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家庭出生、成长环境、爱情,婚姻,一直到她被害死亡的过程,剖析生活在元代下层社会当中的一介平民女子的悲剧,从这个悲剧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元代社会是一个政治制度黑暗。社会秩序混乱、法律极度松散、人伦道德完全丧失的社会体系。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代表了下层民众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强烈愿望。这个小人物的死,使我们看到在元代那样的社会中,弱小的平民阶级是找不到出路的,剧中借助天义鬼神的力量来为她伸冤昭雪,向天下人宣告了天理不可违,劝告人们遵守天道,也肯定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窦娥形象是《窦娥冤》悲剧价值的集中体现。她是被毁灭的有价值的美好形象,也是美的复生形象。窦娥是一个悲剧典型。她身上浓缩了那时广大妇女共同的悲剧命运,而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是其悲剧的总根源。窦娥形象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于她的美好品质及反抗性方面 相似文献
3.
4.
赵海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77-79
关汉卿的《窦娥冤》既展现了窦娥的人生悲剧和命运悲剧,亦展现了她作为女子的婚姻悲剧。剧作以窦娥的悲剧为主导,以窦天章和蔡婆的悲剧为陪衬,多重合奏的悲剧使剧作悲剧气氛极为浓烈,因之,《窦娥冤》的震撼力极为持久和强烈。 相似文献
5.
亲情的悲剧--《窦娥冤》中窦娥悲剧的另层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关汉卿代表作的<窦娥冤>写出了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抛弃,后受冤而死的故事,反映出真正的悲剧是由于人性中的亲情所造成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至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悲剧意蕴,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悲剧女性的典型.本篇将着重讨论其现实性和悲剧的意蕴层面,从中窥探关汉卿创作中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8.
刘忠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2):93-93,121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以富有抗争性著称,在评论家眼里,《窦娥冤》一直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典范之作,而这一切的思想意义,都在主人公窦娥身上得以体现,窦娥因此成为反封建礼教的斗士。而在我看来,窦娥不仅不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斗士,而是一个贞节与孝顺的典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礼教与文化的坚定执行者。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刻画了祥子的形象。使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车厂主女儿虎妞对祥子的诱骗和畸形的夫妻关系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而他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欣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0(1):58-59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诗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从《孔雀东南飞》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思想意识导致矛盾的碰撞致使悲剧的发生,而悲剧的价值在于使读者更清楚制造悲剧者的丑恶。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2.
13.
李文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129-132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积极入世的诗人,但因其政治追求的失意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长期郁积,导致他的诗歌意象运用独特,形成了一系列以悲剧心态为情感底蕴的诗歌意象,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和悲剧情调,从而产生了跨越古今的美学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根本上是由于封建礼教以及家长制的迫害而致,这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原因尚可探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东汉末年的经济状况以及由这种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深刻烙在焦刘二人身上的封建文化以及焦刘二人的性格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社会、文化和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把焦刘二人一步步推上了绝望的道路。焦刘二人的悲剧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题材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仍给世人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雅典人民以“不敬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对苏格拉底提出控拆并最终判处其死刑,完成了古希腊最后一出悲剧。悲剧的背后有着对立双方的剧烈冲突。如果说为证实神谕而得罪雅典一大批政界及文化界的名人及法庭上故意激怒陪审团是这出悲剧的导火索,那么苏格拉底与雅典人民在政制形式和精神原则两方面的冲突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臧杨柳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6(4):87-90
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又辉煌的过程。从西方悲剧的源头开始,简要考察西方悲剧理论的演变史,并顺及论述马列文论悲剧理论的成熟之所在和悲剧的美学特征,最后简单关照西方现代悲剧之现状。 相似文献
17.
胡克红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44-46
克莱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通过分析克莱特短暂人生的悲剧性变化,总结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揭示出克莱特的悲剧根源就是美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奥瑟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他们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拦。然而,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中,他们的单纯浪漫无疑要遭到强大的黑暗势力的摧残,这是他们命运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9.
关于爱米丽悲剧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112-116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对该篇小说从各种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焦点集中在爱米丽的悲剧成因上.本文以对文本谨慎忠实的解读为依据,针对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展开商榷,认为爱米丽的悲惨命运是由女性和作为贵族小姐的冲突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陈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16-118
从美国文化根基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消费主义角度分析《完美风暴》中的悲剧形成原因,认为:由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所导致的比利船长的无知和狂妄把安德里亚.盖尔号渔船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美国消费主义是渔民们无休止捕杀鱼群以及利诱他们为金钱不惜以身冒险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