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象》是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  相似文献   

2.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河象》是六年制十一册第三组的讲读课文,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课文主要向人们叙述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和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为了讲清楚这两个问题,作者把叙述化石骨骼的完整和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作为主要内容,作了重点叙述。教学时,要根据课文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发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七课《黄河象》介绍了一具古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并根据化石及发掘情况假想了化石的形成情况。 《陕西教育》1992年第4期曾刊登一篇《黄河象来历的质疑》。我在实际教学中又发现《黄河象》一文还有以下三处不妥。 一、黄河象的尾椎骨哪里去了? 课文在第一节着重讲述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高大完整。介绍化石完整是这样说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厘米长的末端趾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教学《黄河象》可采用以下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说课”活动是一项不受教学进度和学生上课时间限制的,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人人参加的教学基本功提高的教研活动形式。“说课”与备课、上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备课、上课侧重于回答“教什么”,“怎样教”;而“说课”则还要交代“为什么要这样教”的根据,“说课”对教师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说课”者要在统一限定的有限时间内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教学程序等,这就要求教  相似文献   

8.
在《黄河象》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叙述了“科学家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科学家的假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假想了时间——二百万年前的一天;假想了气候——天气酷热;假想了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慢地向东南流去。2.假想了象为什么会掉进河里——一群被疲劳和干渴折磨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9课。片段一师:请大家欣赏一幅反映200万年前古象生活的情境图。(课件出示配乐画)这幅图画告诉我们,200万前年,我国的黄河流域有野象生存,今日在这里已不见野象的踪迹。(课件:标明黄河象发掘地点的中国地图)科学家怎么知道发生在200万年  相似文献   

10.
《黄河象》这篇课文,作者依据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假想了一头黄河象的来历,向人们叙述了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得完整的原因.其突出的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合理生动的想象.因此,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训练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的《黄河象》一文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对于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变化有激发和指导的作用。课文介绍了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科学家假想这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科学家推想这头黄河象失足落水前的情形及落水时那一瞬间的情况都有科学根据的,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然而落水后的想像失去了科学的准确性,想像不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清楚文章整体结构安排。 3.能口述重点情节。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 1.课文写了几部分?怎样划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黄河象     
一、作品与题解这篇讲读课文是科学说明文,介绍了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的来历。这具象的骨骼化石是在黄河流域的甘肃省发现的,所以以“黄河象”命名。“黄河象”属“剑齿象”的一种,因此,又名  相似文献   

14.
黄河象     
这课的板书可以利用表解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讲的是二百万年前的事。科学家为什么能假想出黄河象的来历,这往往是学生心中的疑问。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借助这个表进行分析。从表中“‘黄河象’化石的发现”和“推测和想象”两部分中,学生可以分别从“时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语文九册6课《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写的是科学家们对一头古代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有关知识。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借助图片、幻灯来再现黄河象的形象,搞些直观教学。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我觉得,教语文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直接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地观察、思考、领悟。如果学生用不着看图片,只要一读课文,脑子里就能映现出没有图片的图  相似文献   

16.
《黄河象》(统编教材十一册第7课)是一篇科普小品。写的是科学家们根据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科学家们是怎样想象黄河象的来历?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全文的重点。我根据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逆推法教学,从中敦给学生由已知求未知,从结果推原因的追溯性的逻辑推理方法,从而突破了课文重难点。这种“逆推”教学按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黄河象》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河北武安市徐淑丽《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高大完整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科学家设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以及假想的依据。从表达形式看:一、本文寓逻辑推理于具体形象事物之中。二、重点突...  相似文献   

18.
黄河臆象     
摊平我国地图,从东北向西南,自东南往西北,平直绷起两根细线.线的交点恰巧是兰州的所在地。黄河九曲,逶迤数千里,它只正儿八经地穿过了一座城市:兰州。  相似文献   

19.
生1:老师,我对第11自然段有个看法,可以说吗?(第11自然段:紧跟在后面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师:哦?很好!你想说什么?生1:我觉得大象不会那样无情,带头的老年公象栽进河流,跟在后面的象群不会抛下它,肯定会去救它。师:动物之间也会互相关爱,可能会是这样,同学们,你们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的?(生考虑、讨论、交流)生2:我认为说得很对,我经常看《动物世界》,发现动物也有灵性。它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早已结下了生死之缘,遇到危险对它们来说是常有的事,老象遇到突然而来的灾难,其他象一定…  相似文献   

20.
《黄河象》是六年制第十一册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独到之处是作者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高大完整,科学假想来历,课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是一篇文质兼优的科学说明文。现代教学观主张要在知识记忆和模仿的基础上,追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创新,使素质教育诸因素能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体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我对本文的讲读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