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产业学院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型组织。从战略需要、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转变固有人才培养范式三个方面探讨产业学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针对产业学院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定位不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任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等一系列问题,应从明确目标、规范标准、完善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找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之有效的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3.
实现产业学院治理结构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的战略举措和本质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文章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产业学院当前面临的法律困境、办学困境、合作困境、权责困境和组织困境等难题,并提出在利益共享视阈下应以多元共治、民主法治、科学善治为价值诉求,通过以分权制衡为切入点、以利益共享为立足点、以章程建设为着力点、以依法治教为突破点、以组织再构为落脚点等来实现治理结构的优化,从而使产业学院由“共治”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功能与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然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定位认识不清、缺乏“产业”元素、合作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现代产业学院的定位与建设理念,创新企业、行业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机制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提高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适配度,并形成促进它们之间有效联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行业特色鲜明的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破解就业难题的具体做法。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始终强调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训演练基地建设、订单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监督与考核组织建设、订单培养班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建设;引入企业文化,充分实现订单培养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轨道交通建设将迈入“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建立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的铁路交通土建产业学院势在必行。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方智测产业学院为例,依托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针对新时期铁路工匠“八大素养”,探索“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智能测绘+”专业特色,旨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8.
历经十余年探索和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三全标准专业内涵,育轨道运输服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践行三维双主体“1+N”产业学院新机制;打造“三标融通、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五位一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新路径;实施“五体一育”教学和“双分离”评价的人才培养新方法;依托工作室教学组织和春运社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1+N”产业学院服务珠三角轨道交通行业成效显著,成为产教融合新标杆。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现代学徒制及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搭建“实验室+实践基地”“学做合一”产学研教学平台,不仅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抓手。目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政策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建立“学院—系部—基地”三级管理模式、规范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校企合作能力与实效。  相似文献   

10.
融入产业园区协同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元”主体协同构建“四实”治理体系,以“五创”并举为抓手建设政校行企“四满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四链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举措,以某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实践为例,结合校情深入分析当前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具有行业特点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治理机制,基于组织生态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重构产业学院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动力循环机制两大组成部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校企协同深入合作之大趋势,围绕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对接的需求,以已有的国家级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和区域生物医药公共实训基地为支撑,联合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共同开展“基因工程技术”课程改革,通过介绍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地方院校相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切实提高区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2023,(3):55-55
学校简介入选理由学校聚焦类型教育改革,彰显“黄河为魂、水利为根、工程为基、育人为本”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建筑水利、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和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打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贡献了“黄河水院方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29年,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2022年学校被河南省纳入“十四五”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规划。学校入选由中央八部委联合组织建设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是全国唯一入选该基地的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14.
当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使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也使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产教失衡、学生能力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等问题暴露出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企业生产项目为纽带,建设校、行、企三元课程建设理事会,重构以检验基础技术—检测核心技术—实验室管理技术为主线的“三三三”课程体系,建设集车间、课堂、实训室、平台、线上资源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形成现代分析检验“课程学习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产业学院是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三链”融合最有效的组织载体。当前产业学院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局限在“产业链—教育链”如何有效衔接阶段,关于如何突破机制、平台与师资困境,有效进入核心层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仍相对缺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7个高水平专业群按照“一群一院一特色”原则,每个二级学院(专业群)联合N家行业龙头企业和1家知名研究院所组建“1+N+1”多主体产业学院,聚焦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产学研创”平台、“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4个方面,打造了深度融合的全链路、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可推广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对接ICT产业实际需求、提升ICT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联动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并不断迭代,组建产业学院“科技小分队”,实施“企业化”的第三课堂建设,逐步形成“双向、四实践”产教研协同的特色化建设路径。实践证明,构建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并达到了校企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效果,夯实产业学院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以“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为主要方向。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形成了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新的教育系统。在“鲁班+工匠”和校企协同共育下,从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层面展开针对性突破,使职业教育工作与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需求相契合;同时将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实践教育相融合,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各系统创办的职工大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不少职工大学申办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大学向高职转制后 ,仍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高职的最终“产品”是带有行业技术能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果把教育当产业管理 ,那么高职的专业设置 ,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内容 ,毕业生分配都必须“立足行业 ,依托行业 ,服务行业”。所以 ,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是职工大学转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联合办学是双方互动 ,共同设定培养目标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共同建设师资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和行业产业不断升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为更好培养产业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要探索专业与产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宁波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专业产业共制育人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造实践教学、共建实训基地和“双创空间”、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推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培养满足新时代产业发展和战略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结合、中外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办学实践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走校企结合、中外合作之路;人才培养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双证”教育为手段,市场运作规律及“互惠双赢”准则为机制;这样才能发挥行业专业特色优势,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培养优质航空服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