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的特点。“交流平台”主要对精读课文进行梳理并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初试身手”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通过旁批和课后习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品味细致观察的好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则让学生通过习作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四个板块都是为“习作”这个核心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单元整体,链接前后内容,凸显习作要素,从而使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以"观察"为主题的单元,旨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文本,从观察方法、观察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从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观察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三年级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让深度思维实现真实表达,有效呈现观察所得,助力学生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习作表达也将更真实感人。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被称为思维的知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整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独立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从单元整体编排出发,合理安排习作任务,激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感悟中表达,笔者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设计以下三个任务,谈谈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单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分别为"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统编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即为"留心观察".单元教学从"单元整体"着眼,重构教学活动;从"实践活动"着手,让学生在"多维空间"的真实情境中"多维体验";借助"语言支架...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也是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习作单元,以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人文主题,具体落实两条语文要素: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搭船的鸟》。它是我国著名作家郭风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7.
<正>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单元习作与平时的即兴写实性习作不同,它有一定的题材限制、内容限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写作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但是,每次面对单元习作,还是有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真的有话可写,仍旧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单元习作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统编本教材在习作题材的选择上,非常贴合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漫画老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相似文献   

8.
<正>审题要点分析本单元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同学们“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还记得吗?上个学期同学们围绕“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也曾练习写过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而本次习作,重在要求同学们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综观小学中年级的教材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明确地知道中年级的习作内容应以观察习作为主。那么要写好观察习作,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必须“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驱动力量”。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激发中年级学生观察驱动力的招数。  相似文献   

10.
陈枫 《小学语文》2021,(4):35-38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三年级专门编排了学习“观察”要素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教师要立足“教材”、链接“学材”、聚焦“习材”,帮助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具备观察能力,习得表达技巧,提升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浅谈作文如何选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平时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此“积累习作素材”,表达个人“独特感受”,写出内容“新奇”、“有趣”、“具体”、“印象深刻”、“感情真实”的习作。但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学工作者会发现学生的习作常常达不到课标要求。这与我们部分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了解学生生活有关。教师备课,注重备教材,轻视备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何捷 《福建教育》2005,(7A):23-24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很强调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本单元所选择的教材都在展示着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独特的观察发现。孩子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观察”和“发现”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的感知,激发他们产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的欲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此外,课文内容的叙述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方法示范,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中段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本设计从四个方面体现教学理念:1郾实地调查。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2郾相关链接。以教材《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文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是对此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实践运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不宜孤立进行,要充分结合教材,在单元整体内展开。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重点聚焦在表达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语句上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要反复利用教材支架,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单元习作班本化改造指的是以单元习作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单元习作的要求为主要训练目标,以班级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生活中与单元习作相对应的写作素材,并帮助学生发现、筛选、运用这些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对单元习作“班本化”的转化方式改造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习作的内容,以达到训练目的,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笔者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学习,要基于儿童视角,解读文本情境,把握文章逻辑。教师要根据学情实际,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学习任务设计要围绕“观察”方法,指向单元习作,引导学生把握“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8.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他们喜欢任意涂鸦,是那样的稚拙可爱。怎样让儿童的这一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呢?一、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能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用简笔画画出这种动物的形…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一册都有两篇“习作例文”,共16篇。“习作例文”和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密切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架设了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是完成单元核心任务、形成单元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提高写作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展“习作例文”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分析】“我的动物朋友”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这是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一表达要素的提升。二、三年级写过“我想养小动物”“介绍国宝大熊猫”,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写动物的方法。和以往描写动物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强调要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