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教育产业化”延缓了政府对大学的教育投入从而导致大学教育投入不足并引发了教育不公平两个方面,论述“教育产业化”对大学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积极探讨并推进我国的教育产业化,对于卓有成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义重大。目前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有较大争论和诸多分歧有待探讨,推进教育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政府角色及职能的转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在教育产业化进程中要注意防止唯利化及短期行为,防止政府投入减少,防止市场带来的教育不公以及教育投资中的金融风险等。  相似文献   

3.
理性思考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业化”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后在中国风靡一时,其特征是: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突出表现在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和缴费上学,社会力量办学等等。本文主张应该理性看待“教育产业化”,着重分析了高级中学教育应属于基础教育,现阶段基础教育不能产业化,但非基础教育可以而且应该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产业化释义与高职产业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产业化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分别为利润导向的教育产业化、面向产业的教育产业化、产业运作式的教育产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成为其重要的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即整个产业不能走利润导向的教育产业化道路,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却可以通过面向产业的教育产业化和产业运作式教育产业化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教育产业化”的几种含义,认为教育产业化的实质在于把教育视为一种特殊产业(必须保持公益性)。充分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将产业动作方式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激活和调动教育资源的潜在力量。提高办学效益。密切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产业化可以局部弥补政府财政缺位。“教育产业化”不是造成教育腐败的原因。反而可以减少学校权利“设租”、“寻租”现象,遏止教育腐败。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政策制定是国家引导和干预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一种积极作为。围绕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教育政策的理念变革与机制建设能更好体现人类对公平诉求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教育政策必须要在理念上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在机制建设上,完善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机制、建立教育资源优化的配置机制、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完善教育政策公平的评价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责任追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在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一些学提出的通过“教育产业化”缓解教育经费紧张和扩大内需的建议。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方认为,教育应该产业化,理由是:国家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如果不产业化,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壮大;教育如果不产业化,民间教育就发展不起来,教育竞争就不充分,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教育产业化可以达到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另一方认为,教育不应该产业化,理由有:教育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教育产业化不符合中国的教育法和中国的国情,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不是私人物品;高等教育要走向大众化,但不能靠教育产业化来实现;要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教育,我们只能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个人消费出资一部分为辅,来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一、继续教育产业化的必然性“继续教育产业化”问题是目前组织人事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争议最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继续教育产业化”意味着继续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这将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继续教育并非商品,不能“产业化”。但是,从继续教育的本质和我国的国情来分析,继续教育产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继续教育不同于工业、农业,生产有形产品,创造物质财富,但继续教育却是传授知识和技术的产业,同时又是生产智力资本的产业。(二)继续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产业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业化在理论上的混乱和对实践的误导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不同类别的产业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律,不能混为一谈。教育产业化把教育“化”成一个纯粹的一般产业,并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必然违背教育的特殊规律。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最终“毁掉教育事业”。借鉴产业的一些运作方式办教育才是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学者只能有一个校长”!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官员眼中的校长必须惟命是从——只能上传下达,不许越雷池半步;商品经济时代,产业化学者认为,校长必须职业化——教育产业的职业经营者,为学校谋取最大的效益;现代化年代,理想化学者追求的校长必须专业化——“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多角度论证了教育不是产业,更不能产业化的观点;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明了教育产业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产业化就是把教育当成一种产业,按照产业运作的方式,遵照产业的规律来办事。这个理解,基本上都没异议。有争议的是,教育该不该产业化?如何产业化?最近读了人民网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将“教育产业化”进行到底。》。文章提出,造成目前基础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教育没有彻底实现产业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应该把重点学校卖掉或者租出去,进行所谓的“彻底产业化”。看后颇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诸位同仁商榷。一、提到教育产业化,不能不说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把问题说清楚,很有必要重温一下我国法律对教育问题的规定和我国政府签署的国际人…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在的情势下,“教育产业化”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对象,如果离开具体的实践状况,希望从纯粹学理上弄清教育“是不是产业”、“能不能产业化”、“如何产业化”等问题,恐怕是行不通的。以往赞同、鼓吹产业化者,或以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产业化”、或以我国教育实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业化是一个不能不讨论的问题,本文提出教育产品性质的“二重性”理论,解释了不同教育产品的不同性质,得出了教育不能产业化的结论。笔者认为,由于高等教育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分割性,高等教育产品表现出来的经济性质实际上是一个不得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妥协”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解释了“高校经营管理悖论”,呼吁大家纠正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6.
由于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对“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概念理解上的纷争。通过梳理近年来学界关于教育产业问题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作为产业是由其生产属性决定的。同时提出,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教育市场空间,加强教育产业运行管理,以推动教育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教育产业的基本特征,认为教育是一项社会效益优先的特殊产业,必须为现代文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教育产业化”并不能解决教育供求这一根本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确立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重在“自身建设”而非“重新构建”;对我国历史上和建国后的优秀教育成果应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功能的重新确定,其立足点是中国当代社会的需要而非“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搞超越历史阶段的理想主义;教育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是基础产业,但不能产业化。义务教育属于纯公益性事业,其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来负担。值得我们注意的是,80年代以来,美、英等许多国家对义务教育虽然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但都终究未使义务教育走向产业化。一个成功的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创造性人才的学校,这也许正是义务教育不能产业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有限度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连玉  谢浩  傅书红 《教育科学》2004,20(2):15-17,35
“产业”质的规定性在于“生产性”和“产业运营性”。由于还不具有完全的“产业运营性”,我国教育还不是一项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今天,教育具有“(一定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属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政策取舍上我们应该实行教育有限度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