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劣,与教什么和怎么教关系最大。教什么决定学生能学到什么,怎么教决定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应该先要确定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这里面有两层意义,一层意义可以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另一层意义是巧媳妇难为霉米之炊教什么是米,怎么教是炊,米没有或者发霉哪能烧出可口米饭来呢?王尚文先生在批评语文教学的弊病时曾指出: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往往在‘语文’。(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415页)这里所说的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而语文则是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之眼》这本书是我阅读的李志欣校长的第四本书。一看到书名就吸引了我,“教育之眼”是什么呢?是说教育的不二法门,还是从“真教育”的视角谈教育?抑或是另辟蹊径找到了破解教育难题的答案?好奇心促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每日如饥似渴地读着、思考着,直至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从论著整体内容和风格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浙江大学朱作仁先生认为,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想像。王尚文先生在他的《论语感》一书中谈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  相似文献   

4.
近读王尚文的《语感论》、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和《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三本书,笔者如醍醐灌顶。新课程标准颁布已经好几年,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似乎尘埃落定。但事情远未如此简单。语文课堂出现的种种违背语文教育规律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在课改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让广大教师更为困惑。时至今日.语文教育教学存在问题还不少。不但“少慢差费”问题几十年没有根本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也是聚讼纷纭。“语文”二字的确切涵义是什么?语文课的性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感”并。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夏沔尊先生明确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之后,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倡导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更是大力倡导“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1995年浙江师大的王尚文教授出版了研究语感的首部专著《语感论》。此后,许多学者对语感讨论和探索进一步深入。那么,究竟语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6.
王松泉先生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专著——《语文教育板书学》已由大连出版社于1990年3月出版,它为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有幸读到过本书的原稿,并为之作序,大略地谈了一下作者创立这一学说的过程。现在,这本书已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我则又饶有兴味地看了好几遍,真是爱不释手,感慨万端。我认为,《板书学》的问世,标志着王松泉先生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板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吴代芳教授、李培坤教授的《唐人绝句艺术谈》(以下简称“本书”),我读后诚有如著名的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在给吴教授信中所称赞的“殊有意味,读之患易尽也。”盖书当快意读易尽”,北宋诗人陈师道这一名句恰道着了人们读这本蕴含丰富的书时自然产生的那种兴会络绎、快意累累之感,而深受启发。于作者是“探骊得珠”,又复使读者“玩味不尽”,也就是说,由本书而引发读者许多思考,正是本书一个突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双双  陈智峰 《今日教育》2022,(Z1):142-144
<正>《王尚文口述:守望语文的星空》一书与王尚文先生以往的著述不同。以往的著述多是对其语文教学论的论述,偏理性,而此书因带有自传性质,在理性之外,有浓厚的感性色彩。就笔者的阅读体验而言,本书的感性在于对“语文的‘人’”中的“人”的浓墨重彩的书写;理性在于对“‘人’的语文”中的“人”的阐释。而发展与回归,是此中“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喜碧 《新课程研究》2009,(12):132-133
何为“语感”?语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则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10.
何为“语感”?语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则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11.
朱信智 《考试周刊》2011,(80):51-51
纵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底语文应该怎样教?什么样的课堂才真正地具有"语文味"?我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有幸读到了张庆老师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和吉春亚老师的《"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两篇文章,才有醍醐灌顶之感,一下子  相似文献   

12.
吕顺顺 《甘肃教育》2008,(17):62-62
语文课应该追求什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新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什么?是传授系统化的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运用的技能、技巧,还是承担起文化建构的使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尚文先生在《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学习》2007年第l期)一文中指出,文学应该成为“人之为人的内在需要”,成为“人之为人的外在规范”,成为“自觉的必然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需要和追求是人的行为动作的原动力,这其中“体验”就是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文学教育的弊病在于重“情感”轻“体验”,缺失了多元解读的基础,颠倒了“情感”与“体验”的流程。那么,文学教育中的体验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14.
李喜碧 《新课程研究》2009,(11):185-185,188
何为“语感”?语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有人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语文课程标准》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但怎样理解和把握语文标准?怎样将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有点不知所措。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什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我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2004年,我读到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丛书《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这本书时,真有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觉。这本书选择的全国最优秀教师的22堂优质课例将新课程理念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精巧简明,各有特色;课后还有专家点评,对每个课例的优劣得失深说透说。  相似文献   

16.
“五柳先生”应该怎么喝酒?这是笔者在教《五柳先生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时考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学生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一盏灯     
张玲 《成才之路》2010,(36):9-10
在我书桌最右边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它们是我的宝贝。 茶余饭后,休息之前,拿出来翻翻看看,每次都有开卷有益、如逢故友之感。这本书是2003年《小学语文教师》增刊,是一本全方位介绍于永正老师的书;这个笔记本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上面有于老师的亲笔题字、签名。它们是2003年冬天一起来到我的抽屉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课程以来.我常常思考: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记住了什么?怀念着什么?收获丁什么?发展了什么?当他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课堂上的这些东西还有多少影响着他们?一节课是否应该教给他们些终身受用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拿起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研究着《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9.
孙忠民最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一书,详细辑录了王丽等专家学者在《北京文学》和其他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在教育界、文化界,尤其在大学中文系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契机开始发问中国语文教育:“你到底怎么了?”也正是带着这种疑问,我们把吉林省首届高中语文教学新秀奖获得者,长春市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解明丽老师请来,和大家谈谈《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这本书以及中国语文教育。解;应该说,我是一口气把《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这本书读完的。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内涵与品质发展的时期,时代召唤着教学向品质回归。语文教学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破解“品质”这个新命题?怎样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下面的三人谈.分别从宏观教育、教材建设和微观课堂三个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