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已经六十周年了。对这样一篇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人们作过许多评论和分析,但见解却远不能说是一致的。就连它的主人公究竟狂还是不狂,恐怕直到如今,在一些同志心目中依然是个问题。这除了反映出评论者思想方法的不同之外,也说明作品本身篇幅虽然不长,却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文想就理解这篇小说的三个主要问题,说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我们常对耳闻目睹的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言两语,或褒或贬。如果把这些口头评论经过整理加工写下来,就是一篇小评论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小评论?我认为下面几个方面是同学们必须注意的: (一)题目定得“小”。小评论一般只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时,就会发现有很多诗、词、歌谣,或置于全篇中,或置于某一章节的开头,或附于篇末;其作用也不一而足,或用以评论人物的行为、性格,或借以表达作者的某种看法等等。只不过大多数中学生读者更为关注作品中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于作品中插入的这些诗词可能“不屑一顾”。其实文学作品中引入的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议论?什么叫抒情呢?在记叙文中,我们对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有自己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己的憎爱感情。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叫议论;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己憎爱感情叫抒情。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能纯粹记叙描写,而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夹以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是记叙文中经常采用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时,就会发现有很多诗、词、歌谣,或置于全篇中,或置于某一章节的开头,或附于篇末;其作用也不一而足,或用以评论人物的行为、性格,或借以表达作者的某种看法等等。只不过大多数中学生读者更为关注作品中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于作品中插入的这些诗词可能“不屑一顾”。其实文学作品中引入的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其作用是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其他手法难以替代的,在经典名著中更是如此。下面仅以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插入的诗词歌谣为例,来分析其作用。禅…  相似文献   

6.
《小米的回忆》是老一辈散文家曹靖华同志一九七七年三月发表的一篇散文。不少评论文章赞扬它是一篇意胜辞朴、主题深刻的佳作。但关于其主题,却是众说纷纭的。有的说,作品的主题是反映了“亲切和温暖的民族感情”;有的说,“小米,象征着艰苦奋斗,小米的精神更是革命艰苦岁月给我们留下的革命珍品。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如  相似文献   

7.
王金梁先生是潇湘文坛上的一位实力派作家,自1976年于<作品>上刊发第一篇小说以来,集腋成裘,近30年里,发表各类作品达数百件之多,并有不少作品获得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自从本刊2008年第6期互动空间栏目刊登了两篇名家的作品后。编辑部收到了许多学生的来信来稿。他们大胆地对名家作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他们的来信来稿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代中学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风貌!这里选登和摘录一些来稿内容,奖品我们会陆续寄出。希望同学们继续来稿。  相似文献   

9.
河南日报1983年12月11日第三版头题发表一篇文艺评论:《艰苦创业的赞歌》。执笔者不是专业文艺评论家,而是担负着建设新濮阳市、支援中原油田开发重任的濮阳市委领导同志。他们读了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反映中原油田建设的作品后“心情激荡”,认为“这是三首艰苦创业的赞歌,它促使我们更加奋发地投入中原油田和石油城——濮阳市的建设。”这三篇作品,一篇是青勃的诗:《中原油田》;另外两篇是散文作品:叶文玲《银塔之弦》,徐慎《金〈琵琶〉鸣奏着最强音》。叶文玲以丰富的联想,抒情的笔触,强烈的感情色彩,热情歌颂石油城的建设风貌,诗情洋溢;徐慎则速写式地勾勒出实干家李晔——一位为中原油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爱晚诗集》第九集出版了。这一期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缅怀这位伟大的马列主义理论家、革命家和杰出诗人的。 当我们在回顾一年来创作成果时,一方面看到写诗的人逐年扩大,诗作有所进步,因而感到欣喜;但另一方面,也看到“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写作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许多美好的新鲜的事物待我们去激励,去促进,去歌颂;在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完善,社会沉渣又会泛起,出现一些丑恶现象,需要我们去揭露,去鞭鞑,去扬弃。这就要求诗人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呢?这需要做的事很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我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开展诗词评论。诗词作品发表后,它的效果如何?通过诗词评论,可以听到反响,引起思索,吸取有益的意见,促进提高。开展评论,是架起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同时它能促进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统一。诗词评论,可以有专家的评论,也可以有诗友的评论和读者的评论。鉴于目前我们的诗刊和诗集还限于内部发行,因此重点要开展诗友间的评论。诗词评论并不神秘,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每个人都按照一定的理论和格律来写作,按照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学过的短评文章中,思想短评、文艺短评是两种主要形式。思想短评主要是评述事件、行为、言论等,目的在于解决思想问题,以澄清是非;文艺短评则是针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等发表评论,以帮助他人鉴赏。下面主要谈谈思想短评的写法。先读一篇短评:  相似文献   

12.
一、《一件小事》 (一)本文的写作时间和发表的刊物以哪种说法为是? 本文的写作时间,作者在篇末写的是1920年7月。很多人就认为这是本文的写作日期。关于发表的刊物,有的说是发表在《晨报副刊》上,有的说是发表在《<晨报>创刊纪念增刊》上。 经查阅“五四”时期主要报刊的目录,本文是发表在1919年12月1日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劳动专号)上。因而本文的写作时间最晚也在1919年12月以前。从《鲁迅日记》的有关记载来看,1919年11月中,下旬,他和《晨报》都有函件来往,可能是有关本文的。文末写的日期,当是在编入《呐喊》小说集时,作者补记时错记了。 (二)为什么不宜把作品中的“我”与鲁迅完全等同起来? 在小说创作中,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人公或作为展开情节的线索,是常见的方法。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主要根据主题和题材的需要,如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因为写的是历史题材,没有一篇用第一人称。如《呐喊》、《傍徨》两部小说集中,25篇作品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11篇。 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不能完全当真人真事看待。分析《一件小事》这篇作品时,不能把“我”和鲁迅等同起来。一是鲁迅当时的思想境界大大超过了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罗斯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评论家热烈议论的一位美国犹太作家。1959年,他因一部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而声名鹊起。《犹太人的改宗》便是其中一篇。历来对其评论多集中于作品的犹太性、作家的反叛等方面。而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作者反叛的背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本期的“圆桌读书会”由我深圳华侨城中学高二(1)班师生承办,非常感谢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社对我们的信任。《三只兔子不可追》是一篇易朴实的哲理文,对我们学生着很好的启发意义,现在就让们围绕其主题、思想来发表我自己的见解吧。吴兴铎(广东深圳华侨城中学学生)首先我从这篇文章的积极意说起。我们做一件事,想要做圆满、成功,毫无疑问必须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们要集主要力量,全神贯注,心无旁地去完成它。当然,这个先决件不能保证你一定获得成功观因素也会有较大影响。但是论怎样,这个先决条件是最基的。而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常会受到外部…  相似文献   

15.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两首,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这一首。这首七绝,既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亦属唐代诗国中的佳品,故为历代读者所青睐,因而,对其之笺释与评论也就自然甚众。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又常常出现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即作品被评论的愈多,其结论就愈难以获得统一,如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一首只有四句的小诗,何以会出现如此境况呢?对此,有人着眼于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进行解释,认为这是作品评论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盖因评论者的审美要求与所取角度各异,其看法也就自然会是仁者…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看到这样的作文要求--请对生活中的事情说说自己的看法,就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看法"了.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评论几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如果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对事情的议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与帮助,使《历史教学》这个刊物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和读者的需要服务,本刊自本期起开辟“批评与建议”专栏,主要发表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我们热切地希望读者对本刊的编辑工作,对本刊发表的思想内容有问题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曾在本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如对读者的批评有何意见,或对自己已发表的文章中的观点问题有新的看法,也欢迎写稿寄给本刊。此外,读者对其他历史著作的批评文章,我们也将在本栏发表。《文史哲》1965年第1期发表的牛致功《怎样认识班固的历史观》一文,是对本刊1962年第4期所载冉昭德《班固与<汉书>》一文中若干观点问题的评论;1965年3月10日《光明日报·史学》发表的胡昭曦《关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几个问题》一文,评论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的一些问题,其中也涉及本刊1964年第3期所载周良霄《有关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现特将这两篇文章的摘要发表于下。——编者  相似文献   

18.
<正>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通过去书店、图书馆、上网等方法搜集有关战争的不同资料,我们会对人类有史以来战争之多感到惊异,为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破坏之大,灾难之多而叹息,也有因统治者为满足一己之欲发动战争而扼腕。总之,对战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可以一吐为快。我们可以写一篇评论,就自己了解的一次战役或发生的一幕惨剧谈自己对战争的想法;也可以向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德语作家斯·茨威格的一些作品已陆续介绍到我国,评论文章也有几篇,其中提到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问题,但并未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国外有人断言,茨威格的小说“除了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外,看不出别的特征”。这种观点又失于偏颇。茨威格的作品(特别是小说)究竟接受了弗洛伊德学说的什么影响?表现在哪些方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名初中生要写好一篇记叙文 ,仅仅是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显然是不够的。初中生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 ,具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对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叙述而是有了一定的看法 ,这些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写出较高水平的记叙文的条件。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呢 ?我以为除了具备有记叙一件完整事件的能力外 ,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写好一事一议记叙完一件事件后 ,简要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认识 ,无疑会增强文章的深度。如 :在日韩举办的第十七届世界杯揭幕赛上 ,上届世界杯冠军、2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