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高中课标》和《高中大纲》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异同。得到以下结论:《高中课标》层次化处理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选择性;《高中课标》进一步强调“空间向量”的工具作用和应用价值;《高中课标》鼓励学生更多地理解“几何代数化”的发展趋势;《高中课标》旨在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中华中学新绿文学社,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几任老师的传承,新绿文学社又有了新的突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新绿”尝试摸索音响文学,让学生将文学与音乐及朗诵有机结合,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文学社道路。90年代后期,黄烨老师又带领文学社广大同学,进行新的探索。他们先创立了音像文学,将原有的音响空间外延拓展开来;接着又在2000年,在“西祠胡同”网络社区开辟了网上文学社。多家媒体对此创举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网络文学社开设两年多来,社会影响极佳,学生作品水准也颇受肯定,有多篇作品被国家、省、市级报刊选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生课外"少读书、不读书"问题突出。部编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形成"课外阅读课程化"格局,试图借助阅读书目的系统安排,将课标关于课外阅读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学期的具体行动。为此,必须认真研究、把握教材"课程化"编写意图,优化训练策略,沟通课内外联系,以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全面化、常态化开展,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有效地达成《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应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为课外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题阅读"恰好为阅读教学的课内外融通创造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修订版课标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重视课外阅读,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落实课标精神,如何实现课外阅读指导,是需要广大教师用行动来回答的。让学生爱上读书,就要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就要给学生一段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提升阅读品位,教师的有效引导不可缺失。本刊约请学者、专家、课外阅读先行者,从多个角度探索课外阅读,旨在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6.
要学好高中语文,必须要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一套《语文读本》,与高中语文材料同步使用,由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但是由于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语文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语文读本》,不重视《语文读本》的阅读,甚至将其束之高阁,枉费了语文专家们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7.
盖鸾英老师是一个热心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她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了克服传统班级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要求整齐划一、内容过于随意和学生被动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她整合、开发资源,对课外阅读进行整体的设计与系统的安排,为学生编写了一套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胖豆豆读书喽》。她把晨诵课、阅读课安排进课程表,带领学生们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以及教学与研究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本次“同课异教”教学活动中,笔者所执教的是《竹节人》一课。在反复研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基础上,笔者确认了《竹节人》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能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语文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其阅读量的欠缺。我们曾经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课外阅读的主观随意性使学生的阅读参差不齐,难以真正实现阅读量的增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思考能否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把语文教材与相关阅读材料贯通联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能完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相似文献   

10.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1.
<正>一、单元作业的设计(一)课标要求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学生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统编版教材每册安排一次的“快乐读书吧”栏目规定或推荐的数目和目标定位,与新课标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个栏目的设置是落实课标建议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课外阅读课程化的重要指引,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掌握一些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文,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煮”中得法、“煮”中怡情、“煮”中显能,“煮”活了《荷花》。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电影版的《城南旧事》中,有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那就是由李叔同作词,英国人奥德维作曲的《骊歌》(又名《送别》)。它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风靡一时,是一首传唱度非常高的学堂乐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之为"骊歌"。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抓住"鉴赏"这一核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重复"语言的品味、体会"大笑"的含义、通感艺术的体验等,引导学生感受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魅力;同时,在课始、课中、课末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样的阅读课堂,堪称经典的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正>探究式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淡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他人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阅读和学习。基于此,笔者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城南旧事》为例,从“导读启动环节”“指导推进环节”“效果评价环节”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外文本探究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荷叶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2010年12月,笔者在成都有幸聆听了余映潮老师执教的《荷叶母亲》,这节课为"训练"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范例。这堂阅读教学课,余老师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教师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版的《城南旧事》中,有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那就是由李叔同作词,英国人奥德维作曲的《骊歌》(又名《送别》)。它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风靡一时,是一首传唱度非常高的学堂乐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之为"骊歌"。  相似文献   

19.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标中有明确的数量要求。2017年9月,武汉市初中七年级正式使用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新教材注重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