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教育、文学思想.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若干则(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125-127页<〈论语〉十则>).但注释语焉不详,使初学古典文者难以理解接受.本文试就其中的<学而>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释]①谄:巴结奉承。②可也:可以,不错。③未若:不如,比不上。④乐:指乐于奉行自己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3.
《学而篇》因为在《论语》中的特殊地位,历来倍受关注,然而学术界对其中不少章节字句的理解,却不能尽如人意。兹选取较为难解或分歧较多之处,试作重新诠释,以期为论语学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轫,其中许多言语经千百年传诵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言,对国人思维影响甚大。《论语》智慧对日本和西方也影响深远。这里从阐释学视角出发,选取Arthur Waley和彭子游两种《论语》英译本的第一章为文本材料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5.
子夏曰:“贤贤①易②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七》有子曰:“信近于义④,言可复⑤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篇·十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⑥,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⑦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⑧。”《学而篇·十五》①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②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  相似文献   

6.
《论语正义》是清人注疏十三经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尤其对清人的注解考证,更是博采众长,详加采录。刘宝楠在《学而篇》随文释义的过程中,缜密分析并辨析同异、理清脉络,但某些引文略有出入。此文以《学而篇》为例,对刘氏所引书目加以考证以期探析该篇的引书特点,从中管窥刘氏学风。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孔门所强调的是广义上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君子."故君子内修德外修仪,合一为道,合一为德.  相似文献   

8.
一、浅议中华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被古今专家学者乃至平常百姓称为神秘文化,称为玄学。究其实呢,神秘在她是道文化,玄在她是道文化,是搞精神文明的学问、是特殊心理学、是精神状态学,是要通过身心实证的。圣贤们的共论是“道不可说,说出来的已是第二义。”但“文以载道,文以传道”。历代圣贤们毕竟慈悲,恐我等众生沉沦而不知自救,留下许许多多的经典,诸如《易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论语》、《金刚经》、《六祖坛经》、《西游记》、《后西游记》等等,使诸后有缘得予指点迷津,自拔沉…  相似文献   

9.
<正>学者问:《论语》开篇即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相示。可我从小学到现在,天天上学读书,不仅难得其乐,反倒常觉其苦,真可谓"不亦苦乎"!师对曰:说说看,你所学何事,又为何而学?学者问:我们学的是法定教材,为的是得个好成绩,将来考个好  相似文献   

10.
教育就是怀着让人成为人的期冀展开的一项坚持不懈的活动。然而,现代社会在对人做了一劳永逸地肯认之后,却使得人在教育中更多地偏向了"成才"的一维。要扭转现代教育的这种偏向,有必要重拾古典教育的"成人"理念,以协调因物役而误入歧途的"成才"目的。以《论语·学而》篇为分析文本,从学的"觉"解、学而为仁、学在人间和学无止境四个方面阐释"学而为人"这一古典教育理念,以揭示其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1子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注释】①《论语》原来没有篇名,后取篇首两字为篇名。②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论语》中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时习,意即恰当的时候进行温习(或演习)。③亦:也是。说:通“悦”,高兴、快乐。④朋:“同门曰朋,同志日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⑤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yùn):怨恨,恼怒。⑥君子:君子在《论语》中有三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有德又有位者,此指有德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①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是孔子最小的学生,小孔子46岁。他性格内向,处事谨慎。三:确数,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三省:即从三  相似文献   

14.
<正>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 关于此章的含义,《正义》解释说:“此章言人当贵己而不责人。凡人之情多轻易于知人而患不知己,故孔子抑云:“我则不耳,不患人之不知己,但患己不能知人也。“《邢疏”《集注》释同。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对"生命学问"探讨的经典,即用有限的生命积极追求构建不朽的生命意义世界,告诉我们在喜悦活着的同时,更应该活出质量和意义。《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生命学习、生命共进、生命超越三个维度讲述人生的义理,叙说生命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学”是孔子提出的原创性思想之一.《学而篇》蕴含了许多“学”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孔子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学的是经典的古籍,其次是学道以及对仁的践行.“学”能让人在真正意义上意识到“人”的存在,进而学会如何与外界和谐地相处.“学”的终极导向是让人回归自然,感受心中的至乐.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回到过去与先贤为友,为我们走向未来提供了可能.“学”的最高境界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道不行”一段在历史上主要有三种断句方法,相应地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分为两层意思理解.依据更多的史料,遵循现代训诂学原理进行考察,本章还可以有新的理解思路:采用新的断句方法,从三层理解文本,这种理解前后一贯,也符合先秦语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第一册有《论语十则》一,录了孔子论学的一些格言警句,言约意丰,含蓄蕴藉。正因为如此,历来解释《论语》对它们的理解多不相同,今撮录一例,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具有完美师德的大觉大悟大智慧的“君子儒”形象,被后世尊崇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典范永垂的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10,(6):35-37
没学《论语》前是什么样子,学了《论语》后有什么变化。通过一前一后的比较,就会深切地感受到《论语》对我们学习、交友、做人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