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这个社会的渣滓,站起来!”我指着最后一排靠墙坐着的一个同学说。“我不是渣滓,我不站!”他两眼死死的盯着我。“快出去!”我发火了。“我不出去!”他突然站起来,两拳头攥得紧紧的。如果我再说上两句或向他跟前迈进一步,这场气氛紧张的舌战就可能扩大为短兵相...  相似文献   

2.
陈立 《四川教育》2006,(9):26-26
【情景再现】 在一次作课上,教师正拿着书眉飞色舞地讲得起劲,突然,教室里传出均匀的打鼾声。教师停下来,很快发现了真相——一个学生把头藏进课桌内睡得正香。教师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刘刚,站起来!”顿时,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惊醒了这个孩子,只见他把头从课桌里挪了出来,身子“腾”地站起来,胆颤心惊地望着发怒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为了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读时除了需要安排好停顿、语调等因素外,还需安排好重读。重读有三种。一是成分重读。指按一般句子成分的重读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句子的谓语和主谓短语的谓语一般要重读。比如“黄继光站起来了”“站起来”应重读。 2.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的定语,一般要重读。如:“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中“咱们”“自己”应重读。 3.形容词、程度副词充当的状语一般要重读。如:“黄继光更加顽强地向前爬去”中“更加顽强”应重读。  相似文献   

4.
教学《黄继光》一文时 ,我发现文中有两个词特别有意思 ,值得推敲。“战士的屡次突击 ,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此句中一个“压”字 ,不仅反映了敌人的这个火力点阻挡了我军的进攻 ,而且还说明当时敌人气势咄咄逼人 ,也为后来黄继光主动请战 ,顽强战斗留下伏笔。“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 ,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这儿的一个“叫”字 ,极形象地写出敌人垂死挣扎的疯狂 ,反进攻的气焰嚣张 ,为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作了铺垫。我想 :平时我们只要多留心 ,引导学生品词 ,定能使他们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 ,在认识事物上得到启…  相似文献   

5.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七、八自然段,想一想黄继光是怎样顽强前进的? 生:开始,黄继光和战友冒着浓烟、烈火,匍匐前进。在战友一死一伤的情况下,敌人把火力对准他,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但他更加顽强地向前爬。 师:谁能把黄继光顽强地向前爬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他用尽全身力气……更近了”)读了这一段话,我  相似文献   

6.
“安静点儿!”“别说话了!”虽然我大声地向“目中无人”的学生们喊着,但教室里依旧一片嘈杂,对于刚刚接班的我,同学们好像熟视无睹,还在无所畏惧地挥霍着自己的“快乐”。班里的捣蛋大王、别号“总统”的李根站在桌子上,手里抱着一个足球,连唱带跳地比画着,引起全班同学一阵阵的哄笑,他得意洋洋地给大家讲这是“足球桑巴舞”。看着这“愉快”的场面,我再也按捺不住委屈和愤怒,双手使劲地拍着桌子:“别说话了!别说话了!李根,你给我滚下来,听见没有!”听到我的“怒吼”,教室里骤然安静了下来,“总统”站在桌子上,慢慢地…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我到一家美发连锁店洗头,碰到我9年前的学生章恒,他在那里做理发师,看见他,我不禁想起9年前的往事。 那年我刚调进五中,接手一个全校最“烂”的班,其中有一位学生叫章恒,是班上“金刚”人物之首,原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先训他一顿,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他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番话,在第一天就职演说时,我的演讲就因他被迫中断了好几次。我喝道:“你给我站起来!”他却挑衅地说:“我不站,你又能怎样?”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坏笑,有一个还向他竖起大拇指,就职演说就这样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8.
我教《黄继光》一文时,抓住“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三个感叹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品味感叹号在句中的作用。在学生反复自由朗读、细细品味的基础上,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①感叹号有什么作用?②这二个感叹号在文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③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懂得了感叹号在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尾巴”     
一位语文教师上课,她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随口说道:“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语音刚落,就  相似文献   

10.
案例:在思想品德课上,我正在教《助人为乐》这一课。突然一个孩子的小手举得老高,他站起来后认真地说:“老师,不能随便帮助别人,会好心没好报的!”我顿时一愣,所有的同学也愣住了。那孩子见大家不信,振振有辞地说:“真的!报纸上登过的,一位老大爷被车撞伤后,有位好心的叔叔把他送往医院,结果最后却被老大爷的家人诬陷为肇事者。”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对,我也看见电视里报道过!”“那位叔叔真倒霉!”“是,所以我妈让我少管闲事!”……孩子们七嘴八舌争论个不停,看来我的爱心教育是无法进行下去了。可…  相似文献   

11.
梦镜     
梦境城的阴影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阵阵刺痛使我醒了过来。我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左臂如刀割般难受。我用颤抖的右手摸了摸我的左臂,啊!有血!我忍着痛站了起来。一个人高马大留着长胡子的巨汉站在我旁边,他怀疑地瞅着我。“你……你为什么要射伤我!我很痛的!”“难道你没有看见这里是什么地方吗?”他暴躁地说着,“这是左城!”“左城?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是在什么地方呢……哦!对了,那扇门!”我突然想起墙壁上的文字:但惟一要提醒您的是不要走左城威利的那扇门!“那么,我想,你应该去吉丝丽小姐那里向她说明原因,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是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其实,不需要我们摆花架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孕育着诸多的创造性因素。就拿阅读教学来说吧,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如《黄继光》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对“啊”字作出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啊”是从战士们口中发出的,表示惊喜;有的学生认为是黄继光自己发出的,表示对敌人的仇恨,决心与敌人一拼到底;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应是敌人发出的,表示他们感到震惊与恐惧!学生根据自己  相似文献   

13.
答案是多少     
凯迪博士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人际关系学。每学期第一节课,他总要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答案是多少?”
  很多学生抢着回答:“6!”博士笑着摇摇头。
  有一些学生毫不示弱:“2!”博士再次摆摆手。
  有学生很得意地站起来说:“哈,我知道了,答案是8!”
  凯迪博士微笑不语。  相似文献   

14.
请尊重孩子     
上四年级的女儿回家边说边笑:“今天上数学课时,我们班老师很生气,她让那些考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用手指着数——一只、两只、3只……共15只!”“她为什么不说一个学生或一位学生呢?”我惊奇地问。“我想她是把这些同学当成小动物了!呵!呵!”女儿想了想笑了,“反正我没被点着!”  相似文献   

15.
《黄继光》讲的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写“黄继光顽强战斗”的重点句子进行教学,以达到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学习黄继光的革命精神的实效。一、找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教师抓住学生爱看“打仗”场面的特点,小黑板  相似文献   

16.
沉默不是金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场景1:一年级学生组。小学生们看了黑板上的圆圈之后,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个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个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场景2:初中生组。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节目主持人又问:…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大姨妈来了!”我正在专心致志摆弄着分子结构模型给台下的学生们讲解,被一个意外的声音打断。那声音来得过于突然,以至于我停顿了两三分钟才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回过神来。我恼怒地盯着倒数第二排站起来的那个女生,没好气地说:“你大姨妈来和你有什么关系,现在是上课!”台下有人吃吃地在笑。女孩的脸红扑扑的,一条乌黑的长辫子优美地垂在已经丰满的胸脯前。她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局促不安。我又瞪了她一眼,她才怯生生地坐下。课后,和同事们聊起这个话题,我抱怨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课堂上竟然要求去见她的…  相似文献   

18.
漂亮的涂鸦     
这节上的是美术课,孩子们表现不错,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站起身,刚要宣布下课,突然发现雪白的墙面上,不知被谁划上了一道长长的刺眼的曲线!我一下子急了,这可是刚刚粉刷过的呀!“谁画的?”我冲着孩子们便嚷起来。孩子们都吓坏了,木木地看着我,不敢说话。“谁画的?谁画的就自觉站起来!”我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孩子们还是面面相觑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看着紧张的孩子,我的心突然一震:我怎能这样呢?我面对的只是一群仅仅4岁的孩子!我赶紧稳了稳自己的情绪,歉意地笑了笑,转身把线条照画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想象它像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写好字,我费了不少脑筋。 那一次,语文课刚开始,我提出让学生写课题:争论的故事。话刚出口,学生就兴奋起来,看着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我故意找了一个写字水平中等的学生,当我点到他的名字时,他站起来说:“我可以先看看吗?”“可以!”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看,该是多么重要呀!我相信这一刻他的注意力一定非常集中。他被我请到了讲台,紧张与自豪同时写在脸上。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逗逗的生日,朋友和同学们都寄来了很多电子贺卡,一大早,逗逗就坐在电脑前接收邮件。“小胖的……丽丽的……努比的……哇!竟然还有李老师的!”逗逗兴奋地看着。突然,一张署名为“你知道”的贺卡引起了逗逗注意。“谁呀?想给我一个意外惊喜呀?”他疑惑地打开贺卡,“咳!怎么尽是些‘#&*¥’之类的乱码,八成是艾丽这个调皮鬼!待会再找她算账。”逗逗悻悻地关掉邮件。“对!写封信给妈妈。”逗逗打开wps2000,熟练地在键盘上敲击起来。突然,音箱里传来一首带着铃声的曲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白点。白点慢慢变大,变成了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