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基于“OPCE”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开放·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三阶段”教学体系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三模块-三阶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艺术工科是一个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专业,对该专业的定位有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主体间尚缺乏共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挑战。厘清艺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基本内容,有助于指导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程序的构建,促进艺术工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问的关系。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三个阶段进行“三维一体”创新教育教学阐述,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工科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国际化办学理念未能有效深入,多元利益主体缺乏协同发展机制,理论与实践脱节,工程英语能力薄弱,跨文化沟通能力欠缺,国际化师资队伍短缺。结合大连海洋大学与新西兰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一体两翼”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国际化人才综合能力培育,实现了多元协同发展,推动新工科改革与国际化改革融合,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合理的教育体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高水平的英文教学。现代高等教育逐渐朝国际化趋势发展,全英文教学方式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实现全英文教学并非易事,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以东南大学开设的本科生“汽车理论”课程为例,结合实践教学分析全英文教学实现的必要条件,挖掘授课中的潜在问题,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多元化考核六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全英文教学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是助推国家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高校要立足学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利用电子信息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新经济、面向工程为牵引,探索实践研究创新型学术精英、复合创新型行业精英、科技创新型创业精英等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本文讨论了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理科人才特别是应用理科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如何适应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从应用理科与新工科的密切联系出发,分析了当今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阐释了建设与新工科相适应的“新理科”的必要性。在界定新理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面向未来的新理科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和新产业革命的到来,传统工程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为主动应对这种挑战,新工科应运而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转变培养方式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本质内涵。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策略为:(1)应响应时代呼唤,更新培养理念;抓住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等几个关键环节,实现从传统工科学科导向的培养理念向成果导向转变。(2)推进范式转换,重构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在品格培养方面,要回归"理性";在知识培养方面,应构筑起人才全方位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能力培养方面,要同时注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3)遵照顶层设计,重建培养方式;积极推进工科人才培养内外部环境协同;积极推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积极推进不同工程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地方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为依据,分析新工科内涵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从“强化理论知识,突出实践教学;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评估教学绩效改进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多元化课程体系、跨专业交流互动、以练促学提升实践能力、完善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等途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组建一支胜任新工程人才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是高校加快新工科建设进程、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工科教师胜任力的素养结构进行研究,提出集知识素养、工程素养、教学素养、个人素养于一体的"四维一体"新工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新工科教师专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系统推进新工科教育,实质上是一项教育治理命题。目前,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呈现出产出主体不平衡、分化程度不充分、产出成果不充分三大基本理论特征。科学系统的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对破解当前我国新工科教育治理主体不明确、多元主体间互动关系模式不稳定、治理模式优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适用性等难题具有重要价值。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价值结构及其理论模型、类型体系划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体体系构成及共同体构建等成为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域。明此,有助于推动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提升带来机遇,也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新的方向、要求与挑战。为把握新方向、响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我国应构建以新工科教育为核心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进而弥补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短板,即以四维复合能力培养模型为范式,以协同共演的生态系统观为框架,搭建与外界互通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我国应以此为依托,培养具有扎实工程科学基础、掌握工程设计技能、具备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拥有家国情怀与使命意识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肩负着为国家及社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让各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产生了新的思考,并围绕大学生科创项目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首先阐述了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当前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三维三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的方向与要求,探索将设计创新思维融入新工科教育的路径,提出加快新工科建设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院际跨界融合建设,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目前国家大力促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结合当下医学领域已经迈入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市场对"医工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以工科为基础开展"医工融合"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医工融合"面临的困境。此外,以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专业为平台,以医学为应用载体,通过分析设置"医工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医工融合"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加强大学与医院及相关企业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医工融合"特色新工科人才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工科教育而言,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追求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学校可以依托浓郁的人文环境,以"人文工科"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融人文精神于第一课堂,融人文培育于第二课堂,融人文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兼具的复合性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探索与新工科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开展以大教育观为统领,以新工科课程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制度为保障,以创新为抓手”的土木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新时代背景下其他兄弟院校的新工科建设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