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为而学就是不为应试而学,即没有功利目的。语文有别于其它的学科,它既是学科又是工具。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即使不考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刻刺在使用。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看书、读报,语文无处不在。但拿到课堂上来,我们就会时时考虑如何考,考哪些,一切着眼点在考出好成绩,而忽略了它的应用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还是作为个体思维和群体之间交流、交际的工具,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何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因素,并把它转化成学习语文最优的能力?本文分立足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突破教材,拓宽学习空间;搭建平台,开展语文活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跳出语文教语文,最终目的也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平时重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这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像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那样具有清晰的系统,知识之间有明显的阶段性。小学学习修辞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中学亦学,而大学亦考。语文知识必须在若干册课本(一般是六册)学完之后,才能按照文章题材分门别类,梳理出一条较清晰的线索。语文学科的知识是分散在每一篇课文当中的,任何一篇语文课文,都包含着若干的语文知识,这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知识的平时整理和积累。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谢晖 《现代语文》2011,(12):33-34
语文教学有一个较其他学科更为突出的问题:学的内容不一定能直接地考,考的内容有时又不能系统地去学,这是语文教师所处的窘境。该如何处理好学语文与考语文的关系呢?这个问题若不能较合理地得到解决,语文教学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因为作为受者的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试,对授者的教授内容加以选择。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余平男 《贵州教育》2005,(14):34-3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时,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学生知识面窄,思维行为才刚刚开始,有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等特点,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实施活动教学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用到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对语文保持长久的兴趣,对语文知识学得既轻松又扎实。1.生活实践感受法。语文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我们提倡不要总将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而应让他们走出教室,深入实际,感受生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都要走出教室,而是根据教材而定。比…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值得语文教师深思。它涉及了对语文教学功用的深层次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功用并未深思,只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传授语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用来解决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而“语文学科”本来是一个外延很宽的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观念所谓的“语文学科”以外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和学生也只认识到学习理科也要运用语文知识这个程度,将其工具性概括为“语文学科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所谓“工具”也只局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认为无论学什么都要识字、阅读、理解、表达,…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华特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经典的概括,一是就语文学语文,没有拓展我们语文学习的时空,没有意识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语文教材的选编,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还是不能事如人愿。二是把语文与生活两者简单地划等号,认为只要有生活就是学语文,只要有活动、有实践,就是学语文,错解了华特的表达,丢掉了“外延”二字,外延相等,不一定内涵也相等。语文就是语文,绝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当然,这些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们的语文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学的语文阅读观,语文阅读具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重要的维度。语文阅读价值之维内涵与外延的探讨,是对语文阅读的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语文就这样考下去吗?这是几年前就盘结在我心中的问题。现在看到叶开先生的文章,不觉为之一振——这问题早就该探讨了。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考试命题以及应试指挥棒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病深有感触。语文没走出功利价值圈其实,语文问题和教育问题纠结在一起,依然没有走出功利的价值圈。在一个有着科举传统的人口大国,通过应试来网罗天下人才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在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还难以真正落实的体制背景下,试题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应该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直接引导基层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论是从动态的语文教学整体出发,综合研究语文活动和教育活动及其联系,探索语文教学 最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改革的价值取向在于指向高师学生完整的生命,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生活中自主体验和感 知,得到语文的、教育的等多元因素综合而和谐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树立生活语文观,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要如何做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13.
缘起:对语文教学现实的忧虑语文是小学的第一大学科,课时最多、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广,而且教语文的教师最多,研究语文的人员最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的口号也最多,流派也最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出“生活化语文”?这是基于我们对语文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四无”教学充斥着我们的教学生活,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严重缺失。1.无用——目标脱离生活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觉就是语文是语文、生活是生活,只有语文课上学的才是语文,在生活中用不上语文。所以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儿童完全不能把校外获得的经验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所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教师从课本世界、课堂世界里解放出来,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表达了语文学习具有开放的特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渠道应是打通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育存在八大困境:语文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而智慧是难以传授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智能势差急剧递减,渐趋于无;高中教育,不少学生的智商和语文智能可能已经高于教师;高中语文是一门偏向学生自我修习的学科,“教”的价值有限;教学应是教学生学,但教“书”容易教“学”难;语文教材“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分离甚至错位,给教学带来很大困扰;语文教学效能呈现不断衰减的态势;高中语文学习应指向深度学习,但目前的教学多流于浅表。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试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教师教语文,不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十几年下来,多数学生不具备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素质。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应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当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改革语文统编教材,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语文课程新体系;改革语文课堂结构,探求…  相似文献   

17.
熊永平 《青海教育》2014,(11):18-18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空间,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链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我们倡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一、联系生活,使教学情境生活化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色彩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情感、思维。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怎么考?     
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评价功能表现在价值判断上,似乎分数便能说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而实际上,怎么考?考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考试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体现,它体现了学什么?怎么学? 一、以知识点为主的命题及考试模式必须改革 语文怎么考?释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旨,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被肢解为一堆堆七零八落的知识拼盘,而一篇优美文章的音乐美、意境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具匠心,怎么考?千篇一律的程式,标准化的试题,已提不起学生学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繁难艰深、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学科,也是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最为丰富的科目。以课堂教学为唯一战场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满足不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门学科的教学需求。日新月异的知识变化日益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构建起一个能让学生游刃有余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