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媒介遍地开花,作用不凡。 海外华文传媒特有的异域少数族裔媒介身份,使得它们在媒介性质、信息特点、历史发展、受众范围、生存经验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媒介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类早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产物之一手机媒体,日益流行,成为大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媒介依赖现象亦日益严重,而SNS作为年轻人使用手机媒体的主要信息载体,越发成为媒介依赖现象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主要从麦奎尔的大众社会传播理论中关于媒介、社会与受众之间关系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以手机SNS为代表的媒介、SNS主要使用受众、以及社会现状之间的媒介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媒介生成性是媒介本体论的最本质属性。生成性力图反映媒介构建了人与人、人与技术、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层面揭示出媒介具有的强大行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是以媒介技术为基础设施的传播行为,其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囿于媒介生成的关系当中。随着个体媒介化,个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内容也成为国际传播的主体,同时,以数据和算法为基础的智能平台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对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探讨新兴媒介技术对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三种潜在应用策略:利用生成式AI生产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传播素材,助力传统文化影视剧的海外传播;利用平台化媒介优势,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外受众;通过游戏建构虚拟社区,在设计和叙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觉要素及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应警惕技术背后的西方价值观和话语霸权,避免过度追求技术创意导致内容猎奇、同质化,影响传统文化内涵传达。对此,应回归对受众的文化关怀,在利用技术丰富文化表现的同时,激发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  相似文献   

5.
刘健  陈昌凤 《对外大传播》2015,(2):29-31,54
<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这是加拿大多伦多媒介环境学派开创者"媒介决定论"旗手麦克卢汉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他预告了电子革命的来临。电子革命将恢复人的感官平衡态,使人重新部落化。1"地球村"其实就是电子媒介对时间与空间的突破,让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那么在这种新媒介环境下中国的国际传播做得怎么样,可以通过什么新途径进行国际传播,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国际传播现状当今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早就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先见,特别是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下的融合媒体大大缩短了  相似文献   

6.
从媒介话语权角度透析媒介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媒介话语权的角度来剖析媒介歧视的本质和深层动因,因为媒介的话语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强势群体手中,而广大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真正地接触到媒介,从而造成社会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媒介话语权的不平等是产生媒介歧视的实质,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应对话语资源重新整合,并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当下国际文化传播结构的两个结构性特征。本土化的媒介叙事越来越多地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全球化的媒介形态也促使着电视媒介的对外传播更多地融入到本土的传播语境中。对此,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提出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认为一国想要自己输出的文化产品与大众媒介信息被广泛接受,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就必须根据输出地的文化特征,将所输出产品进  相似文献   

8.
武文颖 《文化学刊》2009,(2):102-106
本文从媒介文化视域阐释了手机报作为媒介文化新的分支,它的媒介文化新特征,预示手机报将引领未来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不仅为媒介生态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也给现代社会环境和人类信息传播模式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楼旭东 《文化学刊》2013,(3):162-168
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出现,电视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日益成熟,成为继电视之后,另一个广泛影响受众的传播媒介。电视与网络提供给人们大量的信息,需要人们有选择性地进行捕捉和筛选,并且须充分而正确地了解和使用媒体。本文结合沃尔顿最新的著作,对信息文化生活展开讨论,并通过对电视和网络两种媒介的分析,阐述了现今媒介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使更充分地理解沃尔顿的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0.
网络红人层出不穷,婚恋节目话题不断,"史上最牛记者"被撤职,大连中石油爆炸、李刚案的悬而未决都为我国媒体的公信性惹来非议,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异化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媒介生态。本文结合媒介公信力相关理论以及近年众多案例来阐述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分析我国媒介公信力异化现象及其成因,并从政府、媒介以及受众三个方面探讨重塑我国媒介公信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杉  方明豪 《文化学刊》2013,(3):139-144
受众对媒体的偏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偏见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偏向,也源自受众对媒体的主观认知偏差,即所谓的"敌意媒体效应"。敌意媒体效应研究近些年在西方学界不断深化拓展,但在国内研究领域却鲜有提及。对此,本文将对敌意效应理论加以简要介绍,并进行本土化解读:一方面用案例说明这一理论在国内传媒研究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探析其在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魏尧 《对外大传播》2010,(12):17-18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中的电影和照片始终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杭州案例馆的笑脸墙就令人印象深刻。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电影和照片之类的视觉传播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受受众欢迎的一种媒介手段。  相似文献   

13.
吴春颖  侯鹏 《职业圈》2011,(29):125-125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人作为认知主体对接收到的不同信息整合后所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将直接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观点,而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感知,通过传播媒介所获得的认识,已远远超过亲身经历。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直接的力量,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播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现实之中,我们所相信的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媒介真实”。  相似文献   

14.
外宣刊物作为中国传统媒介的对外传播途径,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刊物重要内容的图片,对刊物的信息质量和传播效果举足轻重。如何在新闻图片摄制与选取上不断创新思维方式与技术手段.呈现出更多的既符合西方受众的欣赏角度、价值观,又能公正、客观地体现中国国情的作品,提升外宣刊物在国际媒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现今更加公开、透明的新闻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是国家利益和媒介所有者控制和操纵下的信息传输系统,在事实上不折不扣地充当着一种喉舌和权力的实施主体。其权力的具体显现主要来源于媒介稳定的集体性权力、稀缺的资源性权力、存在的合法性权力和传播的弥漫性权力。同时媒介权力的生成除了媒介自主权力的发挥,同样也逃离不了社会其他各种外在权力的介入性参与。在这多重权力的牵制和影响下,媒介要科学发展,必须坚守其依托它的存在基础,即权力的公共性。公众利益在是媒介得以发挥权力效能的最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厚报"的发展趋势,延展出对于"厚报"的概念详述、特点,并深化其内在的社会因素,包括内容的扩展,以及受众信息汲取的多样化,通过分析其态势,来研究纸媒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脉络,从而得出"厚报"发展的前景如何,报纸就像是这路途中的一块指向标,指引着纸媒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受众和媒介相互契合,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才能使得纸媒发展愈来愈好。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随着历史的更迭与社会变迁,传统的传承方式已不能满足对其保护、推广的要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必然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设计等手段,建立起数据信息传播体系和传播模式。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逻辑整合、图形转译、媒介呈现一系列设计工作,将信息转化为更加直观、便捷、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信息可视化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专业领域。该文通过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多元化传播应用进行分析与阐释,探悉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运用形式与发展可能,以提升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融合渗透的趋势不断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也有意识地整合多类媒介展开融合报道。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已经开展多样的融合报道实践:传统媒体积极涉足新媒体业务,希望推进"报网联动""台网联动"或"整合传播";推行"窗口化策略",将自身内容资源向多个媒介平台分发;依托媒体资源、平台优势及政策支持,介入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领域经营;与新媒体合作,发挥多个媒介平台各自优势等。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设立以来,中国军方新闻发言人在"5·12"汶川地震、索马里护航、海军成立60周年庆典等多个场合,以新闻发布会、吹风、答记者问等多种方式,向各国媒体和公众传播信息、发布意见、作出解释,树立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随着中国军方新闻发言人的亮相和军事新闻发布活动的增多,我国的国防新闻和军队动态越来越多地产生了积极的媒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和3G、4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自诞生以来,已深入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逐渐改变以往的传播模式、传播观念和受众使用媒介方式的同时,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形态也在发生悄然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