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的“45度躺平”作为“内卷”与“躺平”的中间状态,由于多元角色、场域、姿态与心态的叠加、交织与转化,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现实表征。现代化机遇与现代性挑战并存的时代环境、主体性抱负与主体性抵抗共在的主体矛盾以及理性化讨论与情绪性发酵交织的舆论冲突共同构成了青年“45度躺平”的现实成因。要通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等方式,回应青年的价值诉求、利益诉求和心理诉求,解答青年的迷惘与困惑,引导青年主体能力与主体责任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躺平”青年的产生是资本裹挟和社会支持分散发力的结果,也是个体“最低自由的争取”和“放弃性压抑”的表现,表征了社会发展和个体选择之间的博弈和张力。主要表现为对青年“精神饥荒”滋养不力、青年困惑“问题”探索不精准以及网络生态治理碎片化等。为此提出要滋养青年人的“精神空间”、聚焦青年人“问题”解决并消解疏离情绪,以及协同治理网络生态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躺平”现象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温室家庭教育机制、内卷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年一系列独特的心理表征,是当代青年面临困境的表现。通过对“躺平”现象表现、出现原因的分析,找到其化解之道,让“躺平青年”成为“有为青年”。  相似文献   

4.
“躺平”一词在网络上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部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内卷下的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环境中感受不到青春的自由与活力,使得他们部分人在情感方面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软饭硬吃”“爱情险恶,先躺为敬”的爱情观。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爱情向往和爱情责任义务认知的矛盾,折射出在“躺平”现象下一些青年大学生对爱情观的认知偏差。要纠正和解决青年大学生爱情观偏差的问题,需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认同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屌丝"族是典型的网络亚文化群体,呈现出鲜明的心理、行为与思想特征。"屌丝"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心理、网络文化环境及各种社会思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网络文化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消除大学生"屌丝"现象。  相似文献   

6.
青年亚文化是存在于青年人当中的与主流文化并列的另一文化态势,它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意义,而其对青年人所造感的不良影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带来了不少冲击,本文旨在分析这种冲击的成因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工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8.
为提升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辩证分析了青年亚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结果表明优化青年亚文化可以改进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青年亚文化对高职学生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对新时代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可大力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青年亚文化将生活情趣、彼此合作、相互信任与支持以及自我理想与价值的实现融于自我学习、娱乐、运动和网络文化之中。经过这个过程,青年人会逐渐学会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增强与他人合作的社会生存能力,这种锻炼是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所不能完全获得的。但是它从一定程度上给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并且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文化、大学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概念的界定和梳理,阐述了在大学里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大学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青年亚文化的表象分析了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与以培育和普及主流文化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冲突。以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体中青年亚文化的独有特征,分析其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对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躺平主义以安于现状、消极逃避的生活状态作为处世原则,其实质是奋斗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劳动价值观偏离的产物。究其原因,躺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网络媒体导向以及自我认同危机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此,要从培育正确价值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综合引导“躺平”青年转变观念,主动应对青年奋斗精神消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提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青年学生践行三个结合,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在青年亚文化的生成过程中,隔离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精神环境场域,它通过宣示亚文化对主导文化的疏离及区隔的立场而获得一种自我确证和相对独立性,但同时也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堵点与难点。跨越二者之间的文化沟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要推动青年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从“隔离”到“对话”的转化,通过勇于“破壁”、主动“入圈”、积极“出圈”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亚文化的高质量精神引领力。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试图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矛盾做出回应的一种方式。青年亚文化虽然处于社会从属地位,但却以其独特的抵抗风格、内含的人文关怀获得了广大青年的关注和认可。青年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青年的成长发展和社会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正视青年亚文化,通过调整和改进教育姿态及方法,对青年亚文化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真正关照青年人性,走进青年内心,回归教育的育人本真。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亚文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是青年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对其面临的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包括青年社会化过程对其个性的压抑做出的必然反应,具有颠覆性特征,即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文化的偏离和抗拒,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无情地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青年亚文化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应该注重以“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为基点,回应青年亚文化,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将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对接,借鉴青年亚文化话语的开放性特点,形成积极、活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师生双方准确定位各自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消解由于青年亚文化干扰的认同混杂,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迅猛发展,"网红"应运而生并成为时代的"新宠儿"。"网红"借助其在表达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天生优势,能够在思想浪潮中脱颖而出,有一定的偶发性,同时也具有必然性。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借鉴"网红"的表达方式、传播模式,充分发挥"网红"的独特作用,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要素。青年亚文化以青年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行为方式划定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界限,由此产生的影响巨大。本文基于新媒体场域,对青年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冲突与融合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对策,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青睐青年亚文化主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解压,张扬个性以及获得朋辈群体的认同。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应对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发挥大学生朋辈群体中的榜样作用等策略来应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