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电脑》2010,(7):39-39
字数不足是硬伤,考场作文不会给你“未完待续”的机会。平时作文经常发生这类情况的同学,可以在行文的过程中.尤其是文章的“重心”处多作一些停留。这样的地方多写两句没有大碍。如果已近尾声,发现字数还差一截,那就慢踩刹车,让它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废话唯一可资利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翻看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初读,行文流畅,语言清新,不少句子颇有文采;然仔细推敲,却发现,不少句子与文章的主旨及内容关系不大,有些句子可长话短说,有些句子可有可无,有些句子虽有文采,却毫无思想和灵魂,只是漂亮的堆砌……凡此种种,不足而论,都可视为潇洒的废话。  相似文献   

3.
孙波 《现代语文》2013,(12):108-109
有一次作文训练,为了让学生有话讲并能讲真话,笔者出的题目是《我做错了》,结果交上来的文章基本上没有让笔者感动的,却有让笔者跌破眼镜的。其中有个学生写自己做错的事竟是将同学家里养的猫残忍地溺死,而原因仅仅是那位同学晚自修的时候没有给他抄语文作业。这让笔者想到了清华学子用硫酸泼狗熊和马加爵杀死室友的事。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变得感情麻木,人性中固有的“爱”在慢慢消解。翻开他们的作文多是干瘪瘪的毫无生气的文字堆积,讲的都是一些套话废话,记叙文像事迹报告,议论文像政治动员;真的写真情实感了,这真情又不得不让我们忧心忡忡。这种现象在职高里更是严重。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爱”?是谁让这些学生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生气勃勃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读学生作文,最容易得到的印象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即使全篇思路清晰,没有语病,甚至也有一定技巧,但读来往往总是难以感人,难以让人承认是好文章-空话、假话、套话、大话、废话太多,真情实感太少,更无个性与灵气可言--一言以蔽之曰:“学生腔”太浓。深入探究“学生腔”的产生根源,对于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方法和技能,作文水平能达到规定的层面。然而现实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现状之一:苦恼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一篇作文冥思苦想,还是那么几行字;有的是被"逼"得没办法,"大米不够红薯凑",废话、套话、谎话、"克隆的话"一大堆;还有学生写不出作文,一到考试就抄  相似文献   

7.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段美玉 《湖南教育》2002,(16):27-27
北宋欧阳修说过:“作文之初,意欲奔驰。”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意”的奔驰,作文时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划定写作素材,规定写作方法,看似“苦练基本功”,结果却不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其思维受到束缚,立意自然“奔驰”不起来。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关是让学生放开思维,寻求“意”的驰。只要教师有心,不论课内还是外,都能找到让学生的思维放开驰的天地。以课内为例,我教完将相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中一个故事进行改编,体裁、情、语言都不作具体要求,让大家体自己的个性,结果大家兴致很高,出了一批立意很有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语应充满真情和希望,是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废除传统的套话、废话,运用具有亲和力的、具有朝气的激情语言,尽最大可能地消酴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10.
臧三虎 《甘肃教育》2008,(11):44-44
何渭“绿色作文”?这是和被污染了的“灰色作文”相对而言的,即“纯天然”的,没有借鉴和剽窃他人的作文。这种作文倡导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不只为应试升学,更为完善人生而终生作文的理想境界。但现实却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作文与做人割裂,模仿与抄袭成风……  相似文献   

11.
汪风林 《学语文》2011,(5):58-58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一个费神却收效甚微的工作.语文界的泰斗张志公先生也曾发出“作文教育向来被誉为我们语文教育的老大难”的感慨。我认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情感空间,让他们敢于表达和书写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让他们走进作文世界,亲近作文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题作文开始大规模登陆高考。这种命题形式凭借其“三自(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方针的灵活多变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作文的优越性即使在2004年以来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从而打破国家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也毫不逊色.而是更加完善与成熟。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至2006年高考中大量涌现的话题作文.让我们目睹了话题作文趋向成熟的盛宴。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品尝高考话题作文所彰显出来的思辨、人文、审美等关键词的同时.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生命化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13.
“我就像一位拾垃圾的老太婆。整天埋首在学生习作中寻找错字、别句。”“满篇的废话、空话、套话,我一阅读学生作文就作呕发晕。”许多语文老师坐在一起,谈起批读学生作文,总是满腔怨言。从总体上看,学生作文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毕竟是学生学习阶段写作能力的真实反映啊。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总是习惯于以吹毛求疵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作文,当然会造成阅读上的疲惫。我们何不试试采用“集装”的方式来批阅学生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的改革让作文课充满了趣味与活力,让学生从“见到作文就头疼”渐渐变得“乐于表达”,然而在激动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在轰轰烈烈的作文教学改革中,有着许多“过于”现象。  相似文献   

15.
陈英 《教师》2010,(35):22-22
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他们总觉得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从三年级教到六年级,作文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枯燥而又乏味,没有针对性,反反复复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而写和不写也没有多大差距:三年级到六年级,花了两百多课时,作文课堂教学的收效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成为小学作文的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6.
考场作文,要做刭字字珠玑确实不易;不过,偶尔引用几句名言,编出一段妙语,却也并非难事。选些经典的名言,这些精短的妙语,能够让你的中考作文顿然生色,魅力丛生。下面这些句子,便是从2003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里挑选出来的“宝贝”。  相似文献   

17.
“小作文”之“小”,并非指文章短小,而是指平时由教师自主安排训练的作文。其特点是:教师自由布置,学生自主写作,批改简单快捷。相比“大作文”,许多语文教师更喜欢指导学生写“小作文”。如果说大作文是“米饭”,能让人吃饱;小作文则是“水果”,让人更有营养。“大作文”训练中读不到的佳作,在“小作文”中却常能见到。为“小作文”正本清源,完全可以让“小作文”收获“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句俗语叫做“童言无忌”,然而,翻开学生“的作文,很难发现率直纯真、鲜活稚气的心灵;相反看到的往往是矫情做作、少年老成、满口大话空话废话的“君子相”。 学生的作文究竟是怎么啦? 扪心自问,终于有一天发现了这么几个症结:一是老师出题目,学生找生活。找到对题的生活还好,找不到对题的生活只  相似文献   

19.
涓涓语流 《师道》2010,(1):31-31
高三月考,我阅作文《做一个幸福的人》,整整两天时间被淹没在连篇累牍的虚假幸福里,憋得慌。于是取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三个“幸福”作支撑,逐一辩驳,游戏出一篇下水作文,以解阅卷之憋闷,也借此提醒学子们别太不把现实当回事,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空话、大话、废话。须知,批判精神永远是时代的必须品。  相似文献   

20.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批改作文可谓是耗神费力,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