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国际问题.到目前为止,预防教育是解决艾滋病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们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意识、技能,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减少艾滋病的传染,减轻艾滋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缓解艾滋病对教育系统带来的压力.本文介绍了UNESCO在全球性和地区性两个层面实施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策略,并讨论了这些策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场长达几年的争论在'98岁末席卷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宣传中再掀高潮.先是北京某媒体发表文章,对推广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提出批评.继而,上海某媒体为宣传推广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特别印副页90万份.其后,在广州又因勒令80辆公共汽车撤下避孕套预防艾滋病宣传广告,而使争论继续升温.为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近日在京举行讨论会,意在统一认识.结果,意见对立双方仍唇枪舌剑,争执不下.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其分歧何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风险社会”,风险的分配和衍化已经居于核心地位.本文在探寻艾滋病流行风险根源的基础上,着重对艾滋病流行风险的分配结构和衍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源起阶段,艾滋病流行风险的源起与转型期中国制度安排不当密切相关.在分配阶段,中国艾滋病流行风险分配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制相互重叠,艾滋病流行风险分配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在衍化阶段,艾滋病流行风险的衍化过程形成了诸多社会风险叠加互动的封闭恶性循环圈,侵蚀社会结构.从抽象层面上来说,社会风险最终会平等地影响到所有社会成员.为应对艾滋病流行风险,必须建立艾滋病流行风险的评估体系,更需要建立一个与现代性社会利益结构相适合的利益表达和制度安排系统.  相似文献   

5.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北部分农村艾滋病患者处境的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在制度、法律与政策、经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遭受社会排斥的状况.由于社会排斥对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庭及子女、社区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消除艾滋病患者社会排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大众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心理分析已有较 研究和报告,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从事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和服务的困难性,繁重的工作和从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中不为外人了解的辛酸,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着极大影.本文分析了基层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让 多人来关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关注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对现代社会和人们心理带来巨大影响,其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来自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社会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面对人们在决策时害怕风险的心理,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种人性关爱的文化,从而解决艾滋病的社会心理问题,将艾滋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对艾滋病人的救济也提上日程,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和社会对"艾滋人群"的人文关怀和预防艾滋病的理念、价值和政策,目前我国对艾滋病的社会救济环境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完善社会救济和法律政策环境,加强对艾滋人群的救济,既体现了社会的关怀又对有效预防艾滋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处在一个隔离、拒绝和歧视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生活处境是十分底层的.在一个日益凸显尊重、理解和平等、自由的文明社会里,艾滋病患者的权利、身份与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作为弱势群体,也应有被尊重、被保护的权利,体现的是每一个生命都应被珍视的价值观;但在现实中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和排斥.本文从艾滋病防治的现状、以及患者的社会支持角度着手分析,揭示患者所面临的社会处境及其原因,进一步对建立一个公平的、尊重的艾滋病预防机制与环境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调查报告引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开展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就要求社会广泛关心、关爱、关注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人,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马璇 《华章》2012,(32)
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产物,既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是社会力量的集合,不仅反应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追求,更能从侧面反应人们的道德伦理素养.建立媒体人传播信息道德伦理底线,才能使媒体成为创建公民社会的公器,更好的为社会、人民服务.本文将从现代媒体出现的伦理问题出发,分析说明媒体、媒体人树立道德伦理底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社会涉及面广,传播途径独特、传染源隐蔽,流行迅速,病死率高。1985年中国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人,据专家预测,2001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5万人,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血液传播(包括静脉吸毒  相似文献   

13.
有“世纪瘟疫”之称的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首先被发现后,已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在内。艾滋病的流行,不仅是个卫生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国家兴衰与民族兴亡!1985年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迄今艾滋病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发挥媒体在老龄化社会中时政宣传、倡导风尚、反映诉求、引导热点等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办好适应老龄社会的媒体,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5.
政策     
《宁夏教育》2004,(6):5-5
■艾滋病防治将纳入中学教学计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艾滋病防治要纳入普通中学等教学计划,防治艾滋病内容的公益广告将在各媒体定期播放或刊登。《通知》规定,中央和地方主要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要设立专门栏目,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并定期播放或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教育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课时,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化雨)■北京发布折子工程酒吧…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患者长期处于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之中,他们饱受歧视与压抑,成为丧失部分权利和地位的"身份受损"群体——污名群体.本研究对北京市某高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认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成长阶段以及影响性知识、艾滋病知识获取的主客观因素显著干预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并指出艾滋病的"内部可控性"和"消极符号化含义"对延续艾滋病患者群体污名化处境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各生活领域陆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媒体词汇,尤其是新词汇,在反映社会变动方面是最活跃、最敏感的语言要素.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文化交融的发展,人们大多通过媒体来了解社会和世界,由此媒体新词的翻译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关乎我国外宣工作.论文旨从媒体新词目前存在的英译问题着眼,根据其英译目的及标准,尝试为其提供可行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青年人群里极其重要的一个群体.我国现在有1500多万大学生,而且被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强,但目前对艾滋病的了解并不太多.大学生是走向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他们中广泛宣传和普及艾病防控知识必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上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艾滋病防治工作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影响大学生;二是让大学生再去影响其他人.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艾滋病对中国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给出了艾滋病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了其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同时,给出了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模型,所得结果对我国今后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面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各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广播这一弱势媒体如何生存是广播人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广播工作如何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