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写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阅读策略,分析文本内容,梳理文本框架,实现对文本的学习理解;在写作环节搭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完成读写任务,发展语言技能;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探究主题意义,迁移创新,走进生活,从而提高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在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由理解到实践创新的读写课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进行阅读迁移教学的过程往往脱离文本,甚至超越文本,对文本进行过度发挥,造成阅读教学脱离文本,课内迁移信马由缰,负迁移教学日益加剧.文章立足文本,分析了阅读教学负迁移的种种现状,并结合迁移理论,试图构建一种阅读教学正迁移的新策略,从而实现“教”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文本,获得对文本的真正解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中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要依据课标注重对学生思辨性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以把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倍受关注的话题,“读写联动”则是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根本途径。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联动”的优势,引领学生以教材为起点,延伸到多个阅读文本,形成一种开放、立体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拓展阅读,挖掘写作之源;积累素材,拓宽写作之路;动笔实践,体验写作之乐;读写结合,提高写作之力;多元评价,激活写作之趣”等策略,指导学生通过读与写的有效合作、实践与评价的有机体验,提高学生习作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蔡琼 《学苑教育》2012,(22):92-92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这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精辟概括,而在实际教学中,课标也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精神,课标的阅读要求说白了便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多读多背。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本位”是读写互动的新路径.从写作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入手,在阅读课堂中随机仿写经典的句式、段式和全篇的布局谋篇,在读中习得方法并进行模仿操练;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关键点、精彩点、空白点,深入体悟并不露痕迹的随文练笔,在读写互动中既加深阅读体会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基于“写作本位”的单元整组阅读教学,紧紧抓住一组课文中的语言训练关键点和布局谋篇的特色开展教学,从阅读一组文本的第一篇课文时就落实随堂习作,在读写互动中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浩 《小学教学设计》2023,(25):56-59+63
<正>文体是文本言语形式的分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及阅读教学的文体涉及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阅读教学的基础目标是教学生获取文本的内容信息,而基于文体的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策略。一、从文体到视角: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阅读意义重构2022年版课标将语文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面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比其他类型的学习任务群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9.
麻平平 《考试周刊》2023,(23):51-54
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并爱上写作,值得一线教师好好思考与探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读文本,紧抓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学方法,在教学中找准读写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从篇章入手,从文本中学习、归纳、总结;读写联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巧作文章。  相似文献   

10.
叶谋辉 《亚太教育》2023,(8):117-119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结合读写教学,根据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表现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因此,从“双减”政策的解读入手,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读写结合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意义,系统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课堂缺乏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出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借助角色扮演活动培养仿写能力、完善教学评价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等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力求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72):78-79
读写结合一般是以阅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模仿文本来重构文章,重点在于训练阅读策略的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读写技能。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深入地揭示了阅读和习作的内在联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支持和认可。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的能力。“课标”总目标第七条表述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  相似文献   

13.
<正>陈建伟教授在《为写作的阅读》中谈到:"阅读教学中,应当从整体阅读中把握文章为着主题表达设计的结构方式。还应当在段落分析中仔细领略文章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在日常教学中,我借鉴优秀课例,从写作技法这个角度,提炼文本阅读对写作的借鉴作用。一、挖掘文本,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设波澜的能力杨朝青老师在《读写结合的方法》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抓写作知识和技艺的学习,更要抓写作思维的训练。"执教王鼎钧先生散文《那树》时,学生首先  相似文献   

14.
依托文本进行课堂练笔,为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写作与阅读的有机融合。这样的课堂练笔将习作训练渗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减缓习作的坡度,从而实现课标所提出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施练笔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什么认识?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什么是阅读教学《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重要关系。首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标》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读、写、做”的要义解读在当下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课改实践中,所谓指向语用素养提升的“读、写、做”联动,其中的“读”主要指单元基础文本阅读,和与单元基础文本具有一定相似度的拓展文本阅读,以及匹配、呼应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写”主要是指围绕单元文本阅读中的习作训练要素“练点”展开的随文小练笔,包括单元主题习作的综合练笔。“读、写”联动是阅读教学中追求高效的读写结合训练,具体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7.
没有大量有效的阅读,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构建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文本,而要以教材为基点不断从整本书、生活以及各种信息资源中寻求有效的结合点,使学生在资源的整合中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朱瑛 《小学语文》2012,(6):17-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涉及“教学对话”。实验版课标阐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版新课标表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两个版本的课标,2011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词。对教材而言,“教科书编者”直接关联着教材的编写意图,这个变动可以理解为课程设计者对教材教学价值的重视,认为在文本解读中,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也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潘静薇 《天津教育》2024,(5):143-14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习作归于“表达与交流”范畴,对写作教学的直接表述只剩只言片语,这看似降低了写作教学的地位,实际上是把写作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尤其是与“阅读”的有机融合,成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如崔峦教授所说:“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语文课堂才能找到归宿。所谓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相对于阅读教学、识字教学而言,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不少老师在上语文公开课、评优课的过程中,避习作之不及,谈习作则色难。而习作恰恰又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2011版语文课标中对习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当下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使之具有时代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事。笔者从一线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时代感提出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