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份刊物,其生存的土壤是广大读者的关注。《山东教育》也不例外。作为《山东教育》的编辑,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工作,但我们的努力究竞在多大程度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我们心中无数。从今年3月份起,我们开始干]]登《读者反馈表》,以直接倾听来自老师们的真实的声音。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有如此多的老师认真填写并寄回了《读者反馈表》。编辑部全体同志摒弃杂务,坐下来仔细阅读每一封来信。我们为老师们的真诚所深深感动!尽管来信中并不全是赞扬,尽管有的老师对某些文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那份发自内心的关切和…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对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荷塘月色》的批评非常尖锐,但是,他这些批评都有偏激之处:他指责某些段落的多余却忽视了其统领下文的作用,批评众多的比喻缺乏想象力,却忽视了喻体的现代意味,批评女性意象的滥用却忽视对后文少女形象的呼应作用,批评文章中无处不在的拘谨的自我形象,却忽视了这一朴素形象的感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陈之藩先生是台湾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名再《谢天》、《失极的兰花》被选入台湾中学国文课本,《钓胜于生》分别被选入香港和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据我所知,一个作家的文章能入选三地课本的、且受到如此普遍欢迎的、陈先生是第一个。被余光中先生称为“通人”的陈之藩,“教的不是文学,是电子学。”‘准国外成了科学学者,在国内却是文学名家。”(引自余光中《鬼雨》)但我们对于陈先生其人其文却了解得很少。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两部工具书;一是《台湾新文学辞典》(四月1人民出版社,1989年Ic月出版)并没有设立陈先生的条目;一是《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我国翻译作品质量不高的批评性文章时常见诸学术刊物,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周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对于翻译质量的批评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批评译者的。翻译批评也是学术批评,学术批评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我们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也不利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曝光台     
敬爱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我是《全国优秀作文选》的小读者。当我收到贵刊去年的第12期时,我发现其中有一篇名叫《只锁自己》的文章。这是作者采建军抄袭的。原作者是著名作家莫小米。此篇已收集在《向着太阳歌唱》一书中。特寄来原作,望叔叔、阿姨们好好批评采建军。  相似文献   

6.
对余光中《民歌》的欣赏,人们不太会注意到发起于1966年末的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余光中在《民歌》中抒发对民族文化精神强烈的认同感和传承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感,虽然不是那场政治运动的传声筒,但也无法摆脱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解读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解读余光中这首《民黝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诗集《招魂的短笛》、《新月与孤星》为对象,分析了余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研究余光中散文的文章很多,但专论他写绘画或画家的论文,在笔者的阅读范围内没有发现,这是个遗憾。余光中论画或画家的文章,无论是量还是质,都相当可观,不应被忽视。论文以余光中在1990年3月至10月间所写的,有关梵谷的四篇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余光中对梵谷的情有独钟,对百年前那个受苦受难的伟大心灵的感动和感恩。  相似文献   

9.
题记作为教育一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有幸拜读了黄晓春同志的文章《教育不能承受之痛》(原载《山东教育》2010年10月),和同事交流后,都深有同感。现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在文坛兼具作家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不仅以诗文鸣世,在评论上也颇有成就。他的文章抛开了学院派批评的学究气,采取了“以文为论”的独特写法,把散文的澎湃文情和活泼笔法用之于论文,形成了纯粹是自家面目的批评文体。文章拟从其形成原因、文本体现及利弊权衡三方面来分析余氏评论中独特的“以文为论”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科举文批评中经常出现"格"这一术语,南宋科举文批评中作为术语的"格",主要是从文章的方式、方法上进行论述的;元代科举文批评中所使用的"格",更多的则是从文学风格入手,文章学的意义更为突出。元代文学风气影响对"格"内涵的稳定,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稳定的文学批评范畴——格调。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批评特征 ,但他对主体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中主流社会历史批评。本文就其批评中以作家精神为核心来观照社会生活的影响且它与作家艺术世界的关系等特征展开论述 ,试图证明李长之代表了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另一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3.
对Labov的"确认规则"进行了修正,并采用这种修正后的"确认规则",从语言学中话语分析的角度,给予了确认性问句的信息索取功能一个新的解释,力图实现解释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is a review essay of Joseph North’s Literary Criticism: A Concise Political History. I interrogate many of North’s claims, most notably his argument about the way a shift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literary scholarship has blunted the capacity of people working in literary studies to engage in a socially critical praxis. I use his book as an occa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studies (as ‘knowledge’) and the meaning-making that occurs within English classrooms when students engage with the texts chosen for study. I argue that North’s failure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literary critical projects of people like I.A. Richards, F.R. Leavis and Raymond Williams ultimately limits the reach of his book. For each of these critics, literary criticism was deeply embedded in an educational project that extended far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academy, and their literary criticism might usefully be reread in these terms.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自发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文章通过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总体考察,从中把握出其独特性,源于他在从事批评时的自由心态与纯正的艺术趣味.在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的今天,重新观照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无疑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理性批评氛围的形成以及批评言说方式的丰富,具有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批评领域,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批评历来为人们所注目,以至于淹没了金氏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金批《史记》即是其一。论文着重从金批《史记》的批评视角方面关注金氏《史记》研究的价值:一目之以“文”;二动之以“心”;三析之以微。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肯定了金氏在《史记》的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20.
沦陷区文学运动及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衡量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标准去衡量它。在沦陷区,文学上保持民族血脉、心理上的不屈服、逃避者应该视为一种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