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概括能力,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样的目标在第二学段的落实,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中,多次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一、为什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对于中高年级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表达“经验意思”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循序渐进、相互衔接地进行训练;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有效的引导方式,巧妙地渗透方法;与培养其他语文能力相结合,灵活把握训练时机,通过螺旋上升式的反复实践历练,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4.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时存在着不知所云,东拉西扯、啰啰唆唆,长篇大论、语言简单,莫名其妙等问题。为什么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时有这么多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相似文献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但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因教师缺少有效引导而造成学生概括照搬照抄、以点概面、取向有偏等弊端,原因在于操作确实不易、认识出现偏差、方法缺失指导。对此,经过实践,笔者运用引导学生扩充题眼、串联词语、归并段意等策略,帮其找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课标”中年级阅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深度阅读文本的基础。只有正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情的阅读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训练涉及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多项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第二学段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要求。统编教材把它作为语文要素训练点分布在各个年段,仅中段就安排了九个单元进行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有多少事,随风而去,不留痕迹,而你们,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灵动如水,沉稳如山,历史会镌刻下你我的身影。文章写沈从文、王勃与王维,展现出三种不同的生命境界与人格精神,使文章具有了具体的“着力点”,具有了“言之有物”的“物”。由于作者挑出的是自己倾心倾情的人与事,所以文章也就显得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高中阶段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可见,做好“问题”这篇文章,是落实好“探究学习”这一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学生普遍会问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我们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时可提出以下四项要求:(1)问题提出要有总体性。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瞄准问题实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心,针对重点、难点提关键性问题。这些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2)…  相似文献   

10.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阅读目标,结合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尝试理清把握主要内容与了解事件梗概的联系和区别,并从文本特点、记叙要素、案例分析三个角度阐述了两者不同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力量在于培养我们美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给予我们以希望,以理想。此外,还能把我们所不知道的、不曾注意到的东西指示给我们,使我们获得宝贵的知识。但是,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读懂文章,抓住它的主要内容,否则,将会一无所得。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记叙文来  相似文献   

12.
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一篇文章写于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说写的是什么,这是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阅读课文时,要顺着作者思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进行分析、综合。这样能够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在联系,全面而具体地理解课文.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它具体描写了家乡春天美丽的杨梅树,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通过归纳段意,课文主要说明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五: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一般分为初读和深读两个阶段,初读阶段一般解决写了什么,深读阶段一般解决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在第一课时进行初读,在第二课时进行深读;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只用一个课时,但依然是先初读后深读。解决写了什么从另一种角度讲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有的老师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往往形式单一。读了课文后,老师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这种方式偶尔用用未尝不可,但每篇  相似文献   

14.
语文高考方向怎样把握?这问题不难解决。只要认识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内容,正确理解各项能力目标,就能把握语文高考的方向。现就这一问题作如下分析。一、要明确“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语文新课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切入,导而有法,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生又快又准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题目扩展补充,提炼关键词语,找出中心句子,抓住人物关系,观察文中插图,创编儿童歌谣等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笔者听一位教师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在布置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后,教师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然后就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结果学生中举手者寥寥无几,课堂陷入尴尬。教师只好请举手的学生进行概括。学生说得要么不完整,要么太啰唆。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上,一位老师上了一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人教版教材),与会者反响强烈、议论纷纷。笔者在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惑:“文章主要内容”为什么用“把握”而不是平常我们所用的“理解”、“概括”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语文课本中只介绍了一种,  相似文献   

19.
只有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仍然存在"探而不究"的现象.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基点".  相似文献   

20.
<正>"畅游式学习"整体教学策略作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苏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理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沉浸其中,自由快乐地学习、顺畅地克服学习障碍、全面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它由三个板块组成:课前"试水",感受"水温";课中"畅游",各显身手;课后"深潜",思考延伸。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开展"畅游式学习"要注意把握的三个关键点。一、课前"试水",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