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岂能如此“释疑”——略评《温庭筠代作事释疑》一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学刊》2011年3期刊载的《温庭筠代作事释疑》一文,不仅“释疑”的方法与结论皆为错误,而且作者文献学功底的严重欠缺,以及其写作态度的浮躁与草率等,亦皆寓其中。为便于对“释疑”中全部错误的认识,本文特以“条辨”的方式,对其略作评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宋俞庭椿作《周礼复古编》为周礼学史上集前人"《冬官》不亡"理论之大成,开"《冬官》补亡"之风气的开拓性著作,在宋代思想史、文化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书内容虽深为清以后人诟病,但其合理性与对元明两代的《周礼》思想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故其得失值得我们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畅 《文化学刊》2022,(9):224-227
《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豪侠故事的代表篇章,明代张凤翼据此而作《红拂记》。虽然《红拂记》的故事背景依旧是隋末唐初,但张凤翼的改编使其带有了明朝思想痕迹,如虬髯公甘为人臣结局所体现的“海权”和“教化”思想,李靖成为民族英雄所体现的“大一统”和“抵御外侮”思想,杨素转为开明贤臣所体现的唐明两代社会矛盾的不同。《红拂记》中的人物在继承原作某些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战国至汉初的学术史上,孟子、公羊家、穀梁家先师以及董仲舒、司马迁等儒士通过对孔子"作《春秋》"一事的不断塑造,奠定了《春秋》"微言大义"的经典地位及其"史中取义"的文本阅读方式。而刘歆则试图重建《春秋》学的学理体系:他淡化孔子与《春秋》之间的"作者"关系,将《春秋》重新置入三代以来的史籍传统中;又尝试从历学角度重建《春秋》的义例体系;在处理"六艺"内部关系时,刘歆将《易》学与《春秋》学相配,建立起一种新的"天人之学"。《春秋》学的性质、阅读方式至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西汉传统《春秋》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了解刘歆《春秋》学的内在学理体系与解经方法,是我们理解两汉之际这场重要学术转型事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大中华文库》又一部重头作品,《桃花扇》(汉英对照)正式与中外读者见面。《桃花扇》是中国明清戏曲的扛鼎之作,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的现实主义历史剧。将《桃花扇》准确传神地推介给全世界,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伟大深邃,是几代学人乃至出版人的夙愿。  相似文献   

6.
辽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贵族统治的一个时代,其音乐舞蹈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其中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极为广泛。巴景侃教授撰写了《辽代乐舞》一书,是目前少见的一本对辽代乐舞进行介绍和研究的学术性很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韵文学刊》《扬州师院学报》《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王念孙、王引之年谱》《扬州当代诗词选》等书刊所载任中敏先生诗歌作品62篇,为严申榜、易元福主编之《任中敏先生诗词集》及王小盾、陈文和主编之《任中敏文集》所未载。今将其加以整理考订,略加案识,公诸同好。使读者于任中敏先生之生平、交游、创作等有更为全面深入之了解,亦可助他日《任中敏先生诗词集》再版补辑之用。  相似文献   

8.
《大师与玛格丽特》游走于"现实、魔幻、历史"三重空间,以魔鬼沃兰德一行人物亦真亦幻的降临为纽带,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文明下的莫斯科公民麻木而卑琐的生存状态。小说之经典性在于经一代代的读者推敲解读仍有新意。本文根据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试对小说中魔鬼沃兰德的假面形象与"狂欢化"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张琳是辽代末期汉族作家。生年不详,北辽宣宗建福元年(1122)旧历五六月间卒于辽国南京(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府中。祖籍沈州(今辽宁沈阳一带)。为人慷慨有大志。历仕辽道宗、天祚帝、北辽宣宗三朝。寿昌末,为秘书中允。天祚帝即位,累迁户部使,曾任枢密副使。天庆六年,高永昌占据辽东,张琳募"转户兵"、指挥作战,显示出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但并非军事英才。其存世文学作品有《东征请兵奏》等,《全辽文》收录三篇。其楷书书法真迹《宣懿皇后哀册》现存于辽宁博物馆。本文以《辽史》为本,辅以《契丹国志》《金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并参考辽代石刻,对张琳进行了相关考证,也对《辽史》中"挹娄"之误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正作;对2011年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冯现峰突在出发的表8于个《成红员旗文稿》2014年第6期的《美国官方话语的江对西外省传出播版战集略团》公一文中认为:如果说,美国官方话语对外传公播司战、略中对国美国国际的出国家利益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话,那么,该单战位略介的绍三了大各环自节"值得中国细细琢磨和借鉴。其一,中国的官验方,话与语会在代"表国进际行道义"问题上应该表现出更大的"政治自觉性"由。在国运务用院当新前闻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是凭借《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和《省委书记》等一部部激荡心灵的作品被冠以"反腐作家"称号的著名作家,一个是在经历过心灵和肉体的历练拍出了震撼人心的电影《可可西里》后声言用电影向社会说话的中国第六代著名导演。驰骋在文坛艺苑的陆天明和陆川,一对用作品代言社会和人生的父子,他们是如何"破壳"而出的呢?  相似文献   

12.
人文海宁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虽然苏东坡这句广告词般的赞语,一直在民间流传,但确切地说,在1909年8月沪杭铁路建成以前,除了乾隆皇帝(作有《观海潮歌》《观潮诗》《阅海塘诗》等),以及嘉庆年间浙江巡抚阮元(作有《海宁州观潮》《八月望后至海宁州观潮》等)之外,到海宁盐官看潮的外地人还是不多的。旧时观潮节(八月十七至八月十九),赶庙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诗词中的颜色字——以欧阳修的一首七绝为讨论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词固有诗情画意相依之美,而诗词语言中颜色字的运用,则蕴含着诗意修辞具体而微的艺术匠心。郑因北先生旧文四篇的论旨,关涉视觉美感、颜色互补、词语递嬗,循此而进,再作细读精解,围绕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句》其一,发隐于修辞“冠顶格”格式之外,引入西方理代色彩学理论,结合具体作品及其作者的实际,就诗词与色彩的相关问题展开具体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中存在着引用古文《尚书》及其孔安国传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古文《尚书》自西汉末年至西晋晚期一直绵延不绝,流传于世。本文依据《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中有关古文《尚书》的资料,对拙文《〈尚书〉真伪问题之由来与重辨》所梳理的古文《尚书》传承脉络予以补证,由此更加强有力地证明古文《尚书》自孔安国以迄梅赜四百年间续续不断,从而更加强有力地反驳了南宋以降疑《书》者们对于古文《尚书》传承脉络茫昧无稽的指控。  相似文献   

15.
《楚辞·天问》是屈原的不朽巨著,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与风格,成为《楚辞》诸作中的奇葩。《天问》具有一股悲情的动人力量,使人产生共鸣。屈原通过诘问的修辞方式,沿用楚骚美学的托物寓志手法,借助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人物与故事,神话中的天文、动物及植物的意象等,抒发心中的一腔悲愤,以及对楚人的讽谕、期盼与警惕。屈原在《天问》中所抒发的悲愤,正与司马迁的悲情一致,这也可解释司马迁读《天问》后深感悲愤的原因,《天问》也达至《文心雕龙》美学中的隐秀效应。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29日的《藏书报》,刊登了陈炜先生所撰《<镜花缘>版本知多少》一文。陈文根据《连云港市艺文志》的统计,列出了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镜花缘》除外文译本外的25个版本,其中清代版本20个。但据笔者所知,《镜花缘》作为当时的一部"畅销书",以有清一代而言,其版本远不止20个。笔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为基础,根据本人知见,对陈文中所著录的《镜花缘》的清代版本作了补充,详细著录并考证了各版本的版刻特征及其刊刻、收藏的源流,纠正了前人著录中的讹误。另外,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也作了简单的考证。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语料库方法,从实词、第一人称代复数词,以及情态动词3个维度,分析了以2010—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代表的政论文英译文的语言特征。实词的使用体现了中国政府务实、亲民的态度;汉语大量的无主句英译时添加了“we”作主语;和国情咨文相比,情态动词占比要低,但高量值情态动词的占比要高。通过对英语读者做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词汇、句子、篇章3个层面探讨其英译文的可接受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整体可接受度好,词汇方面的可接受度最高,在句子和篇章层面个别地方还有可以改进的。  相似文献   

18.
自王国维《宋元戏剧史》以来,《九歌》的舞剧性质,逐渐为学者关注。青木正儿、闻一多等通过改动文本解读《九歌》,并由此提出《九歌》"古歌舞剧说"。从汉画像石《河伯出行图》等出土文献可知,河伯题材的演剧活动在汉代曾经流行,其渊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与屈原作《河伯》相关。在战国中期,角色扮演的歌舞剧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9.
邵慧峰 《文化学刊》2011,(4):107-110
《老子》言简意赅,文约义丰,对于《老子》中所展现的广厚意蕴,长久以来人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以今人的价值观作参照,从比较"道"与"看不见的手"入手,结合《老子》针对宏观调控和税收法律问题的主要见解,简要地分析了《老子》中蕴涵的经济法思想,并试图探寻出《老子》对于现代经济法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货殖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功“开《汉书》以下《食货志》之先河”(杨启高语)。其实,《货殖列传》亦开《汉书》以下《地理志》之先河,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篇“文化地理学概论”来读,盖其所写地理,不仅如潘吟阁先生所说,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各地有各地的环境”,而更在于形而上地思考了地理与人文的相互生发及其沿革关系,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