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体育人口概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科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18-19
通过对体育人口概念确立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指出,体育的本质是定义体育人口的前提;体育人口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定义体育人口应注重体育实践的客观事实.旨在明确体育人口的概念,为相关理论的构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认识体育概念的前提条件入手,简要分析了体育的本质,再一次阐明了体育的概念。认为:对体育下定义不能脱离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把体育真正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来理解,从主体与客体两方面来界定,抓住体育的本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3.
4.
5.
贾小飞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Z2):1-2
我国体育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一研究提高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促进了体育学科的建设,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国际间体育学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体育诸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师小蕴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27-29
从纵向的角度分析比较了古今有关体育的概念差异,并从横向上,列举了美国、日本、前苏联以及国际组织所提出的相关体育概念。研究认为,各种体育概念的界定存在以下共同点:1.诸多的体育概念中突出了体育是培养和完善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或过程;2.皆强调了体育所借助的手段———身体活动或运动;3.身体运动是产生效应的基本媒介,而体育的终极目标仍然在于人类自身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与养生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1):4-6
通过献资料法、理性思维法对体育与养生两概念进行了逻辑学思考,结果表明:体育与养生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应区别对待;体育侧重于身体练习,养生侧重于调整心态,体育与养生有交叉关系,其交叉概念宜用“体育养生”来表述;体育养生强调形、神、意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孙庆彬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4-5
名实哲学观点认为:“体育”存在“名”、“实”两个层面,二者是约定俗成的关系,无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概念研究应综合考量“名”和“实”两个层面;体育概念的含义应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寻求依据。“体育”是多义词,指代两类本质不同的实践活动: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和以竞技取胜、潜能展示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概念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周西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4):1-6
现代"体育"概念的长期混乱有其国际上的根源、翻译上的根源和认识上的根源.对体育总概念内涵的认同和正确表述有赖于对体育各基本形态的共同特殊性进行哲学层面的分析和概括.体育总概念的某些相似概念使用频繁,亦需尽快规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回顾体育概念发展的历史沿革基础上,分析当今体育界对体育概念的谈论主要集中于"真义体育观与大体育观"两大学术思想的特点,从对其剖析中,吸取合理点,运用系统论与辩证逻辑的思维,对"体育"的概念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即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健身、娱乐和教育为目的的身体文化活动;以及新论的突出点。 相似文献
11.
朱菊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114-116
采用献资料、网络查询等方法,对体育用品名牌所具有的优势效应和我国体育用品名牌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继而提出了名牌营造的关键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营造名牌的武器,产品质量是营造名牌的基础,创新是营造名牌的生命线,企业化是营造名牌的灵魂,营销、延伸与保护是营造名牌长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林秋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保障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目标、提高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指出当前存在的群众体育事业投入不足与不均衡并存、社会性弱势群体体育观念偏差、话语权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他们享受体育权利,认为从推动体育事业供给侧改革、更新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体育观念、保障他们话语权等方面着手方能实现体育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白莹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5):10-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新中国体育文化战略演进的历史轨迹,指出新中国先后经历了生存型、平衡型、政治型、“举国体制”和构建体育文化大繁荣等五个体育文化战略阶段.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构建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全球一体化语境下中国体育文化的再构方向和路径,认为,发展人文体育文化、科技引领体育文化创新、体育文化经济化,以及保存体育文化民族基因等,应该成为今后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归纳、分析,揭示出当前体育认识中存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性的冲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对立、体育的科学技术与体育文化精神相脱节等问题.认为:人文体育观价值体系的建立,将使人们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人性意义,并使体育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体育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需要从人学的高度,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对人文体育观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运动会现状与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3,22(4):117-119
采用献资料法分析了高校运动会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构想,为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袁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3):21-26
在阐述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体育理念对政治思想和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的原理,以奥运会为例论述了体育理念对政治思想和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最后就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探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塑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售卖内容、售卖受众以及售卖品牌3个层层递进的环节,依次形成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和回头经济,从而使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实现从价值塑造到价值整合与放大再到价值延伸的深度推进。指出,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塑造的三次售卖环节分别存在产品同质性突出,吸引力不足;目标受众不明确,潜在广告投放市场欠挖掘;品牌带动效应滞后,产业链延伸开发不足等问题。据此相应提出,内容生产上要形成品牌意识,打造差异化冰雪旅游产品;媒介策略上要细分市场产品类型,精准对接传媒产业;产业同盟上要依托品牌资源,构建完备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崔乐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49-6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反思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缺乏的两个根本的营养元素,即人文和科学,人文和科学的缺乏已经造成了现今学校体育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原因,缺乏人文和科学的学校体育只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有较大的突破,摆脱目前这种举步维艰局面,那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实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探讨实现两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体育群体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16-217
体育群体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产物 ,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迅速发展 ,这种个性化自由组合的群众体育组织 ,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新的组织形式。通过对高校课外体育群体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 ,旨在探索高校体育改革在新形式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