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萤火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诗歌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幼儿学习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以及美的感受。这正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的:“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肉体,那么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幼儿如何天真、自然地表现诗歌的情感美:如何着力于幼儿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入惰、入境、入诗,是我多年进行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活动思考的重点,下面谈谈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4.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又寸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幼儿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首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正>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是一种能代表、反映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表达我们内心的另一种"语言"。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音乐则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感受和欣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学习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的高度提升。其次,诗歌的学习是师幼共同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果不重视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幼儿情感上无动于衷,心湖上风平浪静,就无法产生心灵感应,无法培养向善向美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诗歌“悲伤—焦急—开心”的情绪变化,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不要对幼儿进行过多提问,否则会给幼儿压力,把原本的欣…  相似文献   

7.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肉体,那么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幼儿如何天真、自然地表现诗歌的情感美,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入情、入境、入诗,是我多年进行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活动思考的重点,下面谈谈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散文作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资源,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幼儿园可用儿童散文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美的种子,引导幼儿从小学会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表达,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情感,培育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向善、向真、向美”的灵动幼儿。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艺术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浸润幼儿心灵,让幼儿拥有快乐、活泼、健康、自信的人生.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我们幼儿园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语言与艺术整合课程,通过“观察—认知—游戏—展示”四个流程开展活动,使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深化对美的认知,加深爱家人、爱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感受成长的快乐,并能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大胆地向集体、家人表达自己对语言、艺术作品的体验与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园美术活动作为发展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通过探索大自然最直接的生命活动,直达生命自然理念浸润的艺术教育,主张以实施审美教育为突破口,顺应幼儿发展的体验性与表现性的特点,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幼儿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教育。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密和契合,基于幼儿的发现与兴趣,教师运用情感介入与知觉形象融为一体的整体思维模式,驻足儿童视角审“玩”,站在儿童实际层面研“学”,  相似文献   

12.
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及成熟,阅读中的诗歌学习是一种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地组织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及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形成喜欢说、愿意说的景象,爱上诗歌活动、喜欢创编诗歌,从中体验诗歌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李琴  胡元华 《学前教育》2023,(Z1):16-18
<正>诗歌教育是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基于诗歌的本质——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来进行支持和引导,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用诗歌的语言形式将这些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这样看来,诗与幼儿并不遥远,因为孩子们独具慧眼,“泛灵论”和“自我中心”的视角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极具个性,令他们的很多感受和表达都颇具诗意。比如,对于生活在大海边的海南人来说,刚刚打捞上来的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可见,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在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自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价值。诗歌由于主题单纯、语言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深受幼儿喜爱。而小班的诗歌教学语言核心经验的目标则是"跟读韵律感较强的儿歌或者童谣,感知儿歌朗朗上口的韵律"。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主要体现了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席伟英 《时代教育》2012,(18):99-100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中不难看出,现代幼儿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参与艺术活动的态度,表达真实情感,表现创造性。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也是孩子"感受美"、"再现美"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教育过程更应重视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创新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塑造美好的情绪以及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审美的能力及视野。  相似文献   

16.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让幼儿尽快学习语言,并学会使用优美的语言与人交往。运用诗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儿童的审美心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心理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磊 《海南教育》2014,(24):26-27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情感充沛,最能体现语言艺术之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画面美、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捕捉诗歌的意象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相似文献   

18.
李大波 《家长》2024,(7):168-17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让幼儿多接触儿童文学作品,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丰富幼儿情感体验。诗歌是一种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需求,能够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在大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诗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基于诗歌进行教学设计,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更好地借助诗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一、幼儿诗歌教学的价值分析(一)适应新课改发展需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正>学期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用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意愿和情感的视觉语言。当儿童反复感知和多次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表象之后,他便想通过绘画等美术活动把头脑中形成的事物表象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同时研究各年龄阶段适合幼儿绘画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来打造具有美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爱美是儿童的天性,但幼儿美感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获得的。新《刚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绘画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更是一门感受世界、表达自我的语言。在这门生动鲜活的语言中,审美是"听",是感受;创造力是"说",是表达。幼儿将眼睛所见、心中所想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