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佳 《文教资料》2008,(8):24-26
<缮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是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巴特比的悲剧虽然跟时代社会有着必然联系,但是巴特比作为社会的一员,忽视了他作为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基本的属性,即社会属性.它不仅割裂了自己与同一阶层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割裂了自己与不同阶层的社会关系.放弃了社会属性的巴特比自然无法作为一个合理的社会人去存在.  相似文献   

2.
赫尔曼·梅尔维尔是美国十九世纪中叶著名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为大家所熟悉的长篇名著《大白鲸》。《文书巴特比》也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梅尔维尔写这部小说时,美国的全国大工业化即将拉开序幕。作者以敏锐的思维嗅觉捕捉到工业文明将对人的正常自然本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成功地刻划出巴特比这个典型艺术形象,这对我们今天走向现代和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无疑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故事叙述者律师之口,喊出了“啊”,巴特比!啊,人性”这句话也正是该小说所揭示的普遍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朱友成 《文教资料》2008,(24):28-30
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誊写员巴特比>的主人公巴特比这一孤独的人物形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旨在论证巴特比是个加尔文教的悲剧英雄.巴特比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他的"不愿意",表现了一个加尔文教信徒对自己信仰的执着但又终因与时代的格格不入而被淘汰.可以说,巴特比是麦尔维尔的自我投影,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4.
王芸 《文教资料》2007,(36):35-37
在《缮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中,麦尔维尔通过小说主人公巴特比的缄默和孤独反映了现代人的迷惘与彷徨。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投射"视角对这篇小说进行阐释,其旨在通过揭示巴特比是小说叙事者老律师的心理投射,从而揭露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疏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们的压抑感和失落感。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和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虽然相隔一个世纪,但他们的著作《抄写员巴特比:一个华尔街的故事》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不约而同地塑造了沉默的主人公——巴特比和迈克尔。贫穷、孤独和压迫是造成他们压迫的原因,而沉默也是他们加以反击的武器。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著名小说家赫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白鲸》中描写了"裴阔德"号与白鲸惊心动魄的搏斗,最后船被白鲸打翻,被大海吞没的命运。而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书记员巴特比》则描写了一个孤独寂寞,沉默寡言,性格怪僻,最后被社会吞噬的的巴特比。两部作品在大多数人物身上都采用了静态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这种独树一帜的方法,使作者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获得了难以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麦尔维尔在《抄写员巴特比》中描写了19世纪的美国在工业化上升时期中人们在"高墙"威逼下的生存状态,同时小说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伪善和自私。这部作品从"墙壁"这一意象出发,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有形墙壁并且暗示它们的象征意义是对人类精神和灵魂的无形束囚和禁锢。通过对"墙壁"意象的解析,麦尔维尔对美国社会现实和工业文明所做的尖锐批判被鲜明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丁平 《海外英语》2013,(2X):169-170
该文试图应用熵定律展现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短篇小说《抄写员巴特比》中所预示的资本主义体制的最终消亡。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熵定律的物理学和社会学定义,提出熵化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在于封闭系统。接下来对小说中的封闭系统和熵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要避免崩塌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后,通过证明在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下真正的沟通根本无法存在,得出了资本主义体制作为封闭系统必将消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苏芳 《现代语文》2014,(5):115-116
任何文学都是对于生活的放映,只是文学体裁不同,其反映形式又是不同的。对于小说来说,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则是最真切最直接的。人作为个体,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总是片面的、有限的。但是,通过阅读小说,通过作家的眼、文字,学生会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更深入、更真切地了解。在十几年的高中教学生涯中,笔者总是借助小说来为高中生展开一幅幅人生百态图,让高中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世界。最关键的是,小说的文字背后具有丰富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深层解读,挖掘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读一篇小说,最主要的是读什么?不少人总喜欢读故事情节,对故事内容记忆犹新,而对小说中人物的各自特点却未必说得出来,这是不正确的阅读。读小说最主要的是读人物。小说情节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作者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态度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录取通知书     
●导演:史蒂夫·平克●编剧(美国作家协会):亚当·库珀(电影剧本),比尔·克拉耶(电影剧本)●类型:喜剧●属地:美国●语言:英语●美国电影协会评定等级:PG-13(PG=paternal guidance指13岁以下的孩子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的电影)。●简介:巴特比即将高中毕业,他打算将拒绝自己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部销毁,不然父母知道了绝对会失望至极。还好,巴特比并不是唯一遭到拒绝的。他的一帮狐朋狗友都同命相连——没有大学可念。为了取悦父母,同时也为了吸引梦中女孩莫尼卡的注意,这个小子会怎么做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自己弄出一所大学来。巴特和一群…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对《格列佛游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说的讽喻性,对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形象的研究较少.整部小说是以格列佛的观察来向读者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位主人公在语言、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不断变化.本文就将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格列佛的社会身份和伦理身份的一系列变化来深入地研究这个人物.格列佛的形象深受18世纪英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斯威夫特自我思想的部分反映,对当时的英国政治、社会生活做了一系列辛辣的讽刺,格列佛形象的研究因此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小说及小说教学1.小说的概念及特征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叙事艺术。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同时,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特征亦绝不能被忽视。文学叙事有两个本质特点:第一,叙事文学是讲故事;第二,叙事的话语具有虚构性[2]。意思是,它来源于社会现实,通过集中、典型的事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14.
文声芳  袁晓东 《考试周刊》2008,(16):173-174
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里塑造的南希这一人物形象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主要角色,但却是小说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她不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表现出或者好或者坏的某一面,而是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来的好的一面,某些时刻又表现出坏的一面.正因为这样,这个人物才更贴近于生活,这个人物的人性之复杂才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将重点从她的人生所面临的重要选择来探讨她的选择和命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的普遍破产是三十年代前期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引起小说家们的普遍关注,以致破产小说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段现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创作现象.这里所谓的”破产小说”,主要是指称那些描写三十年代城乡经济普遍破产的社会经济大变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具体人生内容大变动的小说创作.因此,这一概念不只是一种指称以某一具体产业破产为描写内容的狭义概念;也区别于所谓“社会分析小说”的笼统概念.这种“破产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从经济角度切入展示社会的破产影像,从经济关系入手描写社会关系的恶化情态.从生存层面起始再现人性的变异程度,从而构成一幅幅整体性的反映三十年代社会现实的“破产图”.“破产小说”是三十年代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品味的现代小说种类.  相似文献   

16.
《荆棘鸟》是20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传世之作.小说以梅吉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下寻找爱情自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揭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父权制社会中的觉醒与崛起.同时,小说展示了女性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女性和自然有相似的命运——处于受压迫的地位,而自然又是女性的避难所和精神家园.笔者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运用荆棘鸟这个意象来解读生活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并从该小说中领悟出了人与自然的共处生存原则: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互惠互补的理想两性关系,社会才会出现一幅健康和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小说指的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的小说作品.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小说的形式以及内容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小说也发展出诸多流派,关于人文关怀的表现内容则更为丰富.人文关怀是小说中的永恒主题,也是体现小说生命力的重要方面.英美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主要国家,工业化的大生产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这其中也自然包括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小说家们身处这种大背景之下,对于社会中的弊病深恶痛绝,不断用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去表现对人性的召唤和关怀.  相似文献   

18.
风流才子柳永在<清平山堂话本>中被描写成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冯梦龙对此非常不满.他根据自己的小说观加以再创作,把柳永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才子.作品中的柳永是冯梦龙自己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他借柳永这个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善于从酒店的柜台和茶馆的桌面上以及特殊的社会场景,来透视这个社会的保守、愚顿、麻木和奴从的国民心态,写尽“病态”和“不幸”的社会世相。本文主要以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为例,探赜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的悲剧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一、外国文学创作思潮及关于小说的约定 文学思潮,是创作群体造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是一个观念系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的一个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它的创作方法是不同的.欣赏外国小说,尤其是欣赏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了解不同文学创作思潮有关小说、特别是关于人物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