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而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中下层士绅或正处于转化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其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表,具有独特的阶级属性即“转化性”,而并非通常所说的“软弱妥协性”;由此所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全局性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搞所谓“改良主义”.变法的失败不能归结为维新派对改良这一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应从客观历史条件的不成熟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正处于转化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由此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社会性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搞所谓“改良主义”。变法的失败不能归结为维新派对改良这一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应从客观历史条件的不成熟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地方自治思想,并进行了一定的政治实践,对中国近代地方政治改革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有益的尝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地方自治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而结束.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研究,正确分析这个阶级在产生、发展到消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两面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就此谈谈看法,以求匡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它出世的第一天起,在对待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出现了一种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产生了一批要求对社会作微弱改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汤震、何启、胡礼垣、钟天纬等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地主阶级出身的较年轻的知识分子,做过封建官吏;有的在香港、上海等地学过外语,与西方人有较多的接触,甚至充当过买办商人;有的本来就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支持或参与者;有的还到过西方,在国外亲眼目睹了西方文明…….由于这些不同的经历和地位,使他们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洋务运动和中国社会的弊端,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中国只有学习西方,改革现状,尽快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富强起来.他们要求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实行重商政策,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还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设立议院,并普遍涉及到对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成为早期维新派思想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论述早期维新派的议会思想,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级阶分析》为标志,毛泽东民族资产阶级理论开始萌芽。本文就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理论的萌芽、内容等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第一个纲领中写道:“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活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二是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9.
【单元导读】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未能完全实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朝着现代化步伐迈进,又开始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未能完全实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朝着现代化步伐迈进,又开始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一方面利用、限制、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加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教育和改造.党根据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状况,采取了典型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形式,加强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商业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它为推动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维新派的政治纲领不能概括为“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上清帝一至四书中设计的议郎制主要起通下情的作用,而缺乏兴民权的意义.第五书则主张君权变法成功之后再开代表民权的国会.维新派希望戊戌年立即开设的是制度局.从“设议郎以通下情”到“立制度局以议宪法”,表明了维新派政治纲领的不断进步.对维新派政治纲领的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阶级状况和政治形势等原因,而不是维新派的个人境遇.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近代音乐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把我国推向了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列强入侵,清廷腐朽,太平天国、义和团的斗争,维新派的改良运动都先后失败了。到了991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又被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所窃取,直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才开始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时期。自1840年到1919年这个时期的音乐  相似文献   

14.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增加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扼要介绍了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思想.成就.作为过渡性、转折性阶段的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成就是什么?它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什么关系?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高中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脉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期维新派的开山祖冯桂芬的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而结束。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研究,正确分析这个阶级在产生、发展到消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两面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就此谈谈看法,以求匡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它出世的第一天起,在对待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问题上,就存在着积极抗衡与动摇妥协两个方面。这种对立性质的两面性,是彼此依存,共处于一个  相似文献   

16.
新教传教士为传教而参与维新,戊戌维新派为挽救危亡而推动变法,两者之间交往密切,形同师生,共同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浪潮.同时,新教传教士的弱点也影响到了戊戌维新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女子教育,到近代,女子教育问题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教会女学的影响,女子教育问题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被提上日程.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是否开女禁、对贤妻良母的看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维新派和守旧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论争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为女子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中,多处提到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概念,如何理解,如何区分,学生对此提出质疑。根据我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晚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相互重叠和牵扯,没有绝对的派别间的界线.以宣传维新变法为宗旨的《时务报》就是由洋务派、维新派以及其他势力共同支持创办的,其实质是各种势力合作的一种尝试.曾大力支持《时务报》的洋务大员张之洞,其信奉的文化和政治理念与维新派差异巨大,他与报馆里的维新派人士相互期许、利用,但又一路合作、争吵,最终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20.
石彦陶先生大作《戊戍维新运动上下限新论》,对于维新运动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新论,读后颇受启发。然石先生所论之上下限,笔者不敢苟同,特请教一二。一史学界习惯把戊戍维新运动与戊戍变法两个概念等同使用,从概念讲,我认为应称戊戍维新运动为妥。它的内涵,是指1895年——1898年康、梁等维新派组织、发动、领导的一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实行资本主义改革的变法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戍变法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指的维新运动,但有时又是指的百日维新,容易造成混乱。石文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