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拿大人诺思罗普·弗莱是“原型批评”学说的重要代表人。他认为:“我需要一种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但这种研究方法应该是一部真正的文学史,而不只是把文学史比作某种其他的历史。正是在这一点上,我强烈地感到文学传统中的某些结构因素极为重要,例如常规文类以及反复使用的某些意象或意象群,也就是我最终称之为原型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学史上月亮历来扮演着承载个体独特审美追求与象征意蕴的角色。在林白小说中,月亮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物象,已经凝聚为具有强烈女性崇拜意味的美人符号以及和死亡相关联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5.
任何文学史叙述都要使用特定的内在框架皋整合历史上的文学现象。本文认为较为典型的文学史述史框架有原型秩序、经典秩序和进化秩序三种。原型秩序按照循环的现念来解释文学的发展;经典秩序既高扬文学传统对后代的影响,又强调后代根据现实需要对前代文学的主观认定;进化秩序则认为前代文学是一个必须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正>"民国历史文化"视角是当前文学研究学术创新与突破的主要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史建构模式,其用意不在一味颠覆既有的文学史结论和价值判断,而着眼于研究方法的更新。具体来说,"民国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社会历史情态下的文艺现象本身,而非等级化、秩序化和  相似文献   

7.
论文是对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结。注重对历史的“整体感受”、在研究框架设置中实现微观层面的文学史感受向宏观视野中的文学史话语的转换、“内向”思维方式和“剥离”的研究方法,是我的研究的突出特点,由此又反映出我的研究局限。分析这种局限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提出研究应具有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明确意识,在研究格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自身性质和特征之上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8.
考证是清代学术中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方法。近世学者用于研究古代文学,使文学史研究成为一门兴旺的学科。在文学史研究中,考证从属于文学史研究基本任务,为历史地解析作品、建构文学的历史系列提供基本依据。考证重在证据,思维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聚焦中国社会五十年的历史,着重描述人与土地的悲欢离合。其中月亮意象作为一种原型体现出人类古老的母神崇拜意识。作品借此将月亮——女神——母亲——土地四者联结起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论文是对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结。注重对历史的“整体感受”、在研究框架设置中实现微观层面的文学史感受向宏观视野中的文学史话语的转换、“内向”思维方式和“剥离”的研究方法,是我的研究的突出特点,由此又反映出我的研究局限。分析这种局限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提出研究应具有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明确意识,在研究格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自身性质和特征之上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1.
外国文学史的构建必须与时俱进,"文学史"是历史的产物,当然要在历史中发展.面向21世纪重构外国文学史,应从文学是人的生存状态的有机组成这一视点出发重新思考,克服西方话语的许多"自明"之成见.同时外国文学史要突破狭隘的学科界限,"跨学科"研究是文学原生态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的现有状貌,归根结底是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论文立足文学史实践,力倡一种复杂性整体思维,来取代目前文学史研究的简单性还原思维,从而,在一种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荣格的原型理论在20世纪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章分析了荣格原型意象理论,并与中国古代学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编撰工作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迄今为止 ,影响较大、集中代表了学术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 ,当属《浮出历史地表》和《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两部史著均具有开创性 ,同时也都存在局限和缺憾。今后在撰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时 ,当注意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二是研究方法的开放与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文学史研究种类繁多,著述甚丰。纵观文学史研究现状,流弊甚多。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生成、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重现人类情感发展变化的事实,揭示其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内部规律。文学史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还原历史;二,主客交融。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学史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涪陵师专学报》开辟“重庆文学史”这个研究栏目,请我参加笔谈。我到过一次重庆,到过一次北碚,就凭这点资格无论如何是不能侈谈重庆文学的。可是这些年有的地区在做地域性的文学史我很知道,我的书架上便摆着《东北现代文学史》、《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等著作。印象中还得过一本《江苏文学史》,新近搬家此书了无踪影。人说搬家之后一年中最好不要找东西,我只得认命。还有朋友送我《香港文学史》,香港的文学史的书香港人没有写,倒叫大陆的学界拔了头筹。遇到香港学者谈起此事最佳的姿态就是带头批评其中的隔膜处,这个办法比…  相似文献   

18.
<正> 坦率地讲,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文学史”观念依然停留在一种传统的认识水平之上,缺乏应有的当代性。即使是对当代文学历史的研究、评估和叙述,也基本如此。其特征是把文学史看成是“社会发展简史+文艺思想斗争史+按编年顺序和贡献大小排列的作家作品的评价”。这样,对文学史进行分期自然主要依据政治变化,实际上把如何分期这样一个本应由文学史家自己解决的问题交给了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去做。目前国内流行的涉及当代文学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以“小书”的外形将洪子诚厚重的文学史观包含其中。《概说》是洪子诚历史整体意识、历史还原方法、不露声色的叙述语言风格和治史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多重维度上的当代文学史的“完成”,但它在史的“完成”之外依然回荡着史的“未完成”话外音。它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处理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洪子诚独特的文学史研究姿态,使《概说》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学史写作风貌。  相似文献   

20.
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置换变形的象征。原型的成功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的意义更加厚重,也可使意境更加高远。《红楼梦》便成功集合了各种原型。单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如此。曹雪芹用石原型和月亮原型分别影射贾、林性格中的“地母特征”和“月神特征”。他们的爱情以此为基础,以三生石为见证,并以月亮的呈现形态:甘露和眼泪作为其纯美自然的展现。作者正是通过对贾、林爱情的精心设计来体现他心中向往的真性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