都是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本论文试图对侗族大歌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将兴国山歌划分为散歌、长歌、情歌、民俗歌、杂歌等五种形式,并相应进行阐述,使人们对兴国山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侗族以“歌养心,饭养身”被人们赞誉为“音乐的民族”,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侗族民间有多声部合唱——大歌。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文章主要介绍国内近年来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并着重对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演唱特点、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问题进行评述,以期能对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对侗族大歌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略论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留存在贵州黔东南施秉、镇远、凯里等地的苗族歌棒,是由当地苗族人民在一根小木棒刻上本族的独特的象形文字符号,以这些文字符号表达和记录诗歌和歌词内容,这种刻录记载有此内容的刻字木棒就称之为歌棒。本文从苗族歌棒的内容、形态、用途及其文化价值和作用四个方面论述了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音乐的角度研究陕南紫阳“锣鼓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与歌唱曲调之间的关系,锣鼓歌的乐器伴奏中存在的潜在规则,探究陕南紫阳地区“锣鼓歌”的音乐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因素、两种可能、一个建议入手,以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对侗族大歌的相关保存的必要性观点。相关学者提出的侗族大歌进课堂、建立侗族大歌传承班、对侗族大歌的音乐元素、音乐基因进行再创造,对侗族大歌进行产业化发展等手段,也不失为保护、传承、创新侗族大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本文描述了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从侗族大歌演唱的语言特点、呼吸方法、共鸣及舌尖颤音的运用四方面对其演唱特点做出分析、总结,从而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本文是对侗族大歌在课堂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间音乐与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江西地方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民间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民间乐器、综合性乐种六类,音乐遗产十分丰厚。其中进贤县前坊镇上梁歌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由木匠师傅一代一代口头传唱至今,它记载着农村历史变迁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木质结构的房屋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所代替,木匠师傅的手艺也面临这失传的现象,上梁歌也面临无人继承的危险。因此,笔者对进贤县前坊镇上梁歌进行了田野调查,对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传承在当代的衰微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侗族大歌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突出特点是其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本文主要从大歌的组合形式、演唱方式、发声技巧等方面去解读侗族大歌演唱的特殊韵味及规律。  相似文献   

13.
苗族歌鼟作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本文从苗族歌鼟的音乐文化、文学修辞艺术及歌鼟唱词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黔东南州侗族音乐教学的回顾,从侗族大歌保护的政策性,教材、师资以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对侗族大歌进入课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在文学和音乐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科学地保护、传承与发展桐城歌,必须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桐城歌在演唱形式、节奏节拍、音阶调式、旋律与曲式结构等方面的音乐文化特征。对桐城歌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能为桐城派文化研究、黄梅戏音乐研究、中国民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其他民歌的本源。在羌族民歌音乐的研究成果中,人们对羌族“劳动歌”的词意和内涵的阐释上,尚有模糊甚至不合理之处。分析与归纳羌族“劳动歌”的音乐形式,有利于羌族民歌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高校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侗族大歌的分布、起源、分类、音乐结构、歌队组织、变革与创新等的介绍及阐述,使人们关注到中华民族大地上有一朵让世界瞩目的民族之花在开放,它的保护、传承及发展值得大家去深思。  相似文献   

19.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所有民歌的源流。现行羌族民歌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对"劳动歌"所包含的范畴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但是在全面收集整理羌族"劳动歌"以及对它详细完整的分类却少有前辈完成。因此,笔者针对羌族"劳动歌"进行收集整理与分类,认为分析与归纳"劳动歌"的分类有利于挖掘和保护羌族民歌,从而更好地开发和研究羌族音乐。  相似文献   

20.
福建闽东是全国畲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闽东畲族传统音乐不仅汲取了本民族音乐的丰富营养,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歌言"就是重要的体现。畲族歌言在畲族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表露,也是历史和事件的特殊记载方式,更是畲族精神弘扬、沟通的重要手段。从古至今,歌言是"山哈"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