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虚词,较难完全依据字形,关键要借助于语音。本文试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传统方法运用于主要体现语法功能的虚词的研究上,对有通用现象的一组字,进行包括声纽和韵部在内的语音上的全面考察。针对目前存在的“声近义通”研究中的重韵轻声现象,本文指出,在声纽和韵部皆可或同或近或转的前提下,在有实际语言材料证实的基础上,始可判定虚词用法的“声近义通”。  相似文献   

2.
在《从“日”纽字看虚词的“声近义通”》一文中,我们就虚词语法作用的相通现象及其起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方法运用于虚词研究的科学性及体系性,我们从王氏《经传释词》一书中择出使用较多而且较规则的“某犹某也”例十四条,再作声母和韵母上的具体考察,希望能窥一斑以见全豹.  相似文献   

3.
“义类”和“义通”,是我国著名传统语言学家王念孙文献语义学说的两大支柱。关于“义通”,我在《王念孙“义通说”笺识》一文中已略加评述。这里,想再就他的“义类”问题进行粗浅阐发,以祈是正。平时人们关心的语词的意义,一般都是语词所指称的客观内容,特别是对那些尚未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0,(19):19-19
隔 槅 嗝 膈 滆 翮 鬲声符表音准,只有羽旁读he音。 右耳隔阂情不通,木旁槅门在屋中。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阅读最大的障碍是词义问题,"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还是初开的花儿,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训诂学以古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研究核心,通过运用训诂学原理分析"落"的义项,可以推断"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这个例子说明训诂学有助于培养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字词考释能力,解决古代文献中历来歧义纷争的语言问题,提高研究者的文献阅读水平,应重视训诂学在古典文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音近义通”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同源词之间的“音近义通”、联绵词不同书写形式之间的“音近义通”以及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音近义通”。“音近义通”的原理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读懂古诗语言是读懂古诗最为关键的一环。古诗语言,有别于日常实用语言,与其他文体语言也存在着一定隔阂:从时间维度看,它属于古代语言;从词义维度看,它带有隐喻性;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读懂古诗语言,得先去语言的古今之隔、隐显之隔、变常之隔。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4,(A3):75-76
信息隔阂是指交际双方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阅读教学而言,信息隔阂是指学生不了解不懂得课文的信息这种情况。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信息隔阂的问题或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的“声(音)随义转”说,实即近、现代学者“义通(同)换读”说之发轫。“义通(同)换读”现象不容否定,“声(音)随义转”说亦当肯定。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汇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原生阶段、派生阶段与合成阶段.原生阶段汉语词汇的音义关系表现为"约定俗成";派生阶段汉语词汇的音义关系主要表现为"音近义通";合成阶段"音近义通"现象主要存在于连绵词之中."约定俗成"是音义关系理据性和任意性的辩证统一,"音近义通"是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1.
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本质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指道德价值观在不同代的人那里,具体而言,是未成年人一代与成年人一代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差异和代际隔阂在社会常规发展时期也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不仅有代际差异和代际隔阂,甚至有代际冲突。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黑"义类词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所有"黑"义类字,采用"音近义通"的方法将它们平面地系联起来,并尝试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进行初步分析论证,可得出同源系统是在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支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如王国维境界说中的"隔"与"不隔"的困惑。"隔"的是因时空的关系,古今诗文的文字表达和背景差异,使学生的学习与文本之间隔着一段距离。"不隔"的、相通的就是诗文所表达的情和理,这是文化的"永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消除文字隔阂,以古今共通点融汇整篇诗文;设置载体,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理解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明理悟情,从而引发共鸣,促进内化,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的“声(音)随义转”说,实即近、现代学者“义通(同)换读”说之发轫。“义通(同)换读”现象不容否定,“声(音)随义转”说亦当肯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训诂学初稿》一书中存在的衍文、脱文、讹文、出处误等四类引文错误,并对它们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16.
“隔阂”、“隔膜”兼属形容词和名词。它们都可表示思想感情上有距离。但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一、词义范围“隔阂”是单义词。指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隔膜”是多义词。1.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2.不熟悉,不通晓;外行。其中,第二个义项是“隔阂”所没有的。如:①我离开故乡多年,对那里的情  相似文献   

17.
"隔与不隔"本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其意是指文学作品是否自然,能否使读者毫无障碍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在这里所说的"隔与不隔"主要指语文教学能否使学生与作品、作者进行心灵  相似文献   

18.
训诂概指各种文献解释工作。其基本的解释模式,或基本的方法,是“诂—训—传”亦即语言解释与心理解释的有序展开与有机结合。训诂学就是关于文献解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学问。中国训诂学不仅有确定的研究对象,有效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而且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其发展前途是广阔的、多向的、久远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是全国传统语言学、训诂学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营业性的学术团体。所在地在北京。学会宗旨是:继承、整理、研究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训诂学的应用研究,以促进训诂学的社会功能;编辑出版训诂学书刊及资料,评价传统语言学著  相似文献   

20.
训诂学作为语言解释之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由于其"以语言解释语言"的特点,训诂学呈现出和现代语言学研究很不相同的特点,很难把训诂学等同于语言学中的语义学或词义学。根据训诂著作的实际,训诂学与语文学更为接近。凭借训诂学更好地理解、研究古代汉语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