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吴之如 《今传媒》2004,(2):29-29
《城市报》消息:今日清晨一32岁女士出门上班时,在狗尾巴胡同被一狗追咬.经路人相教,得以脱险。后有人拨打110.两位民警及时赶到,将该女士送至就近医院,民警忙前忙后.并且为该女士支付了大部分医药费用。该女士感激地说:“多亏民警同志及时赶到.要不然肯定受伤更严重了。社会主义就是好。”  相似文献   

2.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又到了十二年一轮回的狗年了.狗年说狗,顺理成章,不免要说一说京城的狗尾巴胡同. 如今的四九城,已经没有一条胡同唤作"狗尾巴胡同"了.而百年前的京城,却有很多条狗尾巴胡同.笔者查阅了1929年出版的《北平指南》一书,在59页上很轻易地找到了11条狗尾巴胡同,外加1条狗脖子胡同的记载.所谓四九城——"里九外七皇城四"也,足不出今天的二环路,便有11条狗尾巴胡同,当然可以称得上"何其多"了.只是后来,这些"狗尾巴胡同"拆的拆、合并的合并、易名的易名,如今再没有一条被称为"狗尾巴"的胡同了.从《北平指南》所述可知,1929年成书时,这11条狗尾巴胡同中有6条仍叫狗尾巴胡同,故书中直接指明其位置.另外5条则称"详××",说明已经易名,但在市民中仍习惯称其为狗尾巴胡同.  相似文献   

3.
<××日报>今日一大娘在街头摔倒 本报讯今日一大娘出门买菜时,一不留神摔倒,随后被路人扶起.后有人拨打110,110两位民警马上赶到,将大娘就近送到医院,民警忙前忙后,并且为大娘垫付了医药费.经医生诊治,只是掉了一颗门牙,没有生命危险.民警没有留下姓名悄悄走了.  相似文献   

4.
所谓"快",就是新闻报道的及时性,《992早高峰》是一档新闻资讯类节目,重点关注交通领域的新闻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新闻"快餐式"消费的背景下,以重大突发事件为例,记者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并通过连线的方式将现场情况及时发布. 以两个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例进行阐述.其一,5月19日,一位听众到驼梁游玩,不幸被蛇咬伤,随后拨打96992求助,由于急需抗蛇毒血清,节目向听众进行广泛征集,而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进行采访,将伤者的病情及时发布,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翻看一家都市报,被一则新闻吸引,标题为:《武疯子街头舞镰刀》。写的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挥舞长柄镰刀,在县城大街上乱喊乱叫,随时有伤及他人危险。民警和联防队员赶到现场,经过反复周旋,将其制服。从题材的品位、主题看,从反映生活的深度看,这篇新闻都不算上乘,但毕竟是记者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高考”的第一天,深圳一位考生不慎将准考证遗留在出租车上,无法进入考场,考生和学校情急之下向正在进行高考现场报道的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率《新闻早班车》“听众短信平台”发出求助短信。直播间的主持人第一时间将这条短信进行直播报道,已开车前往其他地方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听到这则消息后,在车上找到准考证,马上调转车头,把准考证送到该考生手中,考生得以及时进入考场。笔者认为,《新闻早班车》之所以能够把常态化的高考报道做得如此精彩,在于整组报道巧用了以下“新概念”:一是“民生新闻”概念——该组报道选取当天市民最关注的民生事件“高考”作为重点,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7.
电台、电视台的“热线直播”节目如果内容失实,并对当事人的名誉有所损害,电台、电视台是否构成名誉侵权?在舆论监督与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之间,孰重孰轻?发生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起特殊的诉讼,向我们提出了这一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一、争议根据《扬子晚报》对此事的报道①,事情的缘起,是安阳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热线”节目在直播中接到一起电话投诉,称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程设施大队民警呼某在执行公务时索贿两盒烟。尽管“交通热线”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并未对这一投诉进行任何评述,也未对事件本身作最后结论,但是,呼某还是将安阳市人民广播电…  相似文献   

8.
上述对消息的分类,是以文字长短或表达形式为准则的。如以报道内容来区分,消息又有以下种种: (一)事件消息:即迅速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故又称它为动态消息。这类事件消息,按事件形成的过程长短,又分为突发事件消息和渐进事件消息。所谓突发事件消息,即报道的事实是突然发生的。如1987年5月6日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新华社记者首先向全国发了这一消息。这类消息时效性强,要求报道及时。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应以简洁的文字写出来.被评为1984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的《零的突破》,便是以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的历史又被改写了——英国伦敦一天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大爆炸,令人猝不及防,事件让世人震惊。当那些以捕捉新闻为己任的摄影记者还没来得及赶到现场时,一些携带摄影手机的摄影爱好者已经将这一事件的现场记录了下来,上网传出,在第一时间就被采用了。美国纽约《时代》和《华盛顿邮报》在大爆炸后均刊发了由普通市民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2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则消息:浙江《今日早报》摄影部主任詹晓东不仅用镜头记录百姓的酸甜苦辣.而且将人关怀渗透到镜头背后。五一假期,詹晓东在返回杭州的路上,遇到一辆大客车翻车,当看到很多受伤的乘客被压在车中时,他毅然放下了相机,同现场群众一起紧急施救。直到救援车赶到,詹晓东才重新举起了相机。记录下了这场灾难的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1.
胡志平 《今传媒》2005,(3):51-51
在单纯的事件性新闻中,如果突出了普通人也就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1976年1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当时驻北京的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采写了一条300字的消息《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法新社北京1976年1月9日(记者 比昂尼克)北京电台于今日清晨当地时  相似文献   

12.
田炜 《军事记者》2007,(7):35-36
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过是一堆材料。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只有实现了新闻事实与新闻价值的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硬新闻。2007年1月4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战斗”在新年第一天打响》的消息,由于此稿在处理过程中找准了真正的新闻点,强化了事件性新闻特征,从而在官兵中引起了反响。此稿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13.
《视野》杂志今年第4期刊载一篇有关处理社会新闻的文章.文中先写马其顿居民玛丽亚女士一天早上出门.路过M街的路口时被狗咬伤,经路人相救得以脱险。警察赶到迅速将她送到医院。接下来写马其顿相关方面做足处理这则社会新闻文章的生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侠 《青年记者》2004,(6):56-56
2004年5月14号,山东卫视《今日报道》栏目迎来10岁生日,作为全国最早一批省级卫视自办的晚间新闻类栏目,《今日报道》曾有过自己最辉煌的时期,国内,省内的新闻大奖可没少拿,但在目前全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大潮中,似乎遇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与其它兄弟频道的同类新闻栏目相比,现在的《今日报道》已经很难有多大优势可言。下一步该怎么走?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找准观众定位,强调新闻的时效性、事件性、现场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苜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原因是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  相似文献   

16.
10月15日上午,驻华美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史雯珊(Susan Stevenson)来到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学生们作了主题为中国国庆报道:境内外媒体对比(China's National Day:A View from Inside and Out)的演讲。史雯珊女士比较了《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国日报》、香港《南华早报》、《今日美国》(美国)、《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金融时报》  相似文献   

17.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2005年3月9日第A34版(“广州新闻·重点”)由两则消息构成,分别题为《孕妇天台坠楼老公搓麻正欢》和《发廊女惨遭割喉丧命》(下面分别简称《孕妇》和《发廊女》)。它们都是负面的社会新闻,均发生在3月7日晚。两则消息的主要新闻事实分别是:一怀胎七月的孕妇从九楼楼顶天台坠落身亡,其时,丈夫却正在家里搓麻将;一发廊女随一男子上楼,几十分钟后,该女子倒在发廊门口,被割喉而亡。在版面编排上,两则消息分别占据了该版上半版和下半版。编辑为它们各配发了一幅图片——“事发现场模拟图”。其中,《孕妇》的模…  相似文献   

18.
案例 2004年3月14日,云南《都市时报》刊发了题为《痴情女子为情轻生,消防兵绳降救下跳楼女》的报道,并配有新闻图片。后来,此事件中一张未能上版的照片被摄影记者发至西祠胡同论坛,没想到,照片便被反复传播,渐渐变为“协警抓小姐”、“城管抓小姐”。  相似文献   

19.
徐婧  秦婧 《声屏世界》2008,(9):39-40
现场直播是最能发挥和展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在时间轴线上,观众与动态事件处于同一点,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观众就可以看到、听到,使他们了解信息的需求和心理参与的需求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贴近了事件,又贴近了观众。传统的“今日消息今日报道”(Today News Today)的“TNT”模式转向现在的“现在消息现在报道”(Now News Now)“NNN”模式,新闻时效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0.
7月4日11时56分,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京、津等地普遍都有震感。12时16分,地震发生后20分钟,新华社以快讯形式,报道了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消息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央视《新闻30分》亦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文安地震的消息。媒体及时迅捷的报道,使灾害引起的社会震荡很快趋于平静。时间倒退30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篇消息是新华社记者3天后发出的,从3天到20分钟,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