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苏论战不但中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的、正确的探索和改革,而且加剧了中共和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的“左”的错误,促成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为了“反修防修”,毛泽东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十年内乱的深渊。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1956年到1966年中苏两党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论战,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教育任务的提出、教育方针的制定与教育方法的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激烈地争议了“全民国家”、“全民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的问题。论战双方都提出过许多重要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双方互有得失。这些就决定了论战的复杂性和激烈性,也给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久远的教益。  相似文献   

5.
中苏论战期间,我们党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对企业放权让利、内部管理的“二参一改三结合”、发挥“三会”作用进行民主管理、试办托拉斯组织等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但探索也打上了论战的烙印,对于目前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上接本刊2009年第1期) (三)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著名汉学家、哲学家布洛夫在其名著《中国现代哲学》“关于中国三次哲学论战”一章中,详尽地评介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全过程以及他对论战双方的看法。他说:这个问题,首先是由郭月争在一篇文章里提出的。1958年,郭月争在《哲学研究》第一期发表文章,文章里写道:有些哲学家几乎不采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1977年台湾爆发“乡土文学”论战,“乡土派”大获全胜。但是,“乡土派”在论战中的胜利并未使这一文学流派得以发展,相反,论战之后“乡土文学”风流云散,乡土文学的作家直接或间接地相继转入符合各自利益立场的政治叙述——“统-独”论述众说纷纭。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映真坚持“乡土文学”论战所找回的台湾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策略性地避开政治权力的压制,逐步转入政治小说的创作,寻找国家统一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从异化劳动理论向唯物史观的过渡——读《神圣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8月末,恩格斯在由英国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与马克思第二次会面。此时,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示出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从此,便开始了两位革命导师毕生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共同战斗的历程。他们合写的第一部著作是《神圣家族》,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发表于1845年2月。列宁认为,此书所阐述的思想“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本文着重从《神圣家族》的思想实际入手,探索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考察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借以阐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荪是现代史上一位标榜“社会主义”,实际主张社会改良的思想家。五四时期他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挑起“社会主义论战”;30年代上半期宣传国家社会主义;40年代下半期宣传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主张中间路线的代表性人物。张东荪的“社会主义”思想虽在本质上与科学社会主义完全不同,但某些见解包含着独立思考意识,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读了1978年第四期《语文学习》上赵国彦同志的《曹刿论战及其他》一文,有点不同的看法。赵文六次提到了鲁庄公的“鄙”,认为《曹刿论战》(以下简称《论战》)全文都是以庄公的“鄙”反衬曹刿的“谋”的。  相似文献   

12.
中苏大论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更加严重,使苏联党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的倾向更加严重,中国党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更加严重。尽管中苏双方都声称论战是为了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场论战中受到了最大的伤害。与此相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因此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埋下了其在20世纪柬步入低谷的伏笔。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上海滩上发生了一场震撼整个中国文坛的论战。论战的主将,一方是文坛巨擘、文学界、思想界公认的权威鲁迅,一方是初露头角、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梁实秋。这是一场历时八年的意义悠远的缠绵论战,伯仲问堪称“忘年敌手”。论战发仞于文学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与苏共在国际共运总路线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则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对时代基本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包括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共处”、”和平过渡“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同引发了双方长达十年的论战。论战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为此,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一次是同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的论战;一次是同研究系政客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一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16.
赫鲁晓夫在其执政期间,提出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思想,并将其确定为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总路线和总原则。赫氏的这一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引起了争论,尤其是遭到中国共产党的严厉批判,斥之为“现代修正主义”,此后数年,一直成为中苏两党激烈论战的主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引言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结束语引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人最初找到了焉克思主义来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经过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的。  相似文献   

18.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苏论战曾经启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随着论战的加剧又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过程.总结中苏论战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必须按照文化发展规律来管理文化,明确并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文化建设,充分信任和使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是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实践中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大论战被那个所谓“理论权威”康生判为哲学战线“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之一,以学术批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说他读孔子之书,想见其为人,心向往之。我每读《左传》中“曹刿论战”一章,见曹刿其志其才,便油然而生景仰之情。然而,昨日重读“曹刿论战”,猛然生出一个念头:曹刿能够以立德(慷慨赴国难)、立言(“肉食者鄙”)、立功(打败强齐)而名垂青史,真是太走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