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略读课文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媒介。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略读课文当成了自学材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不闻不问;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就算了事;还有一些教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等同教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则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两者一样重要。而且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以第二单元《藏戏》为例,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一简三重”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对“略读”概念的把握,需要辨明不同的层面。层面不清,直接导致的就是教学定位不准、目标不明。作为一种阅读方法,略读重在“掌握文章的大意”,这个层面上的略读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略读的能力。而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它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实现方法的迁移,实现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这样的略读教学,拥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是实现课程形态层面略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其定位不仅仅是培养略读的能力。希望本期的讨论能有助于对略读课文的认识和对略读教学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语文教师一般对讲读课文倍加重视,而略读课文常被忽略。“快乐读书屋”中的课文,实际上就是略读课文,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抓整体和关键,每一步教学都以问题开路,每一步教学都以读为基础,做到读、思、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语文略读教学是对以往精读教学的延伸,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略读课文是一种明显的独立阅读,新课程标准推行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将在精读模式下所学到的语文基础功底应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略读教学是对以往精读教学的延伸,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略读课文是一种明显的独立阅读,新课程标准推行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将在精读模式下所学到的语文基础功底应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略读课文教学“略”“精”不分的现状 1.面面俱到,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在第二、第三学段中安排了略读课文,为了与精读课文区分,略读课文在课题序号旁都标有星号。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而且略读课文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教师应明确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要知道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目比较多,这就提醒教师要充分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时常被教师冷处理。实则略读课文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性阅读、拓展性阅读、重点性阅读入手,在感受文学作品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略读课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我们看看教材编者为什么要编辑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讲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学生积累(准备)的阅读方法的应用,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于问题的解决,那仅仅是编者为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所搭建的一个平台,创设的一个凭借。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略读课文是依从于精读课文而存在的一种课文形态,精读课文是主要的,略读课文是次要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精读课文与独立阅读课文之间的一种课文类型,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虑,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精读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相似文献   

12.
略读课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略读课的性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基于教材的特点以及略读教学的定位,笔者对“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中的运用展开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从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到整理聚焦学习问题再到研读探究解决问题,本文对略读课《青山不老》的教学流程安排展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则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两者一样重要.而且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以第二单元<藏戏>为例,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一简三重"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略读课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具体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讨了略读课文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教学构想:略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介于精读课文与独立阅读课文之间,犹如"学法训练营",承担着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之重任。教学略读课文,既要"略导",于方法运用点、内容深悟点、语言训练点、读写生长点等处要言不烦,留给学生充  相似文献   

16.
惠平平 《天津教育》2023,(9):164-166
<正>略读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内容,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等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体现略读课文的价值和育人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为例,概述和解析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围绕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进行阐释,并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三大层面着力构建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引领学生把握略读课文的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并深入领会文本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并不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略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略读课文,帮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12):39-40
略读课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静观课堂,教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不清,措施不力,略读教学中"置之度外"、"若即若离"、"难以割舍"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徘徊不前。如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让略读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演练场?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举例阐述略读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与教学策略,在"领会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把握‘略’的程度、注重后继学习活动的延伸"等方面为略读课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略读课文的教学大多陷人了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略教略学。即把“略读课文”中的“略读”同“略读能力”中的“略读”混为一谈;以为既然是“略读”,那么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粗略地感知一下课文内容就算万事大吉。这种教学不但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非常肤浅,而且使学习方法得不到迁移、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二是精教精读。即以为既然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中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的课文类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略读课文的功能与定位,遵循自主、激趣和实践的原则,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