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仰对于道德具有论证、导向、提升和动力等意义;道德信仰凸现出道德的实践本性,提供了道德践履的心理—精神条件,对于道德的存在和发展以及道德主体的人格塑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整合各种信仰形式的基础上建构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中开展道德信仰培育,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道德迷惑、价值观异化导致的道德脱节、网络侵蚀引起的道德冷漠,给培育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不断提升青年道德信仰培育质效,通过在教育引导中提升青年道德信仰品质、在实践体验中凝聚青年道德价值认同、在融合创新中增强青年道德信仰培育实效、在合力营造中优化青年道德信仰培育机制等路径重构,努力增强当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而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与奉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知、情、意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内蕴着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信仰的产生与展开两个方面。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不能只是停留于主观领域的个人观念意识,而是客观地反映着社会历史现实,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道德本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本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以及主观性与客观性之统一 :就其内容———道德价值———来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就其形式———道德规范———来说则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相似文献   

5.
信仰、道德、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一种互释互约的解释学循环。基于解释学循环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重新考察,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社会发展内在矛盾凸显期,正确处理和运用三者之间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全和完备。  相似文献   

6.
从道德发生学角度提出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原始道德信仰生成的基础。自然崇拜为道德信仰提供了自然秩序论根据,灵魂崇拜为道德信仰提供了个体心理基础,而祖先崇拜为道德信仰提供了社会秩序论根据。在原始初民那里,道德行为是和必然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原始道德信仰总是以原始崇拜为依托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略论道德信仰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对一定道德价值理想及其规范的信仰;二是对这种道德价值理想及其规范得以成立的根据或者所能达到的理想结果的笃信。道德信仰具有广泛的渗透性、高度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道德信仰对个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升个体的道德境界,塑造个体的道德人格,激发个人的道德行为;帮助个体进行价值定向,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认真研究和发挥道德信仰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相融互动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 ,主要表现在 :以圣人君子和大同世界为共同的信仰对象 ;以天人合一和先验的人性论为共同依据 ;以为政以德、内圣外王为共同的实现途径。这种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相融互动在儒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根据质和量相统一的观点确立中国社会的历史方位,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构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质和量相制约的适度原则谋划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生命道德文化。生命需要自身真切理解和体悟,更需要身心体验。传统中国体育的内在精神和价值,是生命道德实践的高层次境界和追求。从生命道德哲学视角看,中国传统体育生命道德呈现出诸如生命道德的教化性、生命发展的道义性、生命发展的整体性、生命发展的和谐性以及生命发展的境界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心得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儒家师德观谈当今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作为一个世人熟知的道德范畴,已是个古老话题,但这个话题常言常新,它不断吸收时代新的精神和理念,永远都不会逃逸出世人的视野。探讨"师德"的真谛具有深远历史与现实意义。文章从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师德教育观入手,阐释当代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在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自然界以自身铁的必然性,向人类社会施行了严厉的报复——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恶化。要化解人类对待自然界的粗暴行为所遇到的生态危机,避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出现物质交换断裂的后果,就要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唤醒人类内心深层的自我意识,还自然之魅,实现天人合一的人类社会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与伦理学历史发展演进的关系着手,分析现代经济学“贫困化”现象的原因和表征;还研究了经济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现代经济学只有重新回归到与伦理学思考并重的传统上去,才能实现经济学的重新复兴,在此过程中,经济学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德的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其部分内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甚至有些内涵正阻碍着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历史文化视野审视武德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南资料法对武德的含义、内容及形式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武德也在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步;在此基础上提出武德的发展要与现代化进程同步;要与现代社会道德相结合;要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并要重视现代武礼、武德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释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武术领域中武德下堕和"德艺双馨"之一体格局被拆分的局面进行的批评,提出了重塑武德的途径以及武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积极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秉承儒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有效且独具特色的个体品德培育模式,即通过挖掘经典著作道德内涵、强化社会游历道德功能、深化书院祭祀道德意蕴,最终促成生徒个体自觉道德践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